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縣上港鄉張軍超:敬業 履職 幫扶

有這麼一位企業家,他十分敬業,不斷將企業推上新臺階;注重履行人大代表職務,關注企業和農民,為企業發展農民增收鼓與呼;熱心扶貧事業,帶農增收,奉獻愛心。他就是南陽市第六屆人大代表、南陽鑫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軍超。

新野縣上港鄉張軍超:敬業 履職 幫扶

敬業,做農牧一體生態循環產業化企業

今年51歲的張軍超,出生在新野縣上莊鄉康營村,一直生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感情,對農業有著濃厚的興趣。1990年,他從河南科技學院畢業後,從事外貿等工作。隨著閱歷的增長,他對農牧業的生產倍感親切,決心投資農牧行業,為農牧業發展貢獻力量。2007年8月,他註冊1500萬元,成立了南陽鑫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將公司建立在新野縣上港鄉崗南村。這裡是縣產業集聚區西區,緊鄰S103省道,環境宜人,交通便利。

基於“養殖帶動種植,種植反哺養殖”的農業生態循環發展理念,公司一開始就高起點建設,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食品加工+品牌推廣”的發展模式,不斷髮展壯大。公司現有佔地150畝的萬頭規模生豬場一個、大型沼氣工程2座、果蔬種植基地300餘畝。公司生態養豬場主要從事商品豬的繁育與良種推廣,擁有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國內一流的現代化生態液體飼養系統,年出欄生豬萬餘頭。公司秉承環保和生態循環利用理念,2011年投資420萬元,建成1500立方米大型沼氣工程一座,2018年又建成600立方米沼氣工程一座。把養豬產生的糞便輸送到沼氣工程,產生的沼氣可供應周邊300多戶群眾、企業生活用氣。年產3.2萬立方米沼液作為液態有機肥直接供應基地及周邊2000餘畝果木和蔬菜種植,實現了糞便循環利用、生產綠色無公害。為拉長產業鏈條,2016年公司新建年產3000噸有機蔬菜深加工生產線一條,新建500噸保鮮冷鏈儲藏庫一座,實現了有機果蔬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年產值3000餘萬元,利潤300餘萬元。

公司還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種植的“夏黑”、“陽光玫瑰”、葡萄和水果蘿蔔、芥菜等,全部使用有機生態肥,採用生態種植、生物鋤草,通過嚴格管控的果蔬安全追溯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綠色、有機產品。

由於他和他的團隊辛苦付出,2015年公司榮獲南陽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南陽農產品安全標準化示範基地。2018年5月,被省農業廳授予“河南省農產品安全標準化示範基地”稱號。

履職,為企業發展農民增收鼓與呼

作為市人大代表,張軍超一刻也不忘記履職盡責。在他的辦公室,除了報刊雜誌,還有一個書櫃,是學習的好地方。他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還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理論書籍,並將其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由於公司處於縣產業集聚區,這使他有機會接觸企業,接觸各行業的企業家。為調研課題,他總是從細處入手。在企業裡,獲得第一手資料,然後總結歸納,形成觀點,書寫成個人的意見和建議。他研究的課題,不僅是農牧業,還有工業企業,更多地是中小企業。在日常的調研中,他善於獨立思考,想到的都是企業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

他先後3次提出建議,引起相關部門和單位的重視。一篇是

《我市畜牧行業應列入保險範圍》,直言中心內容。全市絕大多數行業都有保險服務,體現了政府對行業的關心關懷,體現了發展的後勁和優勢。而畜牧行業,對保險服務非常迫切。有了保險,就有了發展的保障,就有了農民的收入,也有利於行業的發展和壯大。因此,希望全市開展養殖業保險服務,為畜牧業生產保駕護航。第二篇是《應切實解決小微企業擔保難貸款難的建議》。他直言,小微企業創辦者大多數是年輕和初次創業者,他們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金融系統的產品服務。而初創者有較少的信用,貸到的資金額度較少,很難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政府應搭建平臺,為小微企業做信用擔保,以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第三篇則是《農業應向高效農業發展的建議》,說明農業生產的目標是高效農業,是農業的精品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發展循環農業在扶貧帶貧中,在鄉村振興中有著很大作用,應鼓勵和支持。只有精品化、規模化和標準化,才能進入大城市超市,才能實現“既好看又好吃”的願望,才能起到示範帶動作用,才能有好的收益。

目前,他還在調研一個課題《新野三國古城在南陽臥龍崗景區的作用》,準備在代表團上發言推出,繼續為新野的經濟發展鼓與呼。

幫扶,建扶貧基地帶農增收獻愛心

新野縣上港鄉張軍超:敬業 履職 幫扶

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當精準扶貧開展時,他就想到要為扶貧事業出力。他將企業打造成為一個集生豬繁育、沼氣集中供戶使用、農副產品深加工、生態農業開發、現代農業種植、觀光等農牧一體的生態循環產業基地。採用3種模式帶農增收:一是農業產業扶貧。採用“公司+基地+黨支部+貧困戶”模式,通過貧困戶自主經營,帶動趙崗、果園、齊花園、梁營、小五、王白、張花樓7個村275戶貧困戶558人,實現農業產業扶貧全覆蓋,幫助貧困戶通過自主經營每人每年增收不低於1000元。在生產前期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和農機信息服務,後期為貧困戶提供市場銷售信息。二是培育產業增收。由上港鄉政府協調,為124戶貧困戶流轉土地,並協調愛心企業文府高中投資50萬元,對基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流轉的土地由鑫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集中託管,發展有機葡萄、有機蔬菜等產業。貧困戶在基地的技術指導下,參與對葡萄園的日常管理,按照每年每畝葡萄最低1000元的標準為貧困戶發放收益。三是吸納就業增收。基地為貧困戶提供技術含量低、勞動強度小的工作崗位,吸納27名貧困戶就業,日工資50元,及時結算,可使他們每月收入1500元。

與此同時,他還經常奉獻愛心。為上港鄉“德孝文化基金”捐助3000元。每年春節,他安排殺豬一頭,帶上優質芥菜去敬老院慰問,祝福大家開心健康。帶上米麵油慰問貧困戶,為幫扶盡一份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