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P2P失敗不意味著互聯網金融失敗

12月2日消息,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在2019北京融資租賃產業國際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表示,有一位名人說“互聯網金融一地雞毛”,我對這個判斷完全不贊成,P2P只是互聯網金融非常小的一個分支,在中國沒有成功,一是因為從業者不瞭解P2P的基礎是什麼,也不瞭解P2P這個新的金融業態的盈利模式,盲目地以為P2P是一種非常暴利的金融形態,完全是走入誤區。


吳曉求表示,實際上P2P首先要有一個很好的數據平臺,要在線甄別客戶特別是融資方的信用級別以及風險,要識別處理,如果沒有這個技術是不能做的,因為你沒有識別風險的能力。我們中國幾乎所有的95%的P2P平臺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吳曉求認為,P2P這個領域是利潤豐厚的行業,需要用慈善心去做,但中國從事P2P的有幾個有慈善心的?他指出,都在從事暴利的追求,所以在這兩點不具備的情況下必然失敗。


吳曉求強調,P2P這種失敗不意味著互聯網金融的失敗,互聯網金融包括移動支付或者第三方支付等,極大地改善了中國金融的效率,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支付能力,降低了支付的成本,降低了風險。互聯網金融的主體業態是支付業態,不要因為一個業態出現問題,就做出錯誤的判斷,而沒有看到主流業態對改善中國金融所做的貢獻。 


吳曉求還指出,中國的金融正在發生急劇的變化,此前從未有過。中國金融過去發展受到壓抑,很長時期處於金融壓抑的狀態,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和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等方面相比較,應該說中國金融是相對落後的,這是基於我們過去相當長時期的對中國金融缺乏正確的理解,對現代金融沒有很好的把握。


吳曉求還表示,市場發展,新的風險會出來,不要因為新的風險出來就害怕,要扼殺金融創新。實際上判斷一個金融創新是否恰當,要看給社會的帶來的福利水平和效率的提高是否可以完全覆蓋帶來的風險,如果大大超過所帶來的新的風險的創新,這種創新是需要鼓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