立足“三不”建設 傳承“楓橋精神”——長治市沁源縣沁河派出所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側記

沁河派出所位於沁源縣城中心,轄區面積196.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萬人。近年來,沁河派出所牢固樹立“人民公安為人民”的理念,在工作中立足“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三不”新時代“楓橋經驗”,將“楓橋經驗”因地制宜嫁接到轄區,同時與創建“平安沁源”有機統一起來,努力打造沁河特色的“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沁河派出所被山西省公安廳授予“全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被長治市政法委評為“執法為民”先進集體。

立足“三不”建設 傳承“楓橋精神”——長治市沁源縣沁河派出所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側記

立足“三不”建設 傳承“楓橋精神”——長治市沁源縣沁河派出所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側記

矛盾不上交 創新調解巧化矛盾

“找老劉,去找老劉說說去”,這是很多沁河派出所轄區群眾遇到矛盾時的口頭禪,老劉是他們心裡能主事的人。這個“老劉”不是別人,正是沁河派出所“老劉調解室”的創辦人沁河派出所退休民警劉晉峰。當了30多年基層民警的劉晉峰,退休後也不想閒著,他主動要求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想為群眾、為派出所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老劉調解室”便在沁河派出所成立了,調解室成立以來化解各類糾紛矛盾900餘起。

“老劉調解室”只是沁河派出所創新調解方式,踐行“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工作理念的一個縮影。為實現在矛盾調解處理工作中,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沁河派出所還組建了自己的“人民調解員”隊伍,派出所民警、司法助理員、綜治幹部、村幹部、政協委員、人大代表、致富能手、治安積極分子及公道正派、群眾威信高、懂法律政策、熱心調解工作的群眾都能成為沁河派出所調解隊伍的成員,人民調解依靠人民,讓沁河派出所在化解矛盾、解決糾紛上更有底氣。

集群眾之智,更要聚創新之力。在矛盾調解中,沁河派出所還積極與沁源縣司法局溝通,組成共建單位,依託司法局社會矛盾調處中心楓橋站為主陣地,在沁河派出所轄區積極開展矛盾化解工作,將有優秀調解經驗的退休法官納入調解隊伍,並將調解力量組建成三支小的調解分隊,以此為依託形成三位副所長帶領110出警民警與楓橋站三分隊形成警調對接聯動的警司聯調機制。沁河派出所出警民警在出警中對未行成案事件的矛盾糾紛,在處理時並不是簡單的告知,而是由帶班副所長積極與對應的調解分隊聯繫,並由出警民警將雙方矛盾當事人帶到楓橋站為雙方進行矛盾化解,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矛盾糾紛轉化為違法犯罪的轉化率。同時,沁河派出所積極開展“三長”聯合調節機制,將派出所民警與人民調解員未能調解成功的案件交由“派出所所長、國土所所長、司法所所長”進行調解,徹底避免了雙方因矛盾糾紛再次發生引發案事件的情況,對矛盾進行了有效的遏制,真正實現矛盾不上交。

立足“三不”建設 傳承“楓橋精神”——長治市沁源縣沁河派出所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側記

平安不出事 立體防控力保民安

7月31日,沁河派出所巡邏民警在巡邏中發現三名男子形跡可疑,其中一人手中抱有一個紙箱,巡邏民警立即對三人進行盤查,發現紙箱內有四塊電動車電瓶。經現場詢問,三人對電瓶的來源均無法講清,後巡邏民警將三人帶回沁河派出所,在派出所三人如實供述盜竊電動車電瓶事實,後將該案件移交沁源縣公安局刑警隊辦理。這起案件的發現正是得益於沁河派出所建立的多警聯動立體化防控體系。以巡促防、以巡保安正在成為沁河派出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力保“平安不出事”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沁河派出所為切實履行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神聖職責,確保轄區平安不出事,全所牢固樹立“打防並舉,以防為主,專群結合”的工作思路,立足勤務模式的升級改進,著力打造沁河模式的立體防控。沁河派出所立足自己轄區為主城區,重點單位和場所較多,警務形勢較為複雜的特點,強化巡邏防控工作,創新了原有的巡邏防控模式,建立了由1名民警、1名交警、1名專職治保幹部和3名協勤人員組成的“1+1+1+3”的動態化、全方位、立體化巡控模式,將轄區的重點路段、重點場所、重點區域等列為重要點位加強巡邏防控。同時賦予巡防民警檢查居住證辦理情況、清查娛樂場所等權限,並在巡防中對商戶、住戶信息進行採集,使社會面巡邏防控實現“警力充足、重點突出、抓手實在”,做到轄區治安情況底子清、情況明。

在日常治安巡防工作中,沁河派出所還加強居村委會“兩會一隊”(治安保衛委員會、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治安巡防隊)的建設,充分發揮“兩會一隊”的自身優勢,定期派出所裡政治堅定、業務能力強的民警深入到居村委會進行矛盾調解、巡邏防控等專業知識培訓,嚴把“兩會一隊”人員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作風正派、人品正直、處事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人參加到“兩會一隊”的隊伍中,實現了通過“兩會一隊”有效遏制可防性案件的發生,使轄區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大大提升。

立足“三不”建設 傳承“楓橋精神”——長治市沁源縣沁河派出所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側記

立足“三不”建設 傳承“楓橋精神”——長治市沁源縣沁河派出所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側記

服務不缺位 百姓至上服務為先

2300,是沁河派出所利用山西公安“一網通、一次辦”服務平臺截至目前為群眾辦理業務的數量。46725,是沁河派出所轄區群眾“一網通、一次辦”服務平臺的使用量。

數字記錄點滴,數字更見證服務。今年以來,沁河派出所以“一網通、一次辦”平臺推廣應用為契機,以“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活動為抓手,建立24小時工作模式。在沁河鎮的街頭巷尾、白天黑夜都能看到沁河派出所民警手把手教群眾註冊使用“一網通、一次辦”平臺的身影。通過派出所民警的大力宣傳和推廣,讓轄區群眾真正體會到了“一網通、一次辦”的便利,讓平臺成為真正的便民平臺。現在沁河派出所轄區群眾可以在“一網通、一次辦”平臺上直接辦理身份證的換領及丟失補辦,同時群眾可以通過平臺預約各類戶口辦理,帶齊手續還可以直接在派出所一次性辦結。一網辦、就地辦、馬上辦、一次辦,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便民利民的點滴舉措中體現的是拳拳的為民服務之心。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直是沁河派出所全體民輔警的工作理念。沁河派出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創建人民滿意派出所”作為第一要務,用真心換真情,用服務贏民心。新時代,沁河派出所堅持“百姓至上”的服務理念,不斷拓展真心真情的服務模式,贏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愛戴,警民之間建立起魚水深情。

戶籍民警“四個一”的“微笑服務”已經成了沁河派出所的金字招牌,一張笑臉、一句問候、一片真誠、一聲再見,將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全部真情注入服務全流程,讓每一個在沁河派出所辦理戶籍的群眾都能感受到新時代的公安服務力。為解決轄區老年人、殘疾人和文化程度較低的特殊群體辦理業務難的問題,沁河派出所要求所有窗口工作人員都能掌握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詳細解說解答相關業務辦理流程的能力,做到一次性告知,並根據情況積極開展上門服務,讓公安業務有了腿,走到需要群眾的身邊去,讓公安服務有了翅膀,飛進困難群眾的心田裡。(武愛紅 翟俊彪 霍雨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