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失利,系統調整之後,我省考上岸

我曲折的公考上岸之路

2015年的夏天,即將進入大四的我決定畢業後考公務員,但當時的我對於公務員是毫無瞭解,家人也想讓我考公務員,但是對我也是沒有如何幫助。沒有人給我指路,

我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我促銷價網購了一套某機構的模塊寶典,開始斷斷續續的複習。

一方面沒有公考前輩的指導,另一方面為了省錢也沒有報名培訓機構進行系統的培訓,最後也只是按順序把教材過了一遍。由於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導致複習效率極低。當時看到教材上的一些例題,發現公考題目怎麼就這麼簡單,每一塊的知識點也只是小學、初中的語文知識,由於不瞭解公考教材例題的設置規律,導致我錯誤的低估了公務員考試試題的難度,之後的複習便更加無組織無計劃,最終導致我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行測和申論陷入低分的沼澤無法自拔。

2016年的國考,由於沒什麼崗位可報,只能隨便報了瀋陽的鐵路公安崗,沒有報到家鄉崗位的我,自報名到考試之間的一個月內,雖然每天也在堅持刷一刷題目,但也是說放棄就放棄,最終考試成績也自然不盡如人意,行測和申論各55分。在這次國考之後,之所以又考了兩年半才真正的上岸,只是因為沒有崗位才把時間拖了這麼久,真正掌握公務員考試複習方法是在2017年省考備考

。2016年國考之後的省考,由於複習思路依然迷茫,成績也只是到了60分左右。之後畢業了,我開始思考我考試備考的問題,並逐漸進行調整改善,最終一年後,我的成績已經可以穩定達到70分左右,但可惜依舊沒有崗位。之後邊工作邊複習,繼續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去複習,2018年國考成績已經達到74分,高出第三名10分,可惜國考崗位又是外地,放棄了。最終半年後的2018年省考,我穩定發揮,成績達到75分,並使用自己的面試思路,面試達到考場第一,最終成功上岸。

國考失利,系統調整之後,我省考上岸

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公考成績難以提升?

一、沒有系統的複習計劃

公務員複習最累的就是複習了好長時間卻沒有很好的效果。我曾經問我一個省考備考的朋友:“你這段時間到底複習了什麼?”他先是懵一下,之後說他認真看了書,刷了題,看了視頻,也做了真題。你會發現他自己感覺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他也因為成績提高的慢感到疑惑,的確,我的朋友做了很多,但最終只是吃力不討好。究其原因,就是在備考複習過程中缺乏系統地安排複習計劃的習慣,沒有計劃的複習讓我們即使看了書,最終也只會複習重點不清,做題思路不會,而且沒什麼收穫卻依然覺的複習好累好苦!

《世說新語·排調第二十五》有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做事瞎闖亂撞的後果是極度危險的。公務員考試複習也是如此,從每年公務員考試的報考人數以及競爭壓力來看,如果不提前做好準備,做好計劃,複習效率就會極低

,而且可能遇到複習走彎路的情況,做很多的無用功。

國考失利,系統調整之後,我省考上岸

二、廣撒網式的複習模式效率低且無針對性

以行測為例,考題大類有五大模塊,每一大模塊內部有很多具體的小塊知識點,如果在有限時間內全部掌握,著實有些難度。但就是大多數考生,依舊想著要全部學會,全部弄懂,一些學不會、看不懂的知識點也要硬著頭皮去突破,最終浪費了時間,而且收效甚微。

對於公務員考試來說,廣撒網的複習方式顯然不適合大多數考生。考生的目的是得高分,而不是全部弄懂知識點,高效率的複習應該是我們在複習過程中要去知道:哪些知識點性價比最高;複習哪些題目自己提升最快;哪些知識點是目前我不會稍加複習就能掌握;哪些知識點是即使複習很長時間我們也收穫很小。

三、貪婪的答題心態

朋友老是抱怨“為什麼我老做不完題目呀!”很多考生覺的公務員考試的試卷就是要都做,按順序做,遇到不會的題目如果不做的話就會影響自己的分數。

貪婪的考場做題心態害了一大批本可以得更高分數的考生,行測和申論考試時間有限,每道題的答題時間在考前就已經分配到位了,但是就是因為考試時面對一些難題總抱著再試一試的心態,耽誤了不多的一兩分鐘,可就是這一兩分鐘的積累,到考試後期,由於答題時間的不夠,本可以認真且淡定做完的題目,最終也是因為緊張害怕,會做的題目因為時間問題準確率大大降低。

如何調整自己的公務員考試複習思路從而快速提升成績呢?

