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茶詩和酒詩,文人雅趣和名士風流

在我國的歷史之上,唐朝不僅僅迎來了政治和經濟上的鼎盛時期,對於文化的貢獻也是十分突出。中國人提到唐朝,就算是三歲小兒都能吟唱幾首唐詩,唐詩在我國文學史上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而與我國傳統的酒文化和茶文化相結合的詠酒詩和詠茶詩,以其獨特的魅力,向我們展示著唐朝詩人的豪情壯志和風雅情趣。

唐朝的茶詩和酒詩,文人雅趣和名士風流

詠酒詩,最風流

我國釀酒歷史源遠流長,距今至少有6000年的歷史,而在漫長的釀酒歷史中,出現了很多品質絕佳的名酒,讓無數文人騷客為之痴狂,亦留下了無數詠酒的詩篇。詩和酒結緣千年,唐朝風流盛世,詩人即為酒仙。

唐朝的詩人們鍾情於酒,幾乎已經是如痴如醉。為了表達對酒的喜愛,他們為自己起別號之時,也常常會用到和有有關的詞彙,比如王績稱自己為“五斗先生”,白居易則自稱為“醉吟先生”,李白別號“酒仙”……足可以看出他們對於酒的執著。

唐朝的茶詩和酒詩,文人雅趣和名士風流

​詩人們飲酒作詩,往往會寄予酒不同的情懷。在高興之時,酒就是助興的好友;在失意之時,酒是可以逃避現實的仙藥;在苦悶之時,可以借酒抒懷,感慨人生苦短,須及時行樂;在慷慨激昂之時,飲酒就頗有一種宣誓的儀式感,從此以後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旅途……

初唐的詩人王績,因為仕途坎坷,看盡官場黑暗,最終棄官隱居。在這段時間內,他寫下了很多飲酒的詩句。比如《贈程處士》—— 禮樂囚姬旦,詩出縛孔丘。不如高枕臥,時取醉消愁。這首詩充滿了道家學說之中的豁達和通透,人生會因為無數的煩惱而被束縛,一切事情都應該順其自然地發展。對於這段時期的王績來說,酒就是用來逃避現實的良藥。

唐朝的茶詩和酒詩,文人雅趣和名士風流

王維和孟浩然同樣嗜酒,他們以山水詩著稱,筆下的“詠酒詩”或從容恬淡或豪情萬丈。王維《漢江臨泛》——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孟浩然《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等詩人,他們的詠酒詩通常充滿著邊塞將士的豪情,字字句句都是為國為民的信仰,鏗鏘有力有略帶悲壯之感。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飲酒,對於邊境的將士們來說,當是難得的快活事。即便心中思念故土,即便展示緊張一觸即發,即便今日一醉明天就可能戰死沙場……只要有酒在,這些詩卻不會有一點怨天尤人和悽慘悲切,只有死士建功立業的決心。

唐朝的茶詩和酒詩,文人雅趣和名士風流

​李白,他與酒的緣分似乎已經刻在了命運之中。美酒似乎已經成了這位酒仙的血液,他飲酒癲狂而灑脫,詠酒詩之中的才華和豪情都要溢出來。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首詩本是仕途不順、懷才不遇後的抒情之詩,但是李白卻表達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滿滿,氣勢非凡,將酒仙的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盡顯詩人豪放浪漫的個性。

唐朝的詩人和酒結緣並非是偶然的巧合,唐朝酒文化發達,制酒的水平高超,酒的品類眾多,無論是上流階層還是市民階級,飲酒的風尚極為流行。他們的相知相遇,本就是自然而然的,詩中有酒,酒中有詩,人在飲酒,人在詩中……

詠茶詩,最風雅

在《神農百草經》之中,茶是用來解毒的良藥。一直到了秦漢時期,茶才作為飲料流行開來。隨著茶葉的普及,文人雅士們開始規範飲茶的規則,將泡茶、品茶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南北朝時期,寺院之中必須備有茶葉,茶性和佛性相得益彰,人們可以在品茶之時參悟禪道,達到靜修的目的。

