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亲子沟通模式及其影响

不良的亲子沟通模式及其影响

在亲子沟通中,不良的亲子沟通模式,我们总结为四大类。下面给大家介绍下这四类不良的沟通模式及其影响。

1、指责、批判、命令甚至打骂型,这种类型的沟通导致孩子叛、缺乏安全感。

这种类型的父母希望通过指责、打骂等方式控制孩子的行为。他们的口头禅是“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懒,就这点作业都做不完;你怎么这么磨蹭呀,我都说了几遍了,你还在磨叽;这么点小事,有什么大不了的;爸爸妈妈批评你,不许你犟嘴….”说到气头上,甚至也会动手打孩子。

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一般有两类表现,一类是青春期到来后开始叛逆,不听父母的,开始反抗父母,甚至会动手反击父母。可能现在很多家长都感受到孩子上了五六年级开始不像原来那么听话了,开始反抗了。其实孩子的叛逆不是青春期才有的,是他心里一直都有不服,到了青春期有能力反抗了才爆发,到这个时候父母完全管不了孩子,亲子关系也非常糟糕了。

第二类孩子在父母的严苛管教下看起来很乖,也可能在学业表现上很优秀,但是内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对孩子成年的职业成功和生活幸福非常不利。

2、超理智型,通俗理解为讲大道理

这类沟通的结果直接导致孩子将家长的任何话都当耳旁风,不管是重要的不重要的,孩子直接过滤掉。

有一次,在火车上我看到一对父子。父亲一直跟儿子讲成功学,从马云、任正非讲到王健林,告诫儿子要好好学习,否则一事无成。儿子开始在玩手机游戏,后来索性假装睡觉。任何人都能看出来,他在父亲面前竖起了一道屏障,他们之间是隔绝的,父亲很急,像一团火,儿子冷淡,像一块冰。

父母给孩子讲太多的大道理,通常都是这样的结局。孩子会自动关闭耳朵。跟孩子讲道理,他都懂,可是就是到时候做不到。这就是超理智型沟通方式最后的结果。

3、讨好型,这样的沟通造成孩子自大又自卑。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只要孩子一有情绪,父母立即软下来,讨好孩子。马上说,都是爸爸妈妈不好,爸爸妈妈做得不对,爸爸妈妈没有理解你。完全失去了作为父母的原则和立场。这样的父母教育的孩子会在家里极度自大,在外面极度自卑。自大是因为他的父母让他觉得他什么都是对的。自卑是因为在外面的世界,没人会像爸爸妈妈那样宠着她,她的行为方式就会受挫,就会自我怀疑,从而产生自卑。

4、打岔型,这样的沟通造成孩子缺乏问题解决的能力。

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正面面对,告诉孩子过去的事就算了,别再想它了,咱们做点你喜欢的事情吧。这样一方面孩子觉得不被父母所理解,变得和父母疏远,另外一方面,家长的这种方式也无法让孩子学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长期下去,孩子就变得遇到问题只会绕道而行,不知道如何正面解决。

这四种类型的沟通方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面对、不接纳、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情绪。也由于对孩子情绪的否定,导致孩子感受到自己不被接纳、不被爱和缺乏安全感。而这样的沟通方式带来的问题,在孩子小的时候酝酿,在孩子青春期时集中爆发。最终体现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上、体现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体现在亲子沟通的问题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