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60%繳納養老保險15年,最後5年想按100%繳費,是否合算?

你是今生最美的牽掛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實行“多繳多得”的基本制度,當繳費基數從60%,提高至100%,最終能拿到的養老金肯定會更多一點!至於說,是否划算,我們算一算即可知曉!


兩種方案對比的基本前提條件(假設本省上年度平均工資為Y)

方案一:繳費年限20年,全部按60%的基數來繳費

方案二:前15年按60%來繳費,後5年按100%繳費,繳費年限依舊為20年

基礎養老金

根據上圖退休金的基本計算公式,如果繳費年限n=1,則基礎養老金=Y×(1+繳費指數)÷2×1%。

  • 當繳費指數為60%,基礎養老金=0.8%×Y;將方案一數據帶入,則基礎養老金=0.8%×20年×P=16%Y。

  • 而當繳費指數變為100%,基礎養老金=1%×Y。方案二的數據引入,基礎養老金=(0.8%×15+1%×5)×P=17%Y。

個人賬戶養老金

由公式可知,當退休年齡一定時,計發月數是不變的(比如139),但由於繳費基數的變化,個人賬戶累計餘額肯定會發生一定的改變!

個人養老賬戶餘額=每月劃入金額×12月×繳費年限n=Y×繳費指數×8%×12×n。

  1. 方案一,個人養老賬戶餘額=11.52×Y÷139≈8.29%Y。

  2. 方案二,個人賬戶餘額=(8.64+4.8)×Y÷139≈9.67%Y。


此時,結合公式退休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可推算出:

  • 方案一,每月可領取的退休金=24.29%Y。

  • 方案二,退休金=26.67%Y。比方案一,每月可多領取2.38%Y的養老金。

方案二相比於方案一,多支出的養老繳費成本

為了便於計算,我們按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方式來計算成本,則個人養老保險總繳費額=養老保險月繳費額×12月×繳費年限n=Y×繳費指數×20%×12×n。

  • 方案一,個人總繳費額=28.8Y;

  • 方案二,個人總繳費額=(21.6+12)Y=33.6Y,比方案一要高出4.8Y。

此時,通過計算可知,4.8Y÷2.38%Y≈201.68月≈16.8年。

總之,排除其他因素之外,採用方案二需要連續領取16.8年的養老金,才能與方案一相持平!因此,最後5年將繳費指數提高至100%,從數據上看,性價比並不高,並不值得!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非要在養老保險金上去算一個投資回報比,比如,我繳60%比繳100%更划得來,我們來舉一個例子,為了方便,我們把例子簡單化,假設繳費比例每年都不上漲,今後退休金也不上漲,60%比例每月繳600元,100%每月繳1000元,退休後60%的領850一個月,而100%的月領1000元,這個時候,大家都說60%的更划算,我就不明白了,人家明明每個月比你的錢多,還沒有你划算?

你可能會說,100%的繳的多,領的相對不多,如果把這40%自己存起來,今後慢慢用,那麼你幹嘛還去交養老保險啊,你選擇只交60%的原因明明就是沒有那麼多錢來繳,而根本不是為了自己另外再每個月存400元,如果你是每個月有能力繳1000元的,根本不可能去只交600,自己再存400,這400元真的不知道存到哪兒去了。

另外,退休金是會每年上漲的,如果人家的退休金基數高,每年漲得也多,這個時候可能又有人出來說了,退休金低的每年的漲幅是最高的,好吧,我們再舉一個極端例子,退休金假設今年漲幅均值在5%,你是1000元退休金的,你的漲幅是10%,而那些領一萬退休金的,漲幅最低只有2.5%,你會說,看吧,我多划算,但實際情況就是,你的工資漲了100塊,而人家漲了250元!而實際中大多數1000元和2000元的退休金的人,實際漲幅都在5%左右,有可能你5.1,人家4.9,你和人家的差距又拉大了。

所以,在繳養老保險這個問題上,應該考慮的跟本就不是劃不划得來的問題,而是儘可能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最大比例的繳費,如果你具備繳100%的能力,就更不不需要去考慮60%是否更划算,只要交得起,到退休的時候,你給我找一個領2000元不如領1800元的理由出來?


低調的大吃大喝


問題:按60%繳納養老保險15年,最後5年想按100%繳費,是否划算呢?