一、分析國考試卷和省考試卷,做到知己知彼

公務員考試真題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是其重要性考生們也只是知道要認真刷真題、看解析。備考前期,真題的作用是什麼呢?那就是給我們複習方向。雖然國考和省考都考行測和申論,但其實具體來說,從題量、題型都是有細微區別的,如果不去分析,容易做無用功。

二、制定系統的複習計劃表

給自己做一張考試複習計劃表,讓自己每天走的每一步有計劃可循,每一天的複習也踏踏實實,同時在計劃表上做好自己的複習記錄,既瞭解自己的複習進度,也可以隨時調整自己複習計劃。計劃表無論是一個月還是三個月或者是其他符合自己條件的時間週期,針對公務員考試,公考么么君推薦“三步走”原則去規劃計劃表。

國考失利,系統調整之後,我省考上岸

所謂“三步走”原則第一步是把握基礎知識點,第二步是強化細節練習,第三部是刷題鞏固基礎。以2020年省考備考為例,我們把複習週期定為三個月,每天的複習時間定為四小時,那麼我們要用大概一個月去仔細觀看行測和申論方法精講的視頻課程,期間配套做一些課程題目;接下來就是用大概40天去做強化練習,強化練習包括對自己弱點的突破,對自己強勢點的鞏固,以及對難點的衝擊;最後的20多天,就要用心去做套題以及分模塊刷題了,通過刷題讓自己的方法技巧更加鞏固,同時可以更加熟練自己的做題順序和做題思路。

三、尋找重點難點和擅長點,既要突破重點難點,也要鞏固擅長點,同時學會調整考試做題順序

一是突破重點難點。在複習時間充足的基礎上,花一定的時間去突破自己之前沒有掌握的難點以及行測和申論高頻考點是有必要的。但要注意的是,突破難點過程中一定要判斷知識點的性價比,如果已經花費了一段時間,但是相應的成績仍然無法提升,那麼就要考慮放棄這個知識點,衝擊下一個難點了。

二是鞏固擅長點。公務員考試最終的成績裡,百分之八九十的比重來源於擅長的基礎知識點,那些難點重點只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我們也要把自己大部分精力和時間用在鞏固基礎知識點上。如果按照考試分數來分析,行測和申論滿分中的大概60分就是基礎知識分,20分就是中等難度分,其餘20分就是高難度分,我們考試其實就是把拿到百分之九十的基礎分,百分之六十的中等難度分,百分之三十的高難度分(也就是60×0.9+20×0.6+20×0.3=72分),如果我們的複習能有這樣的預期,提前做好知識點的放棄和突破,那麼72分的成績對於大多數崗位來說足夠進面試了。

三是既要調整各模塊之間的順序,模塊內部也要調整順序。做題時間不夠除了的確能力水平不夠外,考試時做題順序安排不合理也是重要因素。通過複習,大多數考生已經知道自己大概什麼模塊強什麼模塊弱,也安排好了簡單的做題順序,比如不擅長數量關係的考生會把數量關係放到最後做或者甚至最後放棄這一模塊。其實,除了模塊之間的排序,具體考點之間也要去排序,比如大多數考生喜歡在考試開始前發試卷的時間內去看一看常識,但是么么君就喜歡先看圖形。根據自己的做題順序和擅長題型去做好細緻的做題順序方案安排,可以高效提高考場做題效率。

公考不易,可我們的依然要堅持下去!

2020年國考已經過去,接下來的可能是面試也可能是失利,留給我們的不應該只是失落。斷斷續續差不多三年的備考經歷告訴么么君,一切事情都是事在人為,當我們面對公務員考試失利後,一定要在短暫的痛苦之後,學會分析過往,分析細節,做好計劃,重新上路,敢於去改變曾經的複習習慣,敢於去突破既有的複習模式,敢於去挑戰曾經無法觸及的難點重點,最終收穫的只有堅持的我們。加油吧!還在公考之路上努力奔跑的人們!

國考失利,系統調整之後,我省考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