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貧搬遷,他用什麼讓大家心服口服?

雲南網訊(記者 李熙臨 通訊員 程曉玲)“我家老媽媽(老伴)剛剛送孫子去上學了,快點請進。”走進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南大門安置點42幢2號樓,來自禾波村路嘎小組的搬遷群眾余文清正熱情地招呼駐點工作人員進門。

現年59歲的傈僳族村民余文清已有24年黨齡,2000年起擔任禾波村路嘎小組組長。原來,余文清一家4口人居住在3間木板房裡,條件艱苦,房子也被鑑定為D級危房。

易地扶贫搬迁,他用什么让大家心服口服?

余文清參加安置點主題黨日活動

“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說什麼也不能搬。搬下去,我們吃什麼?老家的地怎麼辦?” 2017年11月,怒江州啟動了貢山縣南大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聽說要搬到陌生的環境,在山上生活了五十多個年頭的余文清也在猶豫。

據瞭解,南大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具有地理優勢,靠近怒江美麗公路,9米寬的臘維公路穿小區而過,交通極為便利。安置點還配套建設有幼兒園教學樓、黨員活動室、門樓、生活水池、公廁、消防水泵房及籃球場等,今天10月,貢山縣首個易地搬遷安置點普惠金融服務站就在南大門安置點落戶並啟用,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優質的金融服務。

得知情況後,州縣宣傳發動工作組找余文清動員談話,帶著他一起算清搬遷後的經濟發展、教育、醫療、就業等七筆賬,鼓勵他帶頭搬遷。

“說實話,剛開始還是有顧慮的,但是國家政策那麼好,我是一名老黨員一定支持易地搬遷。”接下來的入戶登記、簽訂三項協議……余文清和妻子都積極配合。

易地扶贫搬迁,他用什么让大家心服口服?

余文清家山坡上的草果豐收了

“易地搬遷是為了讓我們過上更好的日子,土地確權頒證,咱們按政策享受的各項土地惠利不變,這邊老家的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在知道村裡有些群眾對易地搬遷政策不理解、有各種擔憂後,作為一名黨員,余文清積極協助村“兩委”和工作隊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耐心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號召村民聽黨話、跟黨走。

2018年春節期間,新房建好了,余文清一家帶頭搬遷到了安置點並分到了四人戶80平米的安置房。

如今,余文清的孫子餘建澤在臘咱警民小學讀三年級,學校離家僅5至6分鐘路程。除了照顧孫子上學,老兩口還參加安置點核桃油壓榨扶貧車間項目,享受集體經濟分紅,他們的女兒則去了昆明務工,每月有數千元的工資收入。

“當初聽你的話搬下來活了,我兒子上初中也近,生病也不消操心了,十幾分鍾就走到衛生室,這輩子真是心服口服了。”同組一起搬遷到安置點的鄧葉海說到。

搬遷後,余文清作為管委會成員,積極參與安置點管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在學習培訓、衛生清除、新居綠化中起到帶頭作用。他們一家主動在安置點內搞衛生,從自家衛生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帶動其他住戶愛護環境衛生。

易地扶贫搬迁,他用什么让大家心服口服?

余文清在打理草果

根據後續幫扶政策,怒江州通過選聘護林員、河道管理員、城市收費員、開發小區管理員、地質災害監測員、城鄉保潔員、巡邊員安排就業一批,目前全州已安排建檔立卡搬遷人口公益崗位8440人。

余文清被選聘為護林員和地質災害監測員,除了完成日常巡山護林職責和地質災害監測相關工作,他還積極完成安置點管委會和社區安排的各項工作,積極參加安置點黨組織活動,帶頭愛護公共財物,組織大家開展每週一次的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經常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同時,受益於國家的扶貧政策,他還積極發展原住地產業,種植了草果85畝,核桃4畝;養殖馬1匹、牛1頭、雞20多隻。2018年,單草果一項,余文清就收入2萬5千多元。

“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現在過上了好日子,更要不忘初心,永葆政治本色。”余文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