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俗语为什么有”穷过吕蒙正”的说法?

粤语俗语为什么有”穷过吕蒙正”的说法?

粤语俗语为什么有”穷过吕蒙正”的说法?

形容人贫穷,一般用'囊空如洗',意思是钱袋子空空如也,像洗过一样干净了。

粤语中形容人贫穷,词语就丰富得多了。

通常说成“冇米”或者“冇水”。就是冇钱,生来没钱,叫做“五行缺金,五行缺水”,但穷的状况不尽相同,说法亦就不一样。

形容穷,可以说:'身无分文'。分文不有,叫做“拍手无尘”。

在粤语有歇后语“乾隆皇契仔一周日清”。粤语叫“周身无文,荷包当手巾”。

又叫做“周身揾文钱刮下痧都冇”,亦可说成“仙都唔仙下。

积蓄用尽,可称“干塘”。比'干塘'更甚的是“荷包干燶咗',即钱包干到'燶咗'(焦干); 于是从前有句打油诗:“做官做得清,荷包又燶丁。逢人揾上门,打开个大天平。”

更为甚者,可称为“荷包肝硬化”。“

粤语还有”穷过吕蒙正”是民间的一句俗话,意思就是贫穷超过吕蒙正。比吕蒙正还穷的意思。

吕蒙正河南洛阳人,与广东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什么有穷过吕蒙正的说法?粤语又有”富过石崇”,”狼过华秀只狗”。

为什么要拿吕蒙正和穷人来比较呢?因为吕蒙正虽然后来成为了北宋的宰相,但少年时非常贫穷,甚至沦落为乞丐。

父母都双双早逝,所以他是无家可归,他孤孤单单,无处安身,迫不得已落脚到山下一座叫白马寺的大寺院旁边的一座破砖窑。

而且求助亲戚朋友都被他们嫌弃拒绝。于是,吕蒙正只能在外漂泊,风餐露宿,沦为了一介乞丐,处境非常凄惨。

这个故事后来在民间引申出一句俗话:穷过吕蒙正。所以民间论到谁人穷极,则有“穷过吕蒙正”之喻。

有一年过年,吕蒙正见家中空无一物,悲伤之余,写下一副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暗喻“缺衣少食”,“没有东西”。(聂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