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王建軍的幫扶故事

從2015年那個雪花飄飛的季節到這個寒風凜冽的冬日,從路園鎮陸家灣村到祁家廟鎮官路村,走過1800多個駐村幫扶日子,年逾五旬的王建軍頭上白髮分明又添了不少,腳步開始有點遲緩,但幫扶為民的初心依然堅定不移。

王建軍是渭源縣中醫藥產業發展中心二級主任科員,縣政協委員、農藝師。2015年12月,王建軍來到路園鎮陸家灣村,開啟了他的駐村幫扶工作,這一干就是近5年。

初到陸家灣村那年,適逢全縣遭遇旱災,黨參等中藥材減產幅度達60%以上。面對黨參主產區因乾旱減產難題,王建軍利用駐村之便展開針對性調查研究,對遮陽網覆蓋技術進行試驗、示範。經過1年多的艱辛探索,2017年在陸家灣村推廣黨參遮陽網覆蓋技術種植黨參120畝,畝產增收達3000元,當地老百姓直誇他能行。該項技術後來被推廣到全縣及周邊地區。

2018年2月,因工作需要,王建軍被選派到祁家廟鎮官路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在入戶訪事和農情調查工作中,中藥材當歸熟地育苗成為他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得到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邀請省農科院博士和縣上農技專家對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培訓。2019年,經他和鎮上銜接爭取,縣中醫藥產業發展中心安排財政扶持資金10萬元,按照“五統一分一標三提高”標準,在祁家廟鎮瓦樓、煙霧溝、金家坪、喬家溝、官路、郭家山等村建立當歸熟地育苗基地100畝,種苗自足率達到67%。

貧困戶郭正雄是依靠當歸育苗和種植發家致富的鄉村能人,他家當歸種植效益顯著,每年純收入達2萬多元。今年郭正雄家當歸熟地育苗1.8畝喜獲豐收,採挖種苗2100公斤,減去種子、遮陽網、肥料、工價等支出8000多元,純收入預計達2.2萬元。當歸熟地育苗技術的成功推廣,給祁家廟乃至渭源縣當歸等中藥材產業發展裝上了助推器。

“他是幫我們種藥材增收致富的農技‘專家’,還是一個‘大寫家 ’呢!”說起王建軍,祁家廟乃至渭源縣無人不知,他是扶貧政策“宣傳員”、村情民意“信息員”、農業科技“講習員”、聯繫群眾“服務員”、鄉村治理“指導員”,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建立了深厚的感情。5年來,他先後參加縣、鄉、村中藥材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班200多期,使眾多農民學到了中藥材生產技術。10多次較為準確地預測了中藥材價格行情走勢,幫助藥農獲得了較好的收益。5年來,他的足跡走遍了所駐村及周邊的山山水水、溝溝壑壑。特別是近兩年來,他踏遍了官路村的埂埂坎坎、旮旮旯旯,遍訪全村118戶建檔立卡戶。

歲月不居,也滄桑了幫扶幹部的流年。王建軍愛好寫作,把這些年駐村幫扶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一一梳理記錄,彙集成100多篇約16萬字的紀實日誌——《幫扶進行時》。不管是村裡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是鄉親們日新月異的生活變遷,不管是左鄰右舍致富之路的艱辛探索還是張三李四的生活故事......他用樸實的語言如實記載這方土地的滄桑鉅變、駐村幹部艱辛而充實的幫扶歲月,熱情謳歌脫貧攻堅這項波瀾壯闊、意義深遠地偉大工程。 通訊員 張安軍 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