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平了 燈亮了 臨淄這位女“第一書記”用行動踐行黨員信條

​記者 孫渤海 報道

  晨報淄博12月4日訊 “自打我們村來了女‘第一書記’,路修好了,路燈亮了,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美了。”12月4日,在臨淄區齊陵街道南山村,說起駐村“第一書記”朱建明,一名村民樂得合不攏嘴。南山村是一個人口不足千人的小山村,村集體收入少,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在以前,村容村貌等不少方面需要改變。現在,情況大不一樣了。

  4日走進南山村,迎接記者的是一條敞亮的水泥主路。路很平坦,落水箅子和排水溝一應俱全。在兩個月以前,這條路可不是這個樣子。“原來路壞得很厲害,排水也不好,下雨易積水,冬天易結冰。”一名村民說。

  因為路的問題,村民栽過大跟頭。村民李大娘說,幾年前的冬天,路上有水結冰了,她走路時不小心摔倒,磕到了骨頭,沒法再幹重活。不光是她,她的兒子有次騎摩托車回家,不知道路上結了冰,也滑倒了。

  今年6月份,臨淄區住建局的朱建明成了派駐南山村“第一書記”,她也是臨淄區第四批駐村“第一書記”中唯一的女性。正應了“巾幗不讓鬚眉”這句話,朱建明駐村後,困擾村民多年的出行難問題解決了。

  掌握了這一情況後,朱建明在臨淄區住建局的支持下,協調解決了修路資金問題,從10月下旬開始僅用半個多月就修起了新路。村民走路方便了,下雨不再積水了,也不用擔心冬天會結冰打滑了。李大娘高興地說:“得虧把這路拾掇拾掇,修得真是好!”

  村裡集體設施薄弱的問題,朱建明也記掛於心。駐村半年來,她協調區住建局和齊陵街道爭取資金,村裡安了路燈、攝像頭,提升改造了文化大院,還修了百姓大舞臺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給村民們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提供了大好條件。

  朱建明做的這些,村裡人看在眼裡,贊在心頭。南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馬福軍說:“朱書記來村以後工作非常積極,天天靠在村裡。她還積極改善村裡困難黨員、群眾的生活條件,給有孩子上學的家庭申請助學金,切實減輕了他們的負擔。”

  面對讚揚,朱建明表示,讓群眾滿意是她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的信條,她會紮根山村,繼續幹好工作,為南山村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