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文 一土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也许,在中国的版图上,它是最小的村庄之一,全村130多户,村民350多口人,耕地793亩。但小村也有故事,张马浒和其它马浒一样,据1992年雄县志记载:北宋熙宁年间,此地已有人家。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在此落户。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据民间传说:徐达征北在此有一场恶战,一名武将战死,其战马左前腿负伤,一连几昼夜不离主人,哀鸣而死,被人们葬于此地,定居移民取村名马哭,记为“马窟”。至清末,仍称此名,后“窟”演变为“浒”。分为三村,均为姓氏冠村名,此村张姓居多,称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张马浒,为了给雄安高铁站“让路”,村庄需要整体拆迁,张马浒村这个名字,也将从地图上消失。10月底,是整个村庄腾空的最后期限,可时间还没到,老百姓就该找房的找房,提前腾空了。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常言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可为了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村民们还是毅然决然地搬了家。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其实,心里最舍不得的,还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他们留下了如下镜头: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支部书记任全会是村里的“第一拆”。10月6日,当“雄安记忆”摄制组一行来到他们家时,400多平米,大小12间的主配房已经腾空,一家人手忙脚乱,任全会却无暇顾及,他手机铃声一个接一个,甚至有点焦头烂额,疲惫不堪。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其实,此时他的老母亲还在病危中,眼下又面临拆迁,提及此事他曾几度哽咽。我们为他们一家在自家院子里,拍下一张合影。往后,这样的场景将成为历史。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原准备在过一段时间举办婚礼,不料却得到通知,近期村庄将就要整体腾空,婚房已经准备好了,一家人一商量,就提前办了吧,先结婚、后拆房。结婚这天,倒也非常热闹,就连新区领导、县委书记都前来祝贺。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张马浒村北头有两委办公室、幼儿园,还有村民活动中心,曾经是全村的“新闻中心”每天人们都络绎不绝。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儿时种下的老树,已经长大到一人都抱不住了,但愿能够保留下来。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一位村民每天都要蒸很多馒头,供四面八方人们,可这已经成为过去。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孩子们剥玉米的场景,明天也将不复存在。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镜头下的雄安新区征迁村——张马浒

如今的张马浒已夷为平地,让人们欣慰的是,每家每户开始选房了,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搬入一个现代化的小区,村民也将变市民。(金板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