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让爱回家”3年救助2600多人 创始人自己仍住出租屋

东莞“让爱回家”3年救助2600多人 创始人自己仍住出租屋

部分志愿者与被救助者及其家人合影,图中后排左一为“让爱回家”发起人张世伟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贵单位志愿者在社会服务工作中,协助公安机关成功抓获在逃人员。在此,感谢贵单位对公安工作的大力支持……”12月2日,一封特殊的感谢信送到了“让爱回家”虎门联合服务队志愿者手中。

原来,“让爱回家”志愿者前不久在一次救助活动中,发现一名流浪人员是外地负案在逃的杀人嫌犯,于是协助虎门警方将其抓获,而这已是东莞让爱回家公益组织协助警方抓获的第三名杀人嫌犯。(详见本报12月3日A12)

此事引起东莞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郭向阳对此专门作出批示,并指派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指挥中心主任潘建军带队前往虎门,慰问“让爱回家”联合服务队并送去感谢信,为该服务队颁发奖状。

东莞“让爱回家”3年救助2600多人 创始人自己仍住出租屋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指挥中心主任潘建军为“让爱回家”联合服务队颁发奖励状

作为一家注册地在东莞、创始人在东莞的全国性公益组织,让爱回家服务中心背后到底有哪些感人的故事?12月3日,记者采访了该组织发起人张世伟以及他身边的人。

偶然救助迷路老太

他从此走上公益路

张世伟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皮肤黝黑,人微胖,说话始终面带微笑,今年40岁的他从相貌上看,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他来自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在莞打工已有20个年头,他说自己只是一个电子厂的普通员工。

时间回到2001年。当时张世伟在石碣一家工厂打工,他每天下班回出租屋时,总会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躺在地上自言自语。张世伟听不懂老人方言,只好请杂货店的老板帮助翻译,最终了解到,原来老人是迷路了。他赶紧打电话报警,没想到当地派出所也已经接到老人家属的报警,于是这位老人很快就与家人团聚了。后来通过老人家属,张世伟才了解到这位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家人已经找她三四天了。

一次偶然,一个电话竟换来一个家庭的重聚,张世伟在感动的同时,从此走上了救助流浪者之路。最初,他是和工厂一名工友踩着单车出去寻找流浪人员。

2008年,张世伟的弟弟因病去世,留下年仅1岁的女儿,母亲因此受打击很大,眼睛经常哭得肿肿的。这件事让张世伟深感失去孩子对家庭的伤害,也成了他下定决心“专职”帮助流浪人员回家的一个转折点。

2016年10月,张世伟在塘厦镇租了一处僻静的小门店,作为“让爱回家”志愿者服务队的临时办公室。最初,张世伟建了几个帮流浪者找家人的QQ群,不料声势越来越大,不少家人走丢的群众都来找他。最终,服务队从最初的一个人,发展到如今1万多名志愿者,累计在全国成功救助了2600多人。

东莞“让爱回家”3年救助2600多人 创始人自己仍住出租屋

截至目前,“让爱回家”累计在全国成功救助2600多人,收到过无数面锦旗

创建寻亲网,让更多流浪人员回家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众携手的力量才是无限的。张世伟想到了创建网站,或许能让更多的流浪者回家团圆,让更多的寻亲者能找到亲人。

后来,深圳一家公司的老总出资,帮助“让家回家”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中国让爱回家寻亲网”(rangaihuijia.com),并在东莞市民政局注册了民办非企业单位“让爱回家服务中心”,各省区网络分会、地区网络分会也在不断拓展。让爱回家公益组织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协助政府开展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帮助走失人员、无家可归乞讨流浪人员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张世伟告诉记者,如今街头的流浪者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有智力障碍或老年痴呆症的,他们记不清老家在哪里;第二种是网瘾少年,因为网络成瘾变为流浪汉的,占了被救助者的1/3;第三种是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年轻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生。说到这里,张世伟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我们救助过很多大学生,一开始进入社会雄心万丈,但一段时间后,他们觉得现实跟理想差距太大,没脸回去见父母,就住在天桥下或桥洞里,开始了流浪生涯。”

张世伟在救助流浪者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他说,救人必须先救心,只有解决流浪者的心理问题,才能让他们真正回归家庭和社会。

攒钱买汽车,几乎都用来拉流浪者

“让爱回家”推行反向式寻亲,就是先找到人,然后再找家,主动出击,这样更快捷,也更有效率。

和流浪者接触,张世伟被骂过,甚至被攻击过。“我帮助流浪汉没有别的技巧,就是用真心对待他们,不说把他们当亲人,起码把他们当朋友对待。”张世伟说。

休息时间本来是一家人团聚放松的日子,但对于张世伟和“让爱回家”志愿者来说,却是他们最忙的时候。每到休息日,他们就穿上红马甲,前往东莞各镇街的桥下、公园寻找流浪者。发现流浪者,他们就分工合作,有人负责与流浪者聊天,有人根据流浪者提供的信息,用手机联系全国的志愿者查证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与他们的家人取得联系。

为了便于救助流浪人员,使救助行动效率更高,张世伟在2017年用攒下的十几万元买了一辆小汽车,这辆车子几乎都用来拉流浪人员了。

对于张世伟和志愿者们来说,能够帮助更多流浪人员回家,和家人团聚,即使花了时间和金钱,他们也觉得很开心。

张世伟有两个儿子,两个孩子都留在老家,大儿子在读高二。2008年,张世伟的弟弟去世后,侄女也由他来抚养。经过20多年的打拼,张世伟的月收入已有1万多元,但要养3个孩子和两位老人,手头还是紧巴巴的。至今,张世伟夫妻俩还住在东莞塘厦一间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中。为了多一些收入,张世伟曾同时做7份兼职。后来,因为救助流浪人员需要花很多时间,张世伟放弃了几份兼职工作,收入也随之缩水。

