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春秋大倒爺:范蠡販馬

范蠡舉家遷到陶邑後,由於本小利薄,只得做一些簡單的糧鹽買賣,掙不了大錢。後來,他從別的商人那裡瞭解到吳越一帶需要好馬,於是想從事販馬生意賺些大錢。

他知道,在北方收購馬匹並不難,馬匹在吳越賣掉也不難,問題是把馬匹從北方運到吳越卻很難。千里迢迢,人馬住宿費用且不說,最大的問題是當時正值兵荒馬亂,沿途強盜很多。怎麼辦呢?

有一天,范蠡瞭解到北方有一個很有勢力、經常販運麻布到吳越的鉅商——姜子盾。姜子盾常年販運麻布到吳越一帶,在商道上早已將沿途的強盜悉數買通。於是,范蠡把主意打到了姜子盾身上。

這天,范蠡寫了一張榜文,張貼在城門口,內容是:范蠡新組建了一批馬隊,時值開業酬賓,可以免費幫人向吳越地區運送貨物。不出所料,姜子盾很快就主動找到了范蠡,請求運送麻布到吳越。范蠡爽快地答應了。就這樣,范蠡與姜子盾一路同行,貨物連同馬匹都被安全送達至吳越。馬匹在吳越很快被賣出,范蠡從中賺了一大筆錢。

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范蠡販馬”可謂是歷史上最早的有關“協同競爭、共鑄雙贏”的商業案例。

試想一下如果僅憑范蠡一人的力量,他的馬匹可能未至吳越就已經被強盜搶走了,更何談賺大錢呢?

但是,范蠡懂得合作共贏的道理,他借用姜子盾的勢力,不但順利地賺了大錢,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還幫了姜子盾的忙,多了一個商場上的好朋友,真是一舉兩得。所以,作為一個拼殺於商場中的的經營者,一定要懂得“協同競爭,共鑄雙贏”的道理,這樣才能在商海中順利遨遊,走向成功。

其實,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或品牌優勢,或渠道優勢,或人力資源優勢,不盡相同。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往往善於藉助別人的力量,因為他們懂得:

若想成就大事業,就必須考慮自身與環境、社會、國家和其他競爭者的開放式合作,只有善於將自己的優勢和別人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夠獲得豐厚的利潤,從而成為市場上最大的贏家。

千金救子:商業天才的識人之術

范蠡在齊國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積累了豐厚的財產。齊國國王聽說他很有才能,於是設法請他做官,范蠡認為做官總不是長久之策,於是在廣散財產後隱居到定陶。後因其頭腦聰明,經商又一次取得了成功,人稱陶朱公。

後來,范蠡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被關進了大牢。范蠡知道後認為殺人者當死,但還是希望能夠減輕對兒子的處罰,便派自己的小兒子帶了千鎰黃金去楚國解救。

就在小兒子要出發時,范蠡的長子卻死活不同意自己的弟弟去,他說:“父親大人也知道這個道理,家裡出了事理應由長子出面解決,父親今天不派我去,就是對我不信任,說明我不孝順,那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

於是一頭撞向牆壁,幸虧范蠡一把擋住了。這時范蠡的妻子也說:“今天你派小兒子去,還未必能夠救回二兒子,而把大兒子先給氣死了,至於這樣做嗎?”

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范蠡被母子倆鬧得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只得派大兒子去了。臨行前,范蠡寫了一封信給在楚國居住的老朋友莊生,讓大兒子帶著信直接去找莊生。他又再三叮囑大兒子,到了後不論任何事情都要聽從莊生的安排,切忌與其發生爭執。大兒子很爽快地答應了,自己又私自帶了幾百鎰黃金放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

大兒子到楚國後找到了莊生,發現莊生窮得一塌糊塗,房前屋後雜草叢生。他於是按照父親的交代,把千鎰黃金交給了莊生。莊生聽說了他的來意後,便叫他馬上離開,還叮囑他即使他的弟弟給放出來了,他也不要問什麼原因。

然而,大兒子雖然表面上聽了莊生的叮囑,但他看到莊生的那一幅窮相,並不相信他能夠辦成這事,於是自做打算留在了楚國,並把私自帶來的黃金獻給了楚國的一位權貴,以求門路。

這個莊生雖然生活貧困,人卻非常正直,在楚國朝中非常受尊重。至於陶朱公送來的千鎰黃金,他其實並不想接受,只想著等事成後再還給他,於是讓妻子給暫時保存了起來。但是陶朱公的大兒子卻並不知道莊生的真正想法,還以為把黃金給莊生這樣窮酸的人沒有任何用處。

