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上門服務解民憂 讓老百姓辦事“一次都不用跑”

近年來,在便民服務過程中,我市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上門服務解民憂,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讓老百姓“一次都不用跑”。

故事一

辦理臨時救助

溫暖七旬老人心

“謝謝你們。”12月4日,聽說自己的臨時救助申請已經遞交給區民政局,恩陽區群樂鎮新河社區陳思群老人流下熱淚。

陳思群是新河社區貧困戶。今年6月,陳思群在廣州外務工的兒子去世,令原本就艱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瞭解到陳思群的生活現狀後,今年10月,村‘兩委’積極為老人爭取臨時救助,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困難家庭的負擔。”駐村“第一書記”何飛回憶,村幹部上門整理其女子的殘疾證以及相關證明,寫申請、填表格、蓋公章,並遞交給恩陽區民政局。“陳思群老人今年79歲了,女兒又是一級殘疾,我們鄉村幹部應該替老人分擔。”

當村幹部來到陳思群家中探訪時,老人家幾度哽咽。“我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不能走太遠的路,謝謝你們了。”

據何飛介紹,村裡建有便民服務點,除在村委會代辦相關服務外,會為年紀大、患重病等人群進行上門服務。

故事二

上門講解

讓企業優惠政策一個都不少

時間進入冬季,企業服務不能進入“寒冬”。

在經開區憶佳鋼結構車間裡,工人們正在忙碌生產。“公司正在趕製今年的訂單。”憶佳集團財務經理劉源介紹,該公司擁有鋼結構、戶外傢俱及門窗生產線各5條,生產加工及配套設備80餘臺,設計年生產能力3萬餘噸,年工程施工面積20萬餘平方米。

小微企業發展不容易,今年國家大力推行減稅降費。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如何才能享受政策?享受哪些政策?

“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巴中市稅務局的同志多次到廠裡來宣講政策,我們現在是一清二楚。”劉源表示,按照年產值過億來算,今年繳納的增值稅比去年減少近100萬元。降稅政策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優惠,節約的資金可用於擴大生產。

此外,為解決投資企業在行政審批等手續辦理過程中出現的“中梗阻”,杜絕投資企業多頭跑、到處找等問題,2017年7月24日,市企業投資促進協調服務中心在市政務大廳正式掛牌成立,設置了行政審批、金融信貸、公共服務三個“一站式”窗口,落實幫辦代辦人員11名,專門負責受理投資企業投訴、開展“一站式”全程幫辦代辦服務。

故事三

家庭簽約醫生

百姓足不出戶接受醫療服務

“我有‘專職’醫生!”說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恩陽區漁溪鎮土地村村民林仕珍頗為滿意,鄉鎮中心衛生院與她“簽約”,一個電話打過去,家庭醫生就上門服務。

林仕珍所說的家庭醫生就是譚琳玻。“現在在農村,確實有很多行動不方便的人,他們迫切需要我們這種家庭醫生。我們一天隨訪10多戶居民,給他們送醫送藥。”譚琳玻說。

家庭簽約醫生,讓村民在家裡就能得到醫療服務。這樣的服務,我市開展由來已久。巴中市衛生計生委於2017年印發《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並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啟動巴中市城鄉居民家庭醫生電子化簽約服務工作。今年,我市又出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指南及收費標準》(以下簡稱《指南》),高效推行分類簽約、差別化簽約、有償簽約,進一步滿足不同群體的多層次健康需求。

《指南》提出,依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由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免費向簽約居民提供包含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長處方服務等38項服務的“基礎服務包”。其中,在居民自願和“基礎服務包”的基礎上,為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等7類重點人群提供“個性化服務包”,包含血常規檢查、胸片檢查等35項“增強”服務。(實習生 彭敏 記者 李雲良)

原標題:讓老百姓辦事“一次都不用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