我認為是否划算不是絕對的,應該立足自身情況,全面衡量,再下結論。不知你是單位參保人還是靈活就業參保人?個人和家庭經濟狀況如何?身體如何?答案因人而異。如果不和別人攀比,單純從追求更高的養老金保障水平角度講,交的越多划算,多繳多得。如果和別人攀比,從投入和產出角度講,那麼低於100%繳費的人會比高於100%繳費的人佔些便宜,交的少划算。如果從應對風險角度講,身體不好或經濟條件不行的,按最低標準交最划算或最客觀。再高的養老金,你也得有錢交,有命拿不是?如果從美好心態角度講,怎麼交都有道理,量力而行,不必強求,知足常樂,活得久才是硬道理,活得越久才最划算。

一、如果你是單位參保人

如果家裡生活沒問題,自己身體也較好的話,結論很簡單,交的越高越划算。交100%比交60%划算,交200%比交100%划算,交300%比交200%划算。換做我,就儘量爭取往高了交。因為你自己相當於不用真正付出,憑藉單位的付出,可以獲取更多的養老金,何樂而不為?具體講,有以下四點理由:

1、養老金的計發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交的多當然領的多。

2、五險一金繳費是稅前合法免稅項目,可以幫你少繳個稅。

3、城鎮職工單位參保人的個人繳費部分是左兜到右兜,從自己的稅前薪酬到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完全還是歸你自己所有,退休後連本帶利返給你,相當於長期高息儲蓄,你只有收益,沒有任何損失。即使不幸去世,養老金個人賬戶還可以走繼承路徑。交的多,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多。個人賬戶的錢領完,國家還會按你原來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繼續發放,直至終身。

4、單位給你繳納的統籌費用,會積累你的繳費年限,提高你將來退休時以及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水平。交的多,退休時領的多,退休後,每年漲的也多。

二、如果你是靈活就業參保人

和單位參保人不同,靈活就業參保人沒有單位和你共同負擔社保費用,要自己承擔所有費用,付出的代價相對高,個人情況又不同,問題就複雜一些。

如果你的出發點是想獲得更高的養老金,讓自己的晚年更有保障,那麼就沒有必要和別人攀比,結論就是交的越高越划算。現階段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等於基礎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之和。

1、基礎性養老金

基礎性養老金計算公式

=退休時上一年度社平工資*(1+個人歷年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繳費指數計算公式=所有繳費月份每月繳費指數之和/繳費月數之和

按60%繳納養老保險15年,如果最後5年還按60%繳納的話,最終獲得的基礎性養老金會是當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16%。如果最後5年按100%繳費的話,基礎性養老金會是當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17%。如果最後5年按200%繳費的話,基礎性養老金會是當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19%。如果最後5年按300%繳費的話,基礎性養老金會是當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24%。

以筆者所在的北京地區為例,如果此人2018年退休,如果最後5年分別按60%,100%,200%,300%繳費,那麼退休時基礎性養老金分別為1354.72元,1439.39元,1608.73元,2032.08元。也就是說差百八十元~幾百元,這還只是每個月的差額,那麼1年,10年,20年呢?還有每年國家都給退休人員調整工資,養老金越高的人,上漲的絕對金額越多。這樣算下來,差的就更多了。養老金是可以終身領取的,活得越久,差的越多。至此,我們只算了基礎性養老金,還沒有算上後面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呢。都算上沒就差的更多了。最後5年多交些錢,來換未來幾十年的待遇差,你說劃不划算呢?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本息總額/退休年齡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50歲195,55歲170,60歲139)

從公示中可以看出,最後5年交的越多,那麼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就越多。具體是多少,每個地區每個人可能會是不同數據。最後5年分別按60%,100%,200%,300%繳費,將來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每月差出幾十元~幾百元都正常。

3、過渡性養老金和養老金總和

最後5年,按60%,還是按100%交,其實並不會直接影響過渡性養老金,但由於養老金是基礎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之和,而這個總和將影響退休後每年養老金的調整,意義就不一樣了。所以還是會影響,準確地說會終身影響你的養老金水平的。這部分影響未來每月差出十幾元~幾十元是小意思。

綜上所述,最後5年按100%,200%,300%繳費,肯定比按60%繳費,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高,退休後每年漲的也越多。如果不攀不比,多交划算。在單位參保的,以及經濟條件好,身體好的靈活就業的朋友,儘量考慮按高的交,這樣更划算。但如果你屬於經濟條件不好,或身體不好的靈活就業的朋友,也應該考慮規避不確定性風險,可以考慮按最低標準交。和別人攀比,去算性價比,是理論上的思路,沒有多少實際意義,那樣比,有99%的人都不划算,是自尋煩惱,還是自己活自己的吧。說一千,道一萬,最終有多划算,就要比生命的長度了。無論交多交少,都是活得越久越划算。所以好好活著吧,你說呢?