唐朝的茶詩和酒詩,文人雅趣和名士風流

​禪師們通常通過飲茶來達到悟禪的目的,世俗文人參與進來後,將這種“禪文化”寫進了他們的作品之中,為詠茶詩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唐代元稹的詩作《一言至七言茶詩》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前豈堪誇。

這首詩不僅僅向我們展現了當時人們飲茶的習慣和程序,並且表達了文人雅士和僧侶們對於茶的喜愛。

茶文化不僅僅是在一杯淺淺的茶水之中,也不僅僅侷限在寺院之內。從種植茶樹,採集茶葉,佈置飲茶場所等等環節之中,我們都能體會到茶之美,這些題材都會給文人帶來靈感。所以漸漸的,關於茶的一切作品,畫作、詩作、書法等等應運而生,晉代詩人左思下了《嬌女詩》,正式開闢了茶詩的道路,在唐朝,詠茶詩是最不可錯過的篇章。

唐朝的茶詩和酒詩,文人雅趣和名士風流

​唐朝的文人雅士們喜好流連於山水之間,在山水之間品茗靜坐,如此,他們不僅僅可以品嚐到以活水煮茶的清香,又能欣賞到山水相宜的自然風光,自是賞心悅目。文人對於茶的痴迷不僅僅在飲茶之上,韋應物甚至還親自種植茶葉,他從茶葉的最初形態開始欣賞茶,於他而言,茶不僅僅是飲品,而是自然生命的昇華。

岑參同樣愛茶成痴,她的《郡齋平望江山》——庭樹純栽橘,園畦半種茶。

當時他從長安遷官到了蜀地,非常思念長安的茶。當時的長安是茶風頗濃,而身在蜀地的岑參雖然也因蜀地的大好河山而心曠神怡,卻還是在家中闢出一塊田地,專門種植茶葉。

杜牧《題茶山》——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茶水能讓文人清思,不同於飲酒後的豪邁,文人可以進入一種理性的創作境界。但是相對於宋朝茶詩的內斂,唐朝的茶詩依舊有著自己的風韻,這些詩人的心境依舊是廣袤而豁達的,他們的茶詩自然而不清高,仙氣和不矯情。

結語

唐詩之中的佳作汗牛充棟,而其中的詠茶詩和詠酒詩尤其之多,這兩種飲品幾乎都深受當時文人的喜愛,但是詠酒詩和詠茶詩是完全不同風格的作品。

茶和酒都能讓人在睏倦之時提神。人們在飲酒之時,血液循環加劇,體溫增高,因為身體機能的變化,詩人會表現得意氣風發,豪情壯志;而茶葉是對人的大腦產生興奮效果,詩人更加清醒理智。詩人在酒後作詩,思緒文采如疾風驟雨,展現的瞬間的靈感迸發;而在飲茶時作詩,則會更加縝密,字字句句都經過深思熟慮。

唐朝的茶詩和酒詩,文人雅趣和名士風流

​詩人們飲酒作詩,大多數是以飲酒來激發出極少明說的豪情壯志,或者心中積累已久的壯志難酬。所以酒對於詩人來說就像一支情感的催化劑。而在飲茶之時,詩人們大多尋一處幽禁之處,焚香冥想,飲茶思考,滿滿的都是禪意。無論是喝酒還是飲茶,其實都是詩人面對生活之時一種心境的表達,而詠茶詩和詠酒詩則是詩人表情達意的載體,以此去理解生命和生活的真正意義。

程榮——《論唐代茶詩審美情趣的嬗變》

楊東風——《唐代茶詩與文人意趣》

何曉芳——《唐代茶文化探析—唐代茶詩為中心的研究》

計有功——《唐詩紀事》,中華書局

杜金鵬等編——《中國古代酒具》,上海文藝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