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黃河大橋



平陰黃河大橋

2017年11月16日,隨著平陰黃河大橋收費站停止收費,這座橋也開始了封閉施工,進行收費站拆除與橋樑維護工作。

2018年8月,大橋由山東高速集團移交給省交通運輸廳,具體由濟南、聊城兩市公路部門負責橋樑日常維護和巡查管理。經專業橋樑檢測評估,實行限高2.8米、限重49噸運行。

平陰黃河大橋投入運營已近50年,是一座有著光榮歷史、見證黃河兩岸經濟社會發展的橋樑。該橋由1969年春開工建設,1970年12月1日竣工通車。大橋全長963.5米,寬10米,高14.81米,似長虹臥波,雄偉壯麗,當時為黃河上第一座最大的公路橋。

平陰黃河大橋

平陰黃河大橋位於平陰縣西部平陰鎮龍橋村西的黃河上,距縣城14公里。由山東省交通廳設計院設計、交通廳工程大隊組織施工,泰安地區、聊城地區民工團配合施工。1969年春開工建設,1970年12月1日竣工通車。濟南軍區司令員、山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楊得志參加了通車典禮。


平陰黃河大橋

大橋全長963.5米,寬10米,高14.8米。由主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主橋6孔,611米,為拴焊鋼航架結構。引橋10孔,352.5米,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橋兩端各設有兩座橋頭堡,頂端為三面紅旗形狀。橋南端建有一座供遊人休息的4柱涼亭和小花園。亭中有用鑽探河底橋基時採集的圓柱基石為柄作成的巨型火炬。


平陰黃河大橋

平陰黃河大橋似長虹臥波,雄偉壯麗,當時,為黃河上第一座最大的公路橋。登上黃河大橋,舉目遠眺,滔滔河水,不見盡頭,不由使人想起李白的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低頭俯視腳下,波浪滾滾,後浪追逐前浪,令人油然增添了奮進的力量。汛期橋上觀浪,猶如錢塘觀潮。


平陰黃河大橋


平陰黃河大橋建成後,平陰縣成了省城濟南聯接魯西北的重要門戶。平陰的建築材料石料、石子、石灰等通過大橋源源不斷地運往魯西北。對於平陰內引外聯,繁榮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據統計,日車流量在萬輛以上。大橋至縣城的14公里路段兩旁成了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