我是“水流雲在草青青”,認真誠懇的退休顧問,歡迎大家加我的關注,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願天下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雲在草青青


按60%繳納養老保險15年,然後最後用五年的時間按百分之百的交費。這樣的做法,不管合不合適,也都是那種拿不出來錢的人感覺到糾結的問題。如果說一次性能拿出來錢,誰願意這種只交60%的方式來糊弄自己的養老問題。



這就等於是一種欺騙自己的感覺,到頭來讓自己享受不到全額的養老保險的待遇。這不是合不合適的事情,而是將來有沒有遺留的問題的事情。如果說到了15年以後,你在想以後用五年的時間百分之百的交養保險的話,我想保險機構也不會受理你這件事情的。因為你都已經水到渠成的交了15年,那麼後五年的話也不會再給你有什麼變化了。

所以說,如果有錢的話,還是按照百分之百的交款方式來進行,這樣的話,對自己未來的養老問題也是一種保障,也省去了許多麻煩。要知道,你等到想補齊以前的養老費用的時候還是要交滯納金的。我妻子就是一個原來在政府上班的事業單位崗。後來他到別的城市去打工,這個工作就放棄了很多年。可是養老保險也有斷檔的時候。後來我們去查他在這期間欠了很多的費用,加上滯納金什麼的,我愛人一共補了46000多塊錢。雖然說一時拿出這麼多錢有一些困難,但是為了今後的養老有一定的保證,我們還是交了這個錢,現在自己也感覺當初的錢就是交對了,免得到退休的時候有銜接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將來退休的收入。
所以說既然政府給我們優厚的養老保險的機會,我們就應該珍惜,這是對自己,對家人都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將來也能靠著自己的退休金養活自己,不給兒女們添麻煩也是一件好事情。


伊春美食美客


樓主你好,如果你之前是按照40%來交納的基本養老保險,並且已經交納了15年,那麼最後5年時間想按照100%來繳納這個基本養老保險,這種做法是否合算?

首先我認為這個做法是合算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國家的這個養老保險的制度,就是多繳多得,長繳長得,也就是說你如果想要提高這個平均繳費指數,那麼也就意味著你交的錢將會變多,那麼多,交的這部分錢最終受益的實際上是你本人自己,所以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在計算退休金的時候,它是計算你的一個平均繳費指數,雖然說你前15年是按照60%來交費的,但是最後的5年按照100%來交費,所以說這樣的話就會相應的提高你的平均繳費指數,那麼也就意味著你的養老金到手的錢就會增多一部分。所以對於你來說多交的這5年養老保險的費用,實際上最終受益的還是你本人自己,對你來說是有好處的。


懂社保


單純從性價比角度分析,這種做法是不划算的。

下面結合QD市的實際數據,設計三種繳費方案,進行模擬計算。

①1999~2013年按照60%繳費15年,2014~2018年不繳費。

②1999~2018年按照60%繳費20年。

③1999~2013年按照60%繳費15年;2014~2018年按照100%繳費5年,合計繳費20年。

同樣的一個人,在2019年滿60歲退休,其養老保險繳費和退休基本養老金數據,見下表。

通過數據比較,我們可以看出:

在按照60%的基數繳費15年的基礎上,繼續按照60%的基數繳費5年,則需要多繳費32098元,而養老金相應提高345元,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回本的時間約為55個月。

同樣的道理,在按照60%的基數繳費15年的基礎上,繼續按照100%的基數繳費5年,則需要多繳費53496元,而養老金相應提高480元,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回本的時間約為66個月。

這也就是說,提高繳費基數使得養老保險費的回本時間加長了,顯得性價比下降了。

以上是單純從投資性價比的角度進行的分析。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提高繳費基數、延長繳費時間都可以提高退休基本養老金,使得養老金的絕對值達到一個更好的水平,這背後的原理就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激勵機制。

這個問題,其實還可以使用一個簡答的數學例子來說明白,“你認為投入1000元收回1100元划算(收益率10%),還是投入5000元收益5400元划算(收益率8%)?”。這個問題考慮清楚了,本題也就有了答案。

對於個人來講,基數低收益率高也不一定能夠滿足養老的需要,也不能就說是絕對的划算,還是要考慮個人的經濟狀況和養老保障需求,求得二者的平衡。


顏開鑫


這主要是在三方面增加養老金,一方面是能提高平均繳費指數,即15個0.6加上5個1.0,再除以20,得出平繳費指數,為14/20,最終平均繳費指數為0.7000。

另一方面是能增加個人賬戶存儲額,從而提高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畢竟多繳費了嘛。