【救助故事一】

不惧脏臭

救助受伤流浪人员

2018年11月初,“让爱回家”志愿者在东莞市虎门镇赤岗社区的一个公园里发现一名流浪人员,通过观察了解,这名流浪人员每天游走在街头,饿了就到垃圾桶里找吃的,满身脏兮兮还散发着异味。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他左手臂上的一个铁环已经长进了肉里,皮肤溃烂。可能因为长期自闭,志愿者在救助交流中发现,这名流浪人员的语言功能已经退化,无法完全表达自己意愿。

当时附近的街坊说,最开始这名流浪人员穿着干净,戴着眼镜,很有学问的样子,后来不知怎么就自暴自弃流落街头了。

“让爱回家”志愿者了解后,首先把情况反映给了虎门镇社会事务局,该局马上联系医院救护车,将其送到医院救治。最后这名流浪人员手臂上的铁环被成功摘除,伤口也进行了处理。2019年1月9日,这名叫曹明明的流浪人员康复出院,并与家人团聚。

【救助故事二】

两年多感化

助昔日童星回家

张世伟介绍,在一次救助中,他发现一名戴着口罩在东莞街头流浪的男子,想帮助他回家。但对方不愿和任何人交流,每天都用口罩或者捡来的胶条等物品将自己的脸部遮挡起来。

经过两年多的爱心帮助和感化,张世伟在偶然中得知这名男子的身份信息,经过东莞、哈尔滨两地警方证实,他1982年生,家住哈尔滨市道里区,小时候是童星,曾饰演过电视剧《年轮》中王小嵩(学生时代)的李传。后来在广东某电影学院学习表演,毕业后多次参演电影。因多年前其父母去世等家庭变故,李传变得意志消沉,并与朋友、亲人失去联系,开始在东莞街头流浪。

在东莞“让爱回家”志愿者的帮助下,李传分别在东莞精神类疾病医院和普通医院接受治疗。经过一个月的康复治疗后,李传精神状态好转,于2017年5月4日夜间乘飞机回到哈尔滨的家人身边。

/ 对话 /

“让爱回家”公益组织发起人张世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目前最缺资金,希望加强与警方合作

为什么要创立“让爱回家”公益组织?公益活动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未来如何发展?12月3日下午,记者连线东莞让爱回家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人张世伟,了解了这一连串问题背后的答案。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创建“让爱回家”这个公益组织?

张世伟:当初不是刻意地创建,我就是一个打工仔,平常看到路边流浪汉,就想着帮他们回家,后来帮助得多了,塘厦镇相关部门就找到我,鼓励我创建团队,帮助更多的人,2016年我就创办了“让爱回家”这个公益组织。

记者:让爱回家服务中心注册地选择在东莞,出于什么考虑?

张世伟:我1997年到东莞,一直在东莞打工,工作了22年。东莞是我的第二故乡,当初就想着为东莞做一些贡献。

记者:你在创建这个组织过程中,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张世伟:现在最缺的就是资金了,毕竟救助一个人,他都需要吃、穿、住、行。另外缺警方的信息比对和协查,希望今后“让爱回家”公益组织能与警方加强合作。

记者:“让爱回家”跟其他公益组织相比,有什么优劣势?

张世伟:“让爱回家”是运作模式公益,和其他公益组织不同之处在于时刻在运作。比如,其他公益组织或者志愿者,策划一个活动,活动结束后就没有了,然后再接着做下一个活动。而“让爱回家”的公益理念是,大家时刻在做着,无论什么时间、地点,我们都是志愿者,时刻记着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每一次活动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记者:你觉得“让爱回家”公益组织的发展前景怎样?

张世伟:我对“让爱回家”有很大的信心,因为是创新的平台,有平台,有团队,有工作室,这是很多公益组织没有的。“让爱回家”以连锁模式发展,容易复制,有网络平台强大的后盾,所以,未来“让爱回家”一定会很快将爱心传递全国。

记者:公益救助要花费大量时间,你如何平衡公益与家庭的关系?

张世伟:我爱人对我所做的公益活动并不是很理解,所以平时会有一些抱怨,但她也是一个善良的人。既然选择了做公益,就会有得有失,我现在在慢慢调整、平衡这个关系。

/ 妻子眼里的他 /

“他太疯狂了,希望也多关爱家人”

“他太疯狂了,做得有点过了。”12月3日,张世伟的妻子王玉玲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情绪激动,略带哭腔地说,他在外面付出得太多了,家庭就顾及得少了,所以对他有点意见。

有一位热爱公益的丈夫,本来是一件好事,作为妻子为何高兴不起来呢?王玉玲告诉记者,从2016年3月份开始,张世伟就全身心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去,心思几乎全部放到了救助流浪人员身上。每天看到流浪人员就会很着急,热情得很,什么都不顾了,一年有一半收入都用于救助流浪人员身上了。他的行为影响到了生活,也影响到了家庭,她曾有过想和张世伟分开的想法。没想到张世伟却说“你怎么这么不善良,我宁愿跟你离婚,我也要把这个公益做下去”。

“我听后觉得太伤心了。”王玉玲对记者说,他心地善良,就是看不得别人比他苦,他宁愿自己苦,也不让别人苦,“希望丈夫以后多多平衡公益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关爱自己的家人。”王玉玲说。(记者 刘承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