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團風這位鄉村教師,紮根山區40年,燃燒自己照亮孩子們

一個承諾四十年,一生堅守桃李豔

——記“全國師德標兵”磙子河小學教師張先田

他生在崎山,把一顆愛心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山鄉的子弟,成長為“大山裡的孩子王”;

他熱愛教育,讓青春在40多年的教書育人中揮灑,收穫著”感動黃岡十大人物”的美名;

他甘守清貧,將收入的絕大部分資助給了貧困學生,榮獲了第三屆“湖北師德標兵”“湖北五一勞動獎章”稱號;

他樂於助人,為寒門學子呼籲、奔走,無私救助,被授予“全國師德標兵”。

他,就是團風縣淋山河鎮磙子河小學教師張先田。

致敬!團風這位鄉村教師,紮根山區40年,燃燒自己照亮孩子們

(圖為張先田在辦公室批改作業)

大愛無聲守深山

張先田在海拔600多米的團風縣淋山河鎮黃龍巖教學點堅守了整整30個春秋。30年中,命運之神一次次地挑戰,都沒有動搖張先田紮根大山的堅定信念;山外精彩世界的種種誘惑,都無法改變他痴心從教的堅定決心。

1978年秋天,在“萬畝桑茶園”指揮部擔任宣傳員的張先田被村老支書找去,懇求他到黃龍巖小學執教。他絲毫沒有猶豫,捲起鋪蓋來到了荒山脊上的黃龍巖。

剛入教壇不久,南海艦隊來招兵,張先田被錄取了。當他上完最後一節課準備離開學校時,幾十個孩子一下子把他團團圍住,拉扯著:“田老師你不能走!”望著一個個可愛的孩子,他的眼淚止不住地往外流。一邊是兒時的夢想,軍營的召喚,一邊是學生的哀求,鄉親的挽留,他在抉擇中痛苦,在痛苦中抉擇。最後他還是放棄了一生中最後一次圓“軍官”夢的機會,留了下來。

致敬!團風這位鄉村教師,紮根山區40年,燃燒自己照亮孩子們

(圖為張先田指導學生讀報)

1982年春天,張先田家來了一位親戚──香港某珠寶行老闆。這位親戚見張先田英姿勃發,便一再要求他放棄教書的職業,去廣州或香港經商。他卻婉言謝絕了親戚的一番好意,心甘情願地放棄了賺大錢、當老闆的難得機會。

2001年,張先田撰寫的《再見初戀“情人”,人已到中年》的紀實文學發表後,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大陸乃至港澳20多家媒體紛紛轉載,引起了廣東電視臺的極大興趣,多次邀請他赴粵編寫劇本、拍電視劇,並許諾破格錄用。面對優越的條件和豐厚的報酬,他沒有動心,毅然決然地回到生他養他的大山中,與孩子們長相廝守。

張先田常常告誡自己:既然選擇了教育,就應該時時處處替學生們著想,山裡的孩子讀書不易,當山村教師就要有更強的吃苦耐勞精神、責任和更多的奉獻,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了清貧。

大愛無言育桃李

讓“留守學生”體驗親情。

留守學生程勇生活在貧困的單親家庭中,父親早年過世,母親長年在外打工,靠外公外婆照料。一天晚上程勇生病高燒不醒,深夜查寢的張先田發現後,連夜將他揹回宿舍,請醫生上門治療。不久他的外公突發腦溢血住院治療,彌留之際緊緊拉著張先田的手不放:“張老師,勇兒交給你了.....”張先田為了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把程勇接到自己家中生活,像親生父親一樣關心、照顧他,讓程勇在順利完成學習的同時,感受到了親人之愛,硬是把這個瀕臨輟學的寒門少年送進了大學校園。如今,程勇大學畢業在海南工作,念念不忘這位“不是外公勝似外公”的張先田老師。

致敬!團風這位鄉村教師,紮根山區40年,燃燒自己照亮孩子們

(圖為張先田在學生宿舍與學生談心)