三是以後增加養老金時,若有按繳費指數增加養老金的機會也能適當提高待遇水平。

至於投入產出比,沒有時間具體計算對比,不好說划算與否。同時,計發公式是由多個關鍵參數決定的,僅僅看這兩個因素的影響是不全面的,但是大的原則還是多繳長繳才能多領。

記得簡單做過一個測算,同樣的繳費額,按最低繳費基數繳納更長的時間的待遇水平比高繳費基數繳納短時間的待遇水平高。說明繳費時長的影響大於繳費水平。

就您的例子,如果後面還有繳費時間上的餘地,建議騰出錢來延長繳費時間。

有空的時候再做個模型測試,看看各個參數對養老金待遇高低的影響是什麼樣的。。。。


truewujihua


有的人按照60%的最低繳費基數交了很多年臨近退休了,想是不是把繳費基數提高以後養老金更高更合算呢?

這個情況比較複雜,我們可以從養老金的多少上來進行分析。

一般各地實施個人賬戶制度以後,我們自己參保,退休金只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基礎養老金跟繳費年限、繳費指數、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掛鉤。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掛鉤。

從繳費指數來比較

繳費指數實際上就是我們的交費檔次百分之六十和百分之百。換算成當年的指數就是0.6和1。

可是我們計算養老金要使用平均繳費指數,如果我們15年按照0.6繳費,五年按照1繳費,這樣我們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7。20年按照0.6繳費,平均繳費指數很顯然是0.6。平均繳費指數會相差0.1。

基礎養老金的差異會怎樣?

計算基礎養老金是20年,交費年限0.6和0.7的平均繳費指數差異,分別對應養老金是16%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和17%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退休待遇只相差1%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這樣由於繳費指數平均,是不是說繳費年限越長按照較高基數交費,不划算呢?

並不是這樣,基礎養老金計算實際上可以具體到每一年甚至每一月的計算。

如果按照60%基數繳費一年,就能夠增加基礎養老金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按照百分之百的基數繳費一年,就能夠增加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相差0.2%。

20年60%退休基礎養老金待遇,實際上就是0.8%×20等於16%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15年60%,5年100%,退休基礎養老金待遇實際上就是15×0.8%+5×1%等於17%。這樣計算起來更加簡單方便。

個人賬戶養老金呢?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目前全國多數地區個人賬戶每月劃入錢數,實際上等於每月繳費基數乘以劃入比例8%。

如果我們在企業工作的話,就會發現這個值等於個人繳費的錢數。

個人賬戶的錢數萬一職工去世可繼承,也就是說國家保證個人永遠不吃虧。但是靈活就業人員為什麼是自願參保原則?就是因為他們除了個人賬戶錢數之外,還要承擔企業的統籌部分,他們有可能虧本,但是可能性也比較小。

個人賬戶每年還計算利息。2016年以來我們的記賬利率由國家統一公佈,目前還是非常高的,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比我們銀行理財要好的多。

100%基數繳費劃入錢數肯定比60%基數要多出40%。

這一點是嚴格成正比例的,明顯是多繳多得,還是非常合算。

最終結論

按較高基數交費,肯定會讓我們多拿養老金,而且以後增加養老金也會增加得更高。



不過還是要考慮自己的收入情況,量力而行。按照60%基數繳費會更經濟一些,投入產出比會更高,因為國家會適當照顧。可是它的養老金水平,也是最低的。

所以,大家要綜合思考,結合自己的收入水平繳納社保才是正確的。


暖心人社


樓主你好,我們國家養老保險的制度是多繳多得,長繳長得。那麼如果你提高了這個社保的繳費支付,就意味著你的這個社保繳費被增多。那麼,這種情況下,就意味著你可以獲得一個更高的養老金待遇。

因為養老金在計算的過程中,是取決於你的一個平均繳費指數。雖然你之前的15年是按照60%的繳費基數來繳納的這個社保。那麼如果你最後的五年選擇百分之百的繳費指數來交納社保的話,相應的會把你這個平均指數會提高一部分的。那麼這樣一來,就意味著你的這個養老金也可以多拿一部分的待遇,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所以說,根據個人的經濟能力去選擇一個不同的繳費基數,這是可以的。因為你的繳費指數越高,那麼你最終獲得的養老金待遇也相對來說也是越高的。所以這種情況是完全合算的,因為本身來說,你多交的這部分錢,最終受益的還是你本人自己。


社保小達人


(0.6×15+1×5)÷20=0.7.相當於買70%.考慮到統籌部分,最後拿的錢大致相當與同期買100%的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