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你愿意孩子承受过多的作业压力来提高某一科学习成绩吗?

去动物园看风景


当然我更倾向于第二类,学习学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不是经过反复的刷题来达到考试的高分的。

我家孩子今年上一年级,先说数学吧。学前班学的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手算和心算。现在一年级开始学20以内加分。我在晚上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孩子看到题后还是掰指头算。差不多同样的题,在学前班可以6分钟完成心算。现在变成手算需要大约30分钟才可以完成。我问孩子你不是会心算吗?不要手算了,多慢啊。孩子才心算,但是心算后他习惯性的用手算一次。我不知道一年级教的方法是不是和学前班不一样,还是老师直接把孩子们在学前班学习的给否定了,不让孩子们用心算。但是我看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说的是心算。

所以我觉得学习方法很重要,学会了方法,学习就轻松了。靠刷题来学习,手累心更累。还容易造成孩子的负面心理。烦,天天都是这。一看都会,一做就错。


扣着手机看天下


说实话,我真不忍心让孩子在忍受着严重缺觉的情况下学习。

看着他们学习时打盹儿,我真舍不得让他们“硬挺着”。

凡是在我这儿补课的孩子,有困意了,我就叫他们能坚持就坚持学;实在难以坚持了,我就让他们先睡一觉儿。为此,我还特意给他盖上被子,不让他们睡冷了。睡了一觉儿,起来学习,效果也好,接受新知识也快得多。

作为家长,对孩子超负荷地学习,真感到心疼。对遇上我这样的老师,都很高兴。既学了新知,又没缺觉。

经我这种“劳逸结合”式的辅导,学生们学得很扎实,进步也快得多。在我前几年辅导过的学生中,有的在初中时“不显山,不露水儿”的。

但是,到了高中,就是班上第一了,还是所有学科全都第一。

有的是在一千多人的同年部,语文考了第一。

对孩子的这种“超负荷”的学习,家长真是既心疼,又无奈。唯一的办法是,不让他们做其他活动。能省下时间,就让孩子多睡一会儿觉。


大鹏142599151



学习是一场长跑,不是要在刚开始就以成绩轮输赢。内在的学习内驱力,学科兴趣,学习能力,这些才是关乎一个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的核心。我更倾向于第二类老师。


看到您这个提问,我想到了我们的两类学校。一类是名校私立,学费不菲,老师的奖金以考试成绩而论,老师拼命填鸭,孩子成绩确实不错。但是据说这类学校出产的流水线高分学生到了高中并不很受名校欢迎,事实上因为过早榨干了学习内动力能量,随着年级越高,越容易厌学。并且,换了高中,乃至升入大学,如果换了不是填鸭式教学,而是注重素质教育的学校,这类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茫茫然,手足无措,很容易在高落差的情况下转变为不会学习的差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以眼下小利(短时成绩)而放弃长期远利(学习能力),才是明智之举。


梦田的稻草人


作业家长,我倾向第二种老师。为何呢?


1、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吃苦精神,比如“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等等,而我们还把这种观念传递给了孩子。


曾经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毕业了,哭的稀里哗啦,刚开始以为是孩子不舍得同学。后来女孩说了一句话才知道她哭的原因。她说,马上要上小学了,上了小学,就有很多的作业要做,没有像幼儿园这么轻松了,孩子觉得上小学太痛苦了。


这小学还没有上呢,就开始抗拒了,可想而知,父母没少给她灌输“学习苦”的观念。而真的等到上了学,孩子发现,学习确实跟父母说的一样---“苦”,上不完的辅导班,写不完的作业,课间还没得玩,为了学习,没少被父母数落,真是痛苦。


而人的天性,又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之一。

2、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并且要伴随终生的。而现在我们很多的人,已经放弃了学习,或许跟我们传递的“现在苦一点没事,等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观念有关。以为,考上大学,就不需要学习了。却不知,上了大学,才是学习真正的开始。


我曾经听过樊登,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孩子被父母靠打骂逼迫上了重点大学,但最后又被学校给劝退了,爸爸去学校接儿时,非常生气,骂他没出息,结果,儿子说了一句话,让爸爸顿时哑口无言,他说:“你不是说,等我上了大学,就不管我了么?”


