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民不種地擔心子孫後代沒飯吃,杞人憂天

  1981年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父母給了我們夫妻倆1,2畝糧田。當時沒有農具、耕牛,種地總找人家借農具,借耕牛。好在我是一名小學老師,每月可拿40多元的工資。吃飯問題不難,難的事是周情答禮需要錢,孩子看病需要錢,買種子、化肥、農藥需要錢。

有人說農民不種地擔心子孫後代沒飯吃,杞人憂天

  那時種地每年得不到200元/畝的收入。用工很多,好不划算!後來糧價上漲,不種地也不行。我在1985年種地達3畝,供全家4口人吃飯沒問題。上交國家公餘糧上千斤。

  慢慢地我投資與別人合夥買了一匹耕牛,買了鐵犁、木耙、木抄等。種地方便多了。

  沒有牛種地,有一次我們夫妻倆用腳踩早谷兜子,頂著月光幹活。

  田間管理不細心,秧苗受了蟲災,造成減產,全家人心裡難受。晚稻搶插延遲了時間,稻子揚花期遇上老北風,收成是挺糟糕的。我家幾年晚稻收成低,我和妻子急得慌!

有人說農民不種地擔心子孫後代沒飯吃,杞人憂天

  兩個弟弟在外打工,他們的田靠我們插秧,收割。父親供生活,給點買化肥的錢算作報酬。早稻搶插、晚稻搶插就像趕任務,起早貪黑,風裡雨裡,汗水不知淌了多少。肌膚烤的像泥鰍。文革時下鄉的青年不是把到農村種地說成勞教嗎?

  一粒大米要經過許多道工序,才完成生產過程,比家用電器的生產複雜多了。春季辦田,播種育苗,搶插,灌水施肥,打藥扯草,100多天後稻穀成熟。開始收割,脫粒,晾曬等。可是糧價一直不理想!

  大集體時期一斤大米2角,30多年後也一斤大米只有2元多。漲了10倍。其它日用品漲價驚人呢!如香菸,最低的經濟牌香菸,9分一包;如今最低的長城牌香菸,3元一包。為什麼糧食價格提不起來?

有人說農民不種地擔心子孫後代沒飯吃,杞人憂天

​  2005年後,我再不種地了。因為種地沒有打工收入高。妻子離開土地,去有錢人家當保姆,去公園搞綠化,去學校食堂當僱工,遠遠比種地輕鬆多了,但收入也高一些。我的業餘時間用於看書,寫作,心裡也愉快起來。

  媒體宣傳土地分到農戶,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這是事實。但沒有解決農民缺錢花的問題。

  眼下的突出問題不是吃飯穿衣問題,而是看病難,買房子難,送子女讀書難的三大問題。難在憑勞動賺錢,往往不夠花。

  1975年每人每月生活費10元足夠了,2015年漲到1000元了。怪不得勞工報酬一漲再漲啊!

有人說農民不種地擔心子孫後代沒飯吃,杞人憂天

  種田不划算,政府就大搞新城鎮建設,開發土地,擴建娛樂場所,興辦工業區。18歲以下的,40歲以上的勞動力沒人要,只有閒置起來。一個家庭不可能人人有活幹,所以收入拿不上來,愁錢花成為家家戶戶的突出問題。

  幾千年喜歡種地的農民醒悟了,知道天底下只有當農民最辛苦。不當農民也苦,成天沒有事幹,哪裡有錢吃飯穿衣買新房子?青年人暫時不愁,但要他們養兩個孩子,贍養到了歲數的父母,那是非常難的!

  會賺錢的人覺得社會形勢很好,不會賺錢的人感到現實非常殘酷。一個人想生活開心,不像說話那麼容易啊?

  想起從小到中年時期種地的日子,我的苦惱沒有了,因為再不與泥土打交道,不被螞蝗叮咬,不被烈日暴曬,不受重體力煎熬。

有人說農民不種地擔心子孫後代沒飯吃,杞人憂天

​  有人說眼下失去了土地,擔心子孫後代沒飯吃,這是杞人憂天啊!看德國、英國、美國,那裡的農民還用手工種地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當農民也是無比富裕的。

  我們的落後是科學技術的落後,是思想觀念的落後。甩掉種地的包袱,我們迎來了走祖國工業化道路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