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青岛城阳有座书院水库,因附近的“书院村”而得名

青岛城阳的朋友,对于“书院水库”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这里距离城区不远,但却有山水田园的淳朴风光,如果周末郊游的话,这里应该是不少人的目的地。此前在介绍水库旁边的“棉花村”的时候,曾顺路提过书院水库,但并不详细,这组图片就带大家看看水库的好风光,并介绍一下“书院”名字的由来。

组图:青岛城阳有座书院水库,因附近的“书院村”而得名

通常来说,水库都是以大坝附近的村庄命名,而“书院水库”这个名字,也来自于附近的“书院村”。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阳还没有从崂山划出之前,当时的崂山县地界内,其实有两个“书院村”,其中一个“书院”位于惜福公社,还有一个“书院”位于北宅公社。如果城阳没有划出的话,同一个区县内有两个同名村庄很容易混淆,类似的情况通常是在村名之前加上方位,比如说南书院和北书院。不过,随着区划的调整,两个书院,一个在崂山,一个在城阳,这个问题也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组图:青岛城阳有座书院水库,因附近的“书院村”而得名

崂山的书院村位于大崂山山脉的北面,乘坐地铁11号线的时候,就从附近经过。而城阳的书院村就相对“隐蔽”一些,需要沿着王沙公路行驶,然后在河边的一个路口转到山间小路上。而书院水库,就在这条小路的旁边。

组图:青岛城阳有座书院水库,因附近的“书院村”而得名

书院村是一个行政村,下面包括了河南、镂金石、书院三个自然村,其中,镂金石村的位置最靠近山里。根据崂山地名资料记载,最早来此这条山沟里建村的是邴姓人,是在明永乐年间从莱阳辗转迁入。此后,其他姓氏如吴姓等也相继迁来。不过,因为地处山区,这几个自然村的规模一直不大,几个村庄加起来也就是一百多户人家。而崂山区那个书院村,是一个以蓝姓为主的大村落,在即墨蓝姓历史颇有名气。

组图:青岛城阳有座书院水库,因附近的“书院村”而得名

蓝姓,在明清时期是即墨县有名的书香门第,书院这个名字应该与此有关。而城阳这个书院村的由来,则据说是追溯到汉代,相传当时大儒郑玄(字康成)曾在此讲学,有“书院”旧址,村庄以此得名。

组图:青岛城阳有座书院水库,因附近的“书院村”而得名

组图:青岛城阳有座书院水库,因附近的“书院村”而得名

虽然历史相当悠久,但在没有修建水库之前,这个书院村“藏在深闺人不识”,到了上世纪70年代书院水库建成之后,知道这里的外人才越来越多。

根据记载,书院水库于1972年动工,在铁骑山的东侧,书院村的西边构筑大坝,将葛家河截断蓄水,流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这座水库的规模不算太大,勉强算是中型水库,但因为地处山区,建设过程还是颇为艰苦,动工7年之后,于1979年竣工,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群山环绕之间的那棵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