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核!最高檢第33次檢察開放日公佈幾組重要數據


超硬核!最高檢第33次檢察開放日公佈幾組重要數據

掃黑除惡精準點穴:

解決人民最盼、最急、最憂的

突出問題!


12月3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市域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指出,要把握黑惡犯罪在市域範圍滋生蔓延特點,強化“抓省促市”“抓市促縣”策略,強化行業治理、基層治理,推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


會議提出,要密切跟蹤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安問題,因地制宜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要推廣一些地方搭建跨區域合成作戰平臺等做法,提高對大要案件、多發性案件的偵查打擊能力。


“以解決人民群眾最盼、最急、最憂的突出問題為主線,健全經常性專項打擊整治機制。”會議表示,這是主動應對治安問題複雜多變這一最現實的挑戰,提升市域公共安全風險防範化解水平的要求之一。


“市域是平安建設的主要落腳點。我們要一手抓群眾反映強烈治安突出問題的解決,一手抓公共安全防控短板的補強,提高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社會治安管控能力。”會議強調。


確保到2020年

約1億人口在城市如期落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在會上強調,要“加大戶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實力度,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確保到2020年1億左右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目標如期完成。”


會議提出,要聚焦流動人口有序融入,對暫時不能在城鎮落戶的,要完善居住證制度,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使流動人口真正在城鎮安定下來,增強獲得感歸屬感,進一步推動市域公共服務均等化。


這是“主動補齊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提升市域公共服務水平”的舉措之一。


會上還提到了另外兩項舉措。一是要聚焦“放管服”改革,推動市域公共服務便捷化,充分用好地方事權,在市域層面推出更多便民利民舉措,借鑑一些地方“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行“互聯網+服務”,打通公共服務“最後一公里”,讓群眾辦事少跑腿成為常態


二是聚焦個性化服務,推動市域公共服務精準化。通過政務服務APP、社區服務熱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廣泛收集民情民意,準確把握群眾公共服務需求;

健全公共服務評價機制,切實將評價的“表決器”交到群眾手中,推進公共服務從供給導向向需求導向轉變。


“社會治理的核心是對人的服務管理。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精準把脈服務難點、辦事堵點,做實做細公共管理服務各項工作。”會議強調。


激勵機制來了!

舉報獎勵、公益反哺、以獎代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研究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部署啟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會議指出,市域層面具有豐富的治理資源和手段,關鍵是要通過體制創新、機制完善、制度建設,把分散的資源聚起來。為此,會議提出要完善黨委領導體制、政府負責體制、社會協同體制、公眾參與機制。


其中,在“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層面,會議表示,治理的智慧和力量來自人民群眾。要求“完善人民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舉報獎勵、公益反哺、以獎代補等激勵機制。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搭建平行、互動、多樣的群眾參與網絡平臺,形成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生動局面。”


在完善“社會協同體制”層面,會議提出要借鑑一些地方制定行政事務“禁入清單”和拒絕行政事務“負面清單”的經驗,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推動建立政府和社會的良性互動機制。


此外,要積極培育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組織;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讓社會組織承接起政府減政放權釋放的具體事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