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來歷。因明朝修建的方型烽火臺而得名,應為遼東邊牆的一部分。

遼東邊牆,從瀋陽西側由西南向東北通過,由遼陽小北河橫跨渾河,進入遼中縣肖寨門,經茨榆坨、四方臺,進入于洪區彰驛,再向北經大潘、沙嶺、三臺子、馬三家子、石佛寺,然後進入鐵嶺境內,在瀋陽境內全長約45公里。

遼東邊牆在遼中走向。由瀋陽西蜿蜒曲折至新民屯鎮北三臺子村入境,經小邊、八音臺、四方臺、偏堡子、茨榆坨、南三臺子、媽媽街,逾渾河至遼陽縣境。今遺址僅剩殘段,寬約7米,高2米不等。

邊牆系明時軍事設施。據記載,“明初,畢恭守遼東始,則因河編木為垣,以捍外夷。久,乃易以土築。”邊牆的主幹,自東勝堡(今海城界)起,到瀋陽靖遠堡止,長約85 公里。而遼中境內的邊牆,乃其支幹。1557 年(明嘉靖三十六年),因洪水衝擊,邊牆倒塌。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由巡按御史李輔請奏,重修邊牆。今邊牆因朝代變遷已失去其軍事作用,且年久失修,逐漸湮沒。只在茨榆坨村南500米處,尚可看到殘基,向南延伸約千餘米。牆基寬約5米,高3米。這段邊牆與茨榆坨村南之南高臺構成一體,可見明兵有警有防,以御外夷。1985 年,瀋陽市人民政府把這一遺址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場所。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四方臺鎮位於遼中區東北部,由鐵西新區(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東與新民屯鎮、長灘鎮接地,西與潘家堡鎮接界,南與茨榆坨鎮相鄰,北與劉二堡鎮、楊士崗鎮毗連。境域東西寬6.5千米,南北長7千米,總面積59.86平方千米。

人口1.9萬人。轄2個居委會、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四方臺居委會,距縣城25千米。地勢平坦,海拔平均17米左右。102省道沈盤公路過境,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電氣化鐵路在轄區西北端通過。

1960年設四方臺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四方臺、徐家、西餘、龍灣、土耳坨、八音臺、王家、太平莊、平安堡、勝利10個行政村。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地名檔案 | 瀋陽市鐵西區四方臺鎮

1998年10月1日撤鄉設鎮。2002年,鎮政府駐四方臺,人口2.05萬人,面積63平方千米,轄四方臺、勝利2個社區,西餘、八音臺、土耳坨(曹家窩棚)、平安堡(孫家窩棚)、太平莊(金家二道溝)、徐家、王家、小龍灣8個行政村,13個自然屯。

瀋陽細河經濟區成立於2006年9月,規劃面積356平方公里。細河經濟區北起秦沈高速公路,南至渾河,東接鐵西新區,西至遼中四方臺、長灘鎮西邊界。轄區包括于洪區的大潘、高花、彰驛和遼中縣的新民屯、四方臺、長灘6個整建制鎮,以及沙嶺、胡臺、楊士崗、劉二堡4個鄉鎮的9個村,共計6個鄉鎮、63個行政村、82個自然屯。

2007年,細河經濟區與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目前,細河經濟區、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鐵西新區三者的關係是細河經濟區屬於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又是鐵西新區的一部分。

本文圖片為李學增老師2014年前後拍攝。

文字 | 陳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