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方小晓:我爱你,只是不再喜欢你了

1

第一次看《后来的我们》时,还在为方小晓、林见清不能在一起而遗憾,替他们可惜。即使这是一部曾经失恋时收藏的影片,可是在恋爱的季节再次看却别有一番滋味。

人往往都是这个样子,失恋时是一种状态,我们会因为某部电影、某首曲子而触景生情,会怀念前任,会心疼过去在那段感情里付出的自己。

恋爱后,我们同样会因为某部电影或歌曲而触动到内心的情愫,第二遍看完《后来的我们》时我开始改变了之前的看法。

我开始懂得珍惜当下的时光,学会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为什么不能脾气再好一点?

我忽然明白了,原来我是爱着对方的,否则怎会如此在意这些细节?以往的恋情我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分开了,而如今我变得不舍得发火,不舍得伤害对方。

看到方小晓和林见清之间的遗憾,顿时唯恐自己也会出现相同的问题,唯有珍惜当下才是这部电影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爱情中会有那么多的遗憾?答案是:不够爱。

我们不否认每一对情侣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分开,但是,究其原因还是不够爱。当方小晓和林见清一味的怀念过去,遗憾没有在一起时,方小晓说:“如果当初你上了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林见清沉默了,他无法再为过去做任何解释。

《后来的我们》方小晓:我爱你,只是不再喜欢你了

2

反过来说,我们只看到了林见清不够爱吗?可能我们会说,因为林见清还是不够爱方小晓,如果爱怎么会放她走?

而我想说,为什么方小晓要走呢?如果说当初方小晓为了林见清放弃了许多对男人的择偶标准,那么选择的时候就如此,为何后来还会离开?

我想,不过就是失望攒够了,方小晓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林见清的态度。

不要说:你看方小晓还是没有等到林见清成功,然后拿出一套:‘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这样的说法。

就连林见清自己都说,如果不是方小晓的离开,他自己也不会成功,有些成功是患难与共的,而有些成功只能用失去做为代价。

方小晓也一样,她的失望攒够了,离开了,虽然多年后再次见面她还是难过,可是最终她还是说了那句:“林见清,再见。”她说之前都没有好好说过再见,过去都是仓惶逃走,为什么?因为方小晓自己知道还爱着林见清,可是他们注定没有结果,所以她只能逃。

有些感情就是这样,明明深爱着对方,可是却知道和对方没有未来,于是只能放手。为了双方都不再受煎熬,为了给彼此留有最后一点美好的回忆,当时过境迁,回忆起来,两人仍然能够把酒言欢,把过去当做一段经历来说,纵使遗憾却不后悔。

我的一位读者就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她说:“北烟,你说两个人在一起,明明从来不吵架而且深爱着对方,可是却还是没有走到一起,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并没有细问详情,我只能给出一个很粗略的答案,双方可能不够势均力敌。

我们的确是互相喜欢着对方,可是我们彼此的差距过大,当两个人的感情里一方在前进的过程中走的过快,而另一方则停滞不前时,可能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差距,因此两人也就渐行渐远了,这种例子并不局限于事业上,对于生活方式也是一样。

我谈过几次恋爱,很多次我都遇到了很善良的男生,他们对我也很好,可是最终我们没有走到最后,其很大的原因是生活方式以及三观不同。

《后来的我们》方小晓:我爱你,只是不再喜欢你了

3

什么叫三观不同?

你喜欢看电影而TA喜欢玩游戏,那不算是三观不同;如果你喜欢看电影而TA说,看什么电影浪费钱,装什么装嘛,这就叫三观不合了。

你喜欢茶艺而TA喜欢可乐,这也不叫三观不同;但是如果TA说你喜欢茶艺只是装文艺、做作,这才叫三观不合。

再比如,你喜欢旅行,而TA喜欢宅在家里,这也不算三观不合;而如果TA说你出去旅游是是花钱遭罪,并没有什么好玩的,那就是三观不合了。

三观不同并不是彼此不同,而是他对你的不认同和不尊重。

不是一个层面的人,是不可能安安稳稳度过一生的。有的人会把这种情况解释为: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往往有的时候,我们遇上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但是双方不够势均力敌,那么我们可能就要遗憾错过。

林见清和方小晓在一起的时候不存在势均力敌的问题,而是方小晓觉得明明林见清可以成功的,为什么他就是不够努力呢?有那个创业的心却没有行动。她的失望攒的够多,就放弃了。

起初我看方小晓的时候总感觉她很别扭,林见清对她挺好的,为什么她总是要离开呢?后来我想起了亦舒的一句话:“凡觉得辛苦,即是强求,真正的爱情叫人欢愉,如果你觉得痛苦,一定出了错,需及时结束,重头再来。

我想,方小晓的离开也是如此。

有些感情就是:我很爱你,只是不再喜欢你了。

《后来的我们》方小晓:我爱你,只是不再喜欢你了

愿你觅得知心人,愿你遇良人,从此往后,欢喜深爱携手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