莊生接到范蠡的委託後,專門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對楚王說:“據我長期觀察,某一個星宿移動到某個位置,對楚國會有危害。”楚王向來很相信莊生的話,便向莊生尋求解決的方法。莊生說只有大赦天下才能夠將這個危害消除。楚王當即頒佈大赦天下的命令。

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大兒子得到楚國即將大赦天下的消息後,並不知道是莊生所為,他想這下弟弟自然也會被放出來,那千鎰黃金豈不是白白給莊生了?想到這裡心裡便有些不樂意,於是立刻去見莊生,想要把那錢給要回來。

莊生見到大兒子後非常驚訝,忙問他怎麼沒聽自己的勸告趕緊離開,誰知大兒子卻十分不客氣地說:“我當然不會離開了,當初我是為了弟弟的事情有求於你,才將千鎰黃金送給你,但現在弟弟的罪馬上就要自動赦免了,我看……”

莊生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於是馬上將千鎰黃金還給了他。大兒子高興異常,心想沒有花錢就救回了弟弟,父親怎麼也得誇誇自己呀!可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做法大大激怒了莊生,莊生一氣之下又去見楚王說:“我上次所說的有關星宿的事情,楚王說要用行善的方法來消除危害,這最好不過了。

可是前兩天我在街市上看到很多人都在議論這樣一件事,說定陶的一位名叫陶朱公的富人,他的兒子殺了人被關在楚國的大牢裡,他的家人拿了許多錢財賄賂了王的大臣,所以都說王並不是為了體恤民情而進行大赦,而是因為陶朱公兒子的緣故。”

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陶朱公

楚王聽後勃然大怒,說:“胡說八道!我雖然不敢自稱什麼明君,但怎麼會因為陶朱公兒子的緣故就特別施恩大赦天下呢?”於是命令左右馬上將陶朱公的兒子殺掉,然後才下達大赦天下的旨意。陶朱公的大兒子最終只得帶著自己弟弟的屍首回了家。

進了家門以後,家人個個都非常悲痛,唯獨陶朱公一人沒有什麼異常。家人不解,陶朱公說:“我早已知道他這一去必定會將他弟弟殺死的!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他不愛他的弟弟,而是因為他捨不得花錢!想當年他小時候就同我一起經商,對謀生的艱難深有體會,所以不輕易花錢。

而小兒子呢,在他出生的時候,我們家裡已經很富裕了,他幾乎沒吃過什麼苦,不懂得掙錢的艱辛,所以不會像他大哥一樣吝惜錢財。我原來就打算讓小兒子去,就是因為他捨得花錢,而大兒子是絕對不捨得的,他去十有八九會帶著他弟弟的屍首回來,這是合乎常理的,沒什麼好悲傷,我本就是日日夜夜在等著喪車的到來!”

范蠡深知在救人上自己的小兒子最合適不過,所以派小兒子去,但最終拗不過大兒子的苦苦相逼,才勉強答應大兒子去,結果大兒子領了一具屍首回來,實為可惜。

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放到企業管理中,這其實就是企業如何用人的問題。若在執行任務時派遣了錯誤的人,那麼,得到的恐怕也將是令人遺憾的結局,反之,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對人才能辦對事。對於管理者來說,用人的進退之道首先在於知人善任,就是了解和掌握員工的特點,並將其合理的安排到相應崗位上工作,或給其分配相稱的任務,然後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創意完成手上的工作在人盡其才的同時,也保證了企業的執行力。

經商四謀:一個有頭腦的經營大師

從范蠡為越王勾踐效力的整個歷程來看,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范蠡之於勾踐,絕對不亞於姜子牙之於周文王,張良之於劉邦,諸葛亮之於劉備。

但范蠡又不僅僅止於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因為他在展示自己傑出的政治才能、力助主公成就霸業之後,還成就了一番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事業。

古往今來,對每一個人來說,權力都是最讓人難以擺脫的致命誘惑,但范蠡卻成功地超越了這種誘惑。歷經20餘年的嘔心瀝血,他幫助勾踐滅掉強吳。

但就在權力巔峰時刻,他來了一次漂亮的轉身,完成了由“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強權之人到普通平民的蛻變,也使自己得以躲過了由成功帶來的殺身之禍。這樣的急流勇退,如此的睿智通達,使他贏得了後世的擊節讚賞。

離開凶多吉少的政治舞臺後,范蠡先後化名鴟夷子皮、陶朱公,又登上了繽紛多彩的商業舞臺,開啟了另一層次上的事業之旅,成為史上第一位“下海經商”的官員。

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可以說,范蠡的經商生涯相當成功,幾次成為聞名於世的大富商。他還總結自己的商業規律,為後世留下了奇書《範子計然》,對於商家而言,這本書的地位相當於兵家的《孫子兵法》。

時至今日,還有人從中發現諸多的經營智慧。總結范蠡整個經商曆程,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他經營思想中四個影響後世經營者的經典謀略:

其一,經濟治國

可以說,范蠡是一個有著遠見卓識的經營大師,這一點從他提出“經濟治國”這一經濟思想上就可以看出來。經濟是政治的基礎,只有發展、繁榮經濟,百姓富足,國力強盛,才能與其他的國家相抗衡,立於不敗之地。范蠡深深懂得這個道理,他在勾踐戰敗處境十分艱難之時,向勾踐獻出了經濟治國之策。

他說:“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意思是:知道要打仗,所以要從各方面做好戰爭的準備;知道貨物何時要用,才算懂得貨物的價值。把時和用二者的關係搞清楚了,那麼各種貨物的供需情況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在這裡可以看出,范蠡向勾踐進言的大前提是“知鬥則修備”,是為了富國,為了國家強盛,為了戰勝敵國。所以他主張發展經濟,開展貨物貿易,加強對商品經濟的指導和管理,其目的是“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經濟治國,不僅在戰亂頻繁的春秋時期來說是先進的、有遠見的,而且對整個社會歷史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具有深遠的意義。

其二,探究經濟發展規律,未雨綢繆,準備贏得一切

范蠡針對當時以農業經濟為本的實際情況,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注意觀察天時氣象,並用“五行”之說總結出了農業生產豐歉的一般規律,即“歲在金時,能夠豐收;歲在水時,就有水災之害,可能歉收;歲在木時,就可能出現饑饉;歲在火時,則要出現旱災”,“每六年一豐收,六年一旱災,十二年要有一次大的饑荒”。

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根據這一規律,他辯證地指出,在旱災時,要準備舟船待澇;在水災時,要準備車輛待旱,這是事物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這種“萬事預則立”和“有備無患”的預警思想在現代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尤有極大的借鑑意義。

其三,在重視宏觀調控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策略方針

范蠡在深入調研越國經濟狀況的基礎上,提出要平衡物價,照顧到生產(農)和流通(商)之間的關係。他說:“如果糧食以每鬥20錢買賣,則農民的利益就要受損。如果以每鬥90錢買賣,則商人的利益就要受損;一旦商人的利益受損,則會使貿易停滯,阻礙錢財流通;一旦農民的利益受損,則會挫傷其生產積極性,使田地荒蕪。

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所以,糧食的價格每鬥最高不超過80錢,最低不少於30錢,這樣農民和商人的利益才都能夠得到保證。”糧食的價格如果低至每鬥20就會損害農民利益,如果高至每鬥90就會損害工商業。在當時重農思想佔統治地位的情況下,范蠡能夠想到並且重視排列為“末”的商人的利益和作用,實為難能可貴。

其四,讓金錢像流水一般週轉流通。

范蠡極力主張發展商品經濟,讓金錢像流水一般週轉流通。因此,他對經商貿易有很多的見解和高深的謀略,對在貨物交換過程中如何贏利、積累財富研究得尤為透徹。他說,積累財富的根本之道,一在於重視貨物的質量,二在於防止造成資金的積壓。

在進行貨物買賣時,對於易腐爛變質的物品,要及時出賣,不要為求高價而冒險囤積。范蠡經商的高明之處,還在於他深諳商品貴賤之間的辯證關係,懂得商品的價格隨著市場交換的供求變化情況而變化。因此,他強調研究商品過剩和短缺的情況,掌握和了解物價漲跌的基本規律和深刻道理。

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他根據物極必反的道理和市場交換的一般規律,得出“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的科學結論。他還明確地告誡人們,要善於掌握時機和行情,做買賣不僅要動腦子,還要有勇氣,瞧準了就要“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因為貴與賤不是絕對的、永恆的,而是相對的、變化的,關鍵在於掌握時機。范蠡“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的經商謀略,是經商的要點,也是人們普遍應該懂得的道理。

從“經商四謀”可以看出,范蠡的經濟思想有著完整的體系,尤其是他主張貨物流通,發展商品經濟,在中國經商史上,屬於開創性的,具有深遠的意義。

范蠡販馬、千金救子與經商四謀,什麼是陶朱公的經營王道?

文財神范蠡

范蠡的經商謀略也告訴我們,作為一名企業經營者不僅要具備過硬的素質、精闢的人才管理之道,還必須具備高深的經營頭腦,懂得何時進,何時出,並善於研究經濟發展規律,會從天時、地利的角度分析市場行情,制定出完善的、有遠見的戰略決策。

可見,千年前的陶朱公,其博大的經營智慧,無比理性的商業頭腦,至今依然值得我們膜拜。現在的經營者與其苦心向外挖掘企業致勝之法,不如品讀一番《範子計然》,千年前古代商聖的經營王道,或許對你有所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