讓“困難學生”感受溫暖。在“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的活動中,張先田帶領華志明、宋冰等老師,利用雙休時間到眠龍村走訪。當來到該村荒衝灣童俠同學家時,聊天中得知童俠父母雙亡,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生活特困。走訪老師主動義務幫他家幹農活、做家務。男教師上山砍柴、下地種菜,女教師摘棉花、洗被子、打掃衛生。家訪結束後,張先田幫助童俠申報困難生補助並納入“紅燭計劃”資助對象,童俠的奶奶感動得淚流滿面。

讓“特殊學生”享受陽光。歐陽富榮姐弟倆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病殘孩子,姐姐患有先天性腦供血不足疾病,弟弟智力低下,還經常打架鬧事。張先田把他們接到身邊,一方面開小灶補習功課,發動同學們幫助姐弟倆;另一方面加強生活管理,照料衣食住行。在張先田身邊,兩個特殊的孩子沒有出現一次意外事故,各方面能力也提高很多。離開張老師,歐陽富榮姐弟倆抱著張先田哭溼了衣襟:“張老師比我們的爺爺還好!”

大愛無疆鑄師魂

彎彎的山路數不清多少次摸黑走過;沉默的大山,一定深情地記得張先田的感人師魂。

2006年當選為“感動黃岡十大人物”後,張先田更是以強烈的責任感去關愛社會弱勢群體中的學子。孤兒張恆在他的資助下,考上了湖北師範學院;特困家庭出身的陳巍,靠張先田資助從小學唸到了大學。

父母早年離異、身患粒白細胞綜合症的少年舒彬彬,從2003年起,張先田一直想方設法資助他。2008年春病情再次復發,張先田奔波於各級媒體和政府部門,為他籌資治病。值得欣慰的是:被多家醫院、多位專家宣判了“死刑”、花費了120餘萬元社會愛心救助款的舒彬彬,最終康復並重返大學校園。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名小有名氣的眼科醫生。

致敬!團風這位鄉村教師,紮根山區40年,燃燒自己照亮孩子們

(圖為張先田與“紅燭計劃”資助學生的合影)

40年來,張先田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為墊付學費累計達10多萬元,先後資助360多名貧困學生和殘疾兒童,使200多名貧寒學子走出大山,走進高等教育的殿堂。

一個人的力量、一個家庭的付出畢竟有限,為了幫助更多的需要資助的學生,張先田發起並實施了“紅燭計劃”,呼籲社會力量參與助學。2017年又組建了“樂善助學—湖北團風站”,安徽桐城、廣州、武漢、等地的愛心人士紛紛為山區貧困學子伸出了援助之手,共同為大山裡的孩子們放飛夢想、點燃希望,受助學生覆蓋全國。

化身為橋、化愛為燈。四十年來,張先田先後收穫了“黃岡市十大師德標兵”“感動黃岡十大人物”“湖北省三育人先進個人”“湖北省十大師德標兵”“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2013年,他還被評選為“全國師德標兵”,這也是我縣建縣以來獲此榮譽的第一人。

致敬!團風這位鄉村教師,紮根山區40年,燃燒自己照亮孩子們

(圖為張先田春節慰問貧困學生)

致敬!團風這位鄉村教師,紮根山區40年,燃燒自己照亮孩子們

(圖為張先田組織策劃的大型愛心公益活動)

漫漫人生,一個人能有幾個四十年?短暫征途,一個人又該怎樣讓自己活得精彩?張先田一直念念不忘初心,用自己四十年的默默堅守,以一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平平凡凡的人民教師的赤子情懷,腳踏實地踐行自己的莊嚴承諾,給自己的人生繪製了一張並不多彩卻很豐滿的答卷。正如時任省委副書記、省總工會主席張昌爾在接見張先田時的高度評價:“張老師紮根山區30餘年,無私奉獻大半輩子,他不僅是黃岡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更是湖北廣大教師的優秀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