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一二一,一二一,爸爸領我上街裡。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這首老青島人熟知的民謠,反映的是改革開放初期,島城最繁華、最時尚的中山路片區場景,並在很長時間裡影響了無數的青島人。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山路、第一百貨商店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九十年代的北京路謙祥益街景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還真不知道什麼叫上“街裡”了。小的時候,能有機會跟著大人上“街裡”,是每個孩子開心的夢。因為那裡有很多平時吃不到、見不到的東西,那裡有最好的第一百貨商店、最全的體育用品店“環球”、價格另人軋舌只能閒逛的工藝美術商店、被戲稱為“老婆孩子商店”的是婦女兒童商店,更不用說百年的春和樓、謙祥益、盛錫福......,中山路百盛原先的位置是著名的僑匯商店和一家漂亮的德國建造的老郵局,可惜後來就因為合資建設百盛被拆除了......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中山路歷經多次改造,卻依舊頹容難變,反而使這條百年老街愈發的沒落。我一般只有在百盛打折的時候去看看,順便拐到四方路吃幾個青島“苟不理”包子解解讒,曾經的中山路給我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吃與喝了。

說到吃,曾經佔據多年島城十大小吃的青島大包不得不提,那時,媽媽在第一百貨商店上班,中午放學的時候,我會跑到媽媽單位,用5毛錢買5個大包子,然後坐在櫃檯後面倉庫的簾子後面,就著茶缸裡的白水一口氣吃下。那時侯我才上小學5年級,5個包子的分量,今天來算怎麼也要有一斤了。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拆除前的青島飯店

青島飯店的大堂給人的印象就是很空曠,天花板很高,而擺設的桌子很散。由於面積大,整個大廳迴音也很響。中午吃飯時人很多,啤酒和涼拌菜結合的味道,那種香味,現在回想起來仍是念念不忘。人們在各個櫃檯前排著隊,然後就見一屜一屜的包子拉進櫃檯,每一個都冒著熱氣,間或幾個還順著捏口處淌出深色的醬湯。那時的大包一毛錢一個,一兩糧票。是最實惠的大眾美食了。青島飯店的包子好在用料講究,他們用的麵粉是那時的“特等粉”,面白且筋斗,餡料也絕不馬虎,一大團肉餡加一點點蔥花就齊了。而肉餡攪拌後要放置常溫“省”幾小時後才可以包制。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當年青島飯店的紅火簡直都無法想象。去那裡吃一頓包子簡直就是每個孩子的夢想。大廳裡除了排隊的人,再有的就是逛街裡累了的大人們在吃包子、喝啤酒。依稀記得啤酒是用大玻璃杯裝的,好象要交杯子押金吧。後來有一陣,青島飯店推出了“西式包子”,就是中式漢堡。一團肉餡擠在麵包胚上,用烤箱烤制。每個一塊五,可惜賣了不久,就因為大眾的不接受而停了。不過,說實話,味道真不錯,只是肉餡有點少,又貴了5毛錢,過日子的百姓當然要多權衡了。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後來青島大包搬到曲阜路經營,最初仍是非常紅火,九十年代中期,那時也應該是最鼎盛的時候,每天排隊的人群“首尾不能相望”,都能排到中山路上。再後來,包子開始漲錢,用料也慢慢開始縮水。當包子最終變成一塊錢一個的時候,青島大包也開始逐漸被大眾所冷落了。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1993年9月6日,山東省第一家肯德基餐廳在青島中山路開業。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2004年3月15日青島飯店大樓被爆破拆除

後來,原址開了青島第一家肯德基,後來,就是拆除......再後來,青島大寶也很少見了......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當年的雅戈爾,至今也是幾換門頭了......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這就是青島食品商店曾經的舊影,很可惜於1999年拆除,重建了上面那座建築。

現在中山路雅戈爾西服專賣的地方,70年代是青島食品商店。裡面是全市最全的賣各地食品的地方,糕點就不用說了,各地包裝精美的小食品琳琅滿目。夏天,逛街的人們總會在這裡駐足,一毛五一杯酸梅湯,再花一毛錢買個冰糕,邊喝酸梅湯,邊吃浸在酸梅湯裡的冰糕,那個清涼和愜意簡直無法用文字或語言來形容。爸爸帶我逛街裡,在青島食品店買的最多的還是嶗山可樂,玻璃瓶,一毛錢,味道甜甜的,濃濃的,黑黑的。有一次還嚐鮮買過一瓶很貴的嶗山白花蛇草水,那個叫一個難喝啊,鹹的像海水,後來再也沒有喝過這種飲料。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山路

逛街裡玩累了,現如今發達商廈的位置有一家谷鄉村小店,他們的麵條好實惠,排骨麵有2大塊油炸過、鹹中帶甜的排骨,而香菇面的那種異香在門外就能聞得見。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中山路三角地是無數老青島難忘的回憶

中山路中段的三角地“餡餅粥”做的東西很純正,爸爸常帶我去吃過羊肉泡餅。還有一次上2樓,吃過一次正宗的涮羊肉。現在,餡餅粥的羊肉餡餅依然是一大招牌。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改造前的劈柴院

中山路北邊要想吃東西,就只能去劈柴院解決了,那裡的餃子還有豆腐腦是一絕,另外鍋貼和罈子肉也是美味無比。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改造前的劈柴院豆腐腦店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鍋貼鋪,三鮮鍋貼一斤50個,才2塊錢!

高中畢業後,我在劈柴院吃的最多的,是從中山路進去右首第一家的鍋貼。味道特棒,冒著熱氣個個油光瓦亮的端上來,很快就被下肚解決了。老闆娘是個老太太,有六、七十歲了。後來換了她的女兒看店了,據說老太太女兒有好幾個,全家人的收入就靠這看起來很普通的鍋貼。其中有個胖點的女兒印象太深刻了,每天站在櫃檯後面,頭髮高高地吹起,彷彿時刻準備上舞臺表演。不過,她們的鍋貼真的好誘人,每次我都吃的很飽,唯一缺陷就是稀飯放鹼有些多。

記憶中的老中山路街景早不復當年,願曾陪你逛街裡的人幸福安康

“逛街裡”是青島一個時代的一個縮影,纏繞著無數青島人太多的情結。隨著東部的崛起,中山路逐漸沒落了,這些年一直有人在呼喊振興中山路。我不相信未來的中山路還能再次紅火,因為她的底蘊已隨著沒落而漸失,就像那些童年心底的美食一樣,只存在記憶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