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到溧阳的婶婶(14)

信投入了绿色邮筒,也就捎上了婶婶牵挂的心。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每日往村上送一次,那时农村还没通上电话,邮寄是最大的通讯渠道,许多人家翘首等待只为了一封家书。

歇了十几天后,婶婶经常在叔叔陪同下去村上商店逛一下,村上收到的信件大多先暂寄存在小店里,叔叔对婶婶心思心知肚明,暗暗窃喜。

又等了十多天,回信还是杳无音信,婶婶开始担忧了。她问我信件是否会遗失?言下之意是你倒底寄了没有?

我信誓旦旦说:“不可能,因为我寄的是挂号信。”

婶婶有些失望,望着蓝天白云间的飞鸟又垂下了头。

我几次还想听她未讲完的故事,可看到她如此低落的情绪便知趣地闭上了嘴。

叔叔暗里也纠结着这次寄信事件,他一方面希望“丈人”家能很快收到这封报喜的信件,另一方面又怕在回信中露出马脚。所以他和我约定,如收到信件不能照原信读给婶婶听,只能互报平安,不能让她怀疑上次寄的信上所说。

我点着头,却心头有了一种紧张兴奋感和负罪感,此时此刻,我不明自己倒底是在积德还是缺德?

世上该来的事总不会缺席,数天后邮递员摁着铃声找到了叔叔家,婶婶终于收到了千里之外的回信。她把信封端详了一遍又遍,然后又把信紧紧贴在“呯怦”直跳的心口。

我放学到家书背还没落肩,就被早等候我的婶婶一把拖到她卧室里,“刚刚,我家来信了,快读给我听听”,她急急忙忙从抽屉里找出了信。

信有些厚,我又激动又紧张,撕开信封时手指有些抖,抽出的信纸有二张,在我手里发着轻轻的抖动声。

信里倒底写的什么?我该怎么办?叔叔呢?叔叔你告诉我要怎么念?我心乱似麻,额上沁出了细汗。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我像课堂上第一次鼓足勇气举手回答问题一样,豁出去了。念头这么一闪,心倒放松了下来。

回信大概意思是这样:

凤铃,回信已收到,解了父母牵挂之心,你的任性出走让全家人牵肚挂肠,寝食不安。你结婚成了家,全家都很高兴。希望你孝敬公婆,尊重丈夫,保重自己。另外,前几天长根在人搀扶下翻山越岭到我家找过你一趟,正遇你的来信,现听说你结了婚,他心巳死,尊父母之命找了个聋哑姑娘结了婚......

我急速地把信的内容先扫了一遍,头“嗡”地响了,这下摊上大事了,让我如何圆这个弥天大谎?刚镇定了一些的我又陡然紧张了起来,手像帕金森病人一样剧烈颤抖了起来。

“刚刚,信上讲什么了?”婶婶盯着“哗哗”抖动的信纸跟着紧张了起来。

我连咽了几个唾液,装模作样念了起来:

凤铃女儿见信好!

知你在外安居乐业有了工作,全家就、就放心了。家里现在一切安好,种羊也安好,请不要挂念。

我“念”这儿停顿了一会,婶婶迫切地问:“还讲了什么?”

我又继续瞎编着:

今年的山歌对唱热闹得很,村上好些小伙姑娘都找到了心上人。

婶婶一听,皱了皱眉。眼睛死死看着我的脸。我虽装着没看见,但明白自己的脸此时比大公鸡的鸡冠还红了。

“继续念!”婶婶看我结结巴巴磨磨唧唧着,用命令口气道。

我手臂一挂,眨巴着眼睛说:“信上还说,说,还说你阿根哥已结婚了。”

“什么?他结了婚?”婶婶眼睁个桂圆似的,又吃惊地张开了嘴。

“是的,是个聋哑姑娘!”我点了点头。

婶婶几乎是夺过我手中的信纸,她目光呆滞地把信翻看着,然后揉成了一团。几分钟后,她又把褶皱的信纸铺开,轻轻抹着,几滴泪珠融化了笔墨。

“你出去吧!”婶婶挥手示意着。

从此事情突然有了质的变化,婶婶的脸一会阴一会晴,不过,最终叔叔收起了沙发上的被子,和婶婶同床共枕了。

来年也是秋季,婶婶生下了可爱的囡囡。家里办了十几桌喜酒,婶婶第一次认识许多陌生的亲戚,收了好几百钱红包。

婶婶抱着满月的女儿开始在村上走家窜户,幸好叔叔忠厚老实在村上留下了妇名声,婶婶不安的一颗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叔叔紧绷的神经终于放了下来。杀猪佬见叔叔抱着女儿喜滋滋转巷头,打趣着:“还是我的办法好!”众人一阵欢笑。

婶婶跨出门,认识的人便多了,谁知信件事情还是东窗事发了。

原来,婶婶认识了村上的一位退休女老师,俩有缘很投机,婶婶便把一直珍藏着的信偷偷让她念了一遍。

婶婶一言不发回到了家,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二天二夜,哭得昏天黑地飞沙走石。

叔叔老实交待了“造假”的来龙去脉,跪着赔礼道歉求原谅。

我吓得不敢进叔叔家,路过时心都慌乱无比,听着叔叔女儿狂哭的声音,我都想流泪了。

后来,婶婶终于平静了下来,人瘦了一圈,目光变得呆呆滞滞,但见到我时眼晴又像快要喷出火焰。幸好我高中毕业后跟着村上人去上海打工了。

婶婶的女儿,我的妹妹终于念一年级了,成绩出奇的好。老师问叔叔用了什么教育方法,叔叔也讲不出个所以然。后来细心的人发现婶婶有个秘诀,就是让女儿做自己的老师,把当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自己一遍。这一举两得的方法一直坚持到妹妹在村上读完初中。后来妹妹考上了大学,婶婶也成了个文化人。不过她的口头禅总是:“我吃了没文化的亏!”

其实婶婶也吃了我这个有文化人的亏,正因为如此,我再也没听到她讲过以前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