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历史传说与真相之二: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濮阳这个村

濮阳历史传说与真相之二: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濮阳这个村

(栏目名厚重濮阳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刘文选 题写)

濮阳历史传说与真相之二: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濮阳这个村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究竟起源于濮阳县哪个地方呢?带着这个问题,厚重濮阳编辑进行了查找求证。

二十四节气是《颛顼历》制订的,如果弄清《颛顼历》是在什么地方制订的,其实也就弄清了二十四节气起源的具体地方。

《竹书纪年》中说:“(颛顼)帝即位,居濮。十三年,初作历象”,说明,颛顼在帝丘(今河南濮阳县)建都后,制订了《颛顼历》。

濮阳历史传说与真相之二: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濮阳这个村

目前,濮阳地方历史文化学者、专家倾向于以下三个地方:一是濮阳县五星乡堌堆村的瑕邱遗址,一是濮阳县城西侧的西水坡遗址,一个是濮阳县徐镇镇长乐亭村。

专家学者认为,濮阳县五星乡堌堆村的瑕邱遗址是一处高地,曾是古代濮阳一大胜景,此地极有可能是颛顼时代的观星台,也就是观天象制作历法的地方;西水坡遗址出土了举世震惊的中华第一龙,它所在的M45墓的埋葬形制已经被中国社科院冯时教授证实为当时墓主人所处时代的天文图,加上史书有“颛顼乘龙至四海”的记载,所以,也有濮阳的专家学者认为西水坡遗址就是颛顼制订《颛顼历》的地方。

我们首先来看濮阳县五星乡堌堆村的瑕邱遗址,它是河南省2008年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管理部门载明,这是一处东周时期的古代遗址。众所周知,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前,一定是进行了仔细严谨的考古发掘研究论证,东周时期,显然要比颛顼所处的年代晚的多。因此,此处不大可能是颛顼制订历法的地方。

我们再来看濮阳县城西侧的西水坡遗址发现中华第一龙的M45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对该遗迹的蚌壳标本作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6600年,误差不超过135年(经树轮校正)。史书记载,颛顼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342年—公元前2245年,距今4300年左右,要比M45墓墓主人所处的年代晚的多。所以,西水坡遗址也不大可能是颛顼制订历法的地方。

星罗棋布的村落是人们居住的基础单位,千百年来形成的村名是保存历史遗留信息的重要载体。濮阳县徐镇镇长乐亭村的村名来历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徐镇分卷》、《濮阳县地名资料图册》中说:长乐亭村,历史悠久。据传,此地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颛顼避暑之处。颛顼帝择其地势平坦、气象清新之吉,在此编写“历法”,并募能工巧匠,在此筑下避暑亭,又名长乐亭。金大定八年(1168年),裴满公重修该亭。明清时,这里亭台楼阁,树木葱茏,花草簇拥,与春容寺构成开州八景之一“长乐春容”。春秋时期,柳下跖部分起义军留居亭南建村,故名前长乐亭村。居亭北的村就叫后长乐亭。韩姓迁此建村,故名韩长乐亭村。李姓迁此建村,故名李长乐亭村。后来,四个自然村成为一个村,故名长乐亭村。

我们再来看濮阳县有关地方史志的记载。明嘉靖开州志地理志第一台亭部分记载:长乐亭,在长乐里,相传颛顼避暑亭。清嘉庆开州志记载:长乐亭,在州长乐里,相传颛顼避暑处,长乐春容为州八景之一。清光绪开州志也有同样的记载。

文物考古最能说明问题,笔者又从这方面进行了查证。《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濮阳卷》(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载明,徐镇镇前长乐亭村五圣庙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遗址。《濮阳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濮阳县文物管理所提供)载明,位于濮阳县徐镇镇长亭村的颛顼制历台遗址是原始社会古遗址。

通过村名来历、方志记载、文物考古等几个方面,我们越来越确认,濮阳县徐镇镇长乐亭村就是《颛顼历》和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为了慎重起见,笔者又到长乐亭村进行了实地走访。了解到春容寺、长乐亭五圣庙的有关信息和当地关于颛顼制历的传说故事。

村民们说,春容寺长乐亭相传为颛顼避暑之处,传说这儿原来要往外长山,就盖了座有“万个和尚百眼井”的春容寺,把山给压下去了。古时数百里内的善男信女到寺内敬神的络绎不绝,寺里长年香烟缭绕,人山人海。每年春天,春容寺周,禾苗茁壮,繁花似锦,鸟儿欢唱,欣欣向荣。现在春容寺已夷为平地,但这一带的地势明显比周围高。据当地老年人讲,黄河多次泛滥,这里从未被水淹过。

五圣庙内供关帝、牛王、龙王、五道、土地,因而此庙称为“五圣庙”。据传该庙始建于五帝之一的颛顼年间,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庙院内馨香四溢,钟声悦耳,唤来八方炎黄子孙膜拜于此。相传庙后有一席之地,就是颛顼制历的地方,“御言蚊自灭”、“歇后语长乐亭的蛤蟆——塌气了”的传说故事流传至今。

“御言蚊自灭”的传说故事如下。当地传说,颛顼帝在此处制订历法时,疲倦时进到此庙内想歇息一会。庙内杂草丛生,空无一人,颛顼帝就脱下衣服,当作枕头在石凳上欲睡。刚躺下不一会儿。一群蚊子嗡嗡喻而至,使他不能安眠。就用衣服没精打采地打了几下子,蚊子不见了。又过了一会儿颛顼帝正想闭眼,又嗡嗡地来了一群蚊子,打扰得他不能再睡。只好一会儿坐起驱赶,一会儿躺下,转眼间已过了足有二个时辰。颛顼帝十分生气,就自言自语的说道:真倒霉.这里就不会没蚊子。谁知话音一落,蚊子马上不见了。这就是御言蚊自灭的传说。

颛顼帝躺下入睡还不到半个时辰,又听到洼坑里的蛤蟆哇哇哇哇的乱叫,聒噪刺耳,颛顼帝十分烦恼,随即开口:“蚊子不咬了,蛤蟆又叫.这蛤蟆咋不变个哑巴啊。”话音刚落,坑里的蛤蟆也就鸦雀无声了。这样颛顼帝不知不觉地又入了梦乡。据说一直到现在,这里的哈蟆也不会叫。又经过历朝历代的文人加工,长乐亭的蛤蟆——塌气了这个歇后语固定了下来,流传至今。

传说总归是传说,不能完全当真,但是传说故事总是历史留下的一丝影子,加上村名来历、方志记载、文物考古等几个方面综合考量,濮阳县徐镇镇长乐亭村应该就是《颛顼历》和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