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反装爽剧,还是哭啼啼的憋心剧?


《鹤唳华亭》:反装爽剧,还是哭啼啼的憋心剧?

在这个冬天,11月12日上线的《鹤唳华亭》估计成了不少人的追剧选择之一。

《鹤唳华亭》前几集最吸引眼球的或许是剧情的不断反转,让观众有过瘾的观剧体验,但同时也催生了不少批评,因为剧中的阴谋反转次数略显太多,前后的情绪与不断揭示的真相也未能连接完美,有网友将其称为“俄罗斯套娃”式反转,虽然有些吐槽意味,但也是非常形象的了。

虽然不够精致,但笔者仍然被《鹤唳华亭》所表现出的剧情起伏所吸引。国产古装剧有太多温吞注水莫名其妙的作品,相比之下,《鹤唳华亭》的反转未必精致,却有足够的服务观众的诚意,至少让大部分观众都有追下去的意愿。

况且,《鹤唳华亭》在演员表现方面几乎没有出现什么纰漏。无论是罗晋饰演的皇太子萧定权,还是女主角李一桐,又或是戏骨担当黄志忠、张志坚 、苗圃、王劲松等人,都深深沉浸在了剧情之中,整体来说,《鹤唳华亭》的质量是不错的。目前豆瓣7.5的评分也基本体现了它的水平。

《鹤唳华亭》:反装爽剧,还是哭啼啼的憋心剧?

但随着剧情进展,又有新的批评声音出现。这部剧中,罗晋饰演的皇太子萧定权可谓是个性和成长环境都非常复杂的人物,他一方面重感情、识大体,有心计又不滥用,一方面却又是少年心性,遇事能退则退,还十分重视父皇对自己的感情。

而黄志忠所饰演的皇帝又是个玩弄权谋帝王权衡之术的硬角色,加之萧定权的大哥、大哥背后的李柏舟、赵贵妃等人联合对抗,自己的老师又是个极其端正严肃的好人。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萧定权似乎每一集都在受委屈,每一集都在痛苦流泪,好不容易在科举一案中似乎先发制人,刚过一集就被治得痛心疾首,而这个过程中,皇帝冷酷,老师是严师暗藏温情,舅舅出兵打仗去了——结果好像是所有人都在欺负萧定权,让人看得倍觉压抑。

《鹤唳华亭》:反装爽剧,还是哭啼啼的憋心剧?

回头一看,这部剧居然有着六十集的体量,如果这种压抑体验持续下去,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

讲述帝王父子关系的电视剧和电影不少。国内的历史剧、朝代剧多有涉猎,毕竟这种关乎皇位传承的宫中秘闻向来有着吸引力。而韩国也拍了一部《思悼》讲述古朝鲜的一个帝王家族悲剧,宋康昊饰演的英祖将自己的亲儿子世子锁入米柜中,导致后者活活死在柜中。

《思悼》是部好电影,也是韩国当年拿去申奥的电影。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帝王父子间的仇恨其实有深度可挖——有可能是人性方面,也有可能是朝堂的势力纠葛,也有可能变成了亲情的变质和异化。

《鹤唳华亭》中,与部分观众的吐槽不同的是,笔者认为罗晋的演绎并没有什么问题。与其说演员,倒不如回过头来看萧定权这个人物的内核和成长轨迹——他聪明、多才、正直、重情,有时怯弱,有时勇敢。他与父亲,与皇帝之间的矛盾其实源于后者逼着他成长的那个方向与他想要的不一样。

《鹤唳华亭》:反装爽剧,还是哭啼啼的憋心剧?

帝王之术,玩弄权谋平衡,向来是那些聪明皇帝的拿手好戏。就像王劲松和张志坚出演的另一部神剧《大明王朝》里的嘉靖一样,聪明绝顶,但都用在了为自己敛财又保护名声这样的事上去了。

萧定权与皇帝的矛盾,其实倒不如视为老师与皇帝两种不同的帝王之道的冲突。而这种冲突的本质在于,他们孰胜孰败,其实意味着下一个皇帝的性格和方略,皇帝想要在萧定权这张白纸上撒上一些黑色,但萧定权未必愿意这样,除非万不得已,于是大伙儿都逼着他往这条路上走。

说到底,萧定权前期的哭哭啼啼也是逻辑可以自洽的。

笔者认为,更大的问题反而在于这部剧的长度——六十集中,如果只有套娃式反转和不断压抑、爆发、压抑的重复情绪,很多观众都会被磨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