由此可见,孩子一直是以“考上了大学,爸爸就不再管我了”的信念做支撑,努力学习,是为了摆脱父母,就是为了逃避学习的苦。所以,上了大学之后,就彻底不学习,每日每夜的玩,最后,被学校劝退了。


其实,在生活中,被大学劝退的学生不只这一个。

3、第一种老师的教学方式,会让孩子成为被动学习者,让孩子觉得“你要我学”,所以,整个学习过程,是让孩子感觉到的是痛苦,一旦放松要求,孩子就不学习。


而第二种老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整个学习过程,是让孩子感受到的轻松和快乐,原来学习还可以这样学,那么,孩子就会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强。


其实,所谓的“快乐教育”“快乐学习”,不是指的“学习”“教育”本身,而是指学习和受教育者的心态和心情。


桦姐谈养育


学习讲究的是方法,不是通过大量练习就能把成绩提高的。当然有些科目或知识通过大量练习,成绩会有所上升,这些知识主要是记忆性的,考试时的题型也是很机械呈现,作为家长或老师不鼓励这种通过大连练习的方法提升孩子成绩,这种方法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且不能应变灵活多变的题型,孩子成绩不能走得更远,最终必将吃亏。下面就简要谈谈提升孩子成绩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分享。

要提升孩子成绩主要做到两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由于我们的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又可以指导生活,为生活服务,因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是离不开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主要是父母教育,这个时候孩子的任务主要是玩,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行为知识,父母要锻炼孩子勇敢坚强独立的品格,比如小孩刚会走路时,摔倒了父母应尽可能的鼓励孩子不哭,让其勇敢的爬起来,而不是怕孩子摔伤时刻搂在怀中,或者一摔倒父母就立刻扶了起来;孩子大一些父母要教育其学洗脸,穿衣等等,孩子在父母的正确教育下,在生活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同样利于孩子的学习 ,一个勇敢坚强,独立勤奋,做事有始终的孩子在学习中也同样优秀,进入小学以后父母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比如父母也经常和孩子一道学习,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早起早睡,劳逸结合,积极锻炼身体等的好习惯,孩子在七八岁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这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

学习方法很多,比如,独立思考,认真作业,学会检查,学会作笔记,课前预习,及时复习、劳逸结合,文理科交替学习,合理利用时间等。对文科类学科多记忆,对于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要放声朗读,增强语感;对于数理化学科,要严谨认真,培养孩子的观察、动手能力,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务实精神。


微课数学


首先我第一个不赞同,因为孩子的某一科学习成绩,好与不好,不是只有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的,我们要通过兴趣爱好,课堂上的认真听讲,课后某些方法的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对这一科感兴趣,才能有成绩的提高。

如果孩子承受过的作业压力,反而会造成逆反心理,让童真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与坏,也要因人而异,万物世间都有它的层次所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


农村生活的萍姐


作为家长,无比渴望孩子提高成绩,但不愿意通过承受过多的作业来提高成绩,并且这样的成绩也不会维持太久。

作为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负责任的老师,更倾向于第二位老师的做法。

孩子成绩的提升,不是靠大量的刷题刷出来的,而是要靠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来的。

孩子成绩的提升,离不开勤奋,离不开作业,但不能过于依赖勤奋与作业,更要注重自己的听课效率。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看起来不努力,成绩却很好;有的同学整日坐在座位上,看似很努力,成绩却不理想的真正原因。

孩子成绩的提升,离不开孩子的自主学习,即主动学习。只有在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才会真正走进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才不会是件苦差事,而是乐在其中。通过过多的作业提升成绩,只是暂时性的,不会持续太久,时间一长,孩子也会陷入困境,找不到学习的出路,进而就会厌倦、放弃,成绩就会一路下滑,再次导致孩子的心理会出现问题。

同样都是负责任的老师,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

有的老师习惯于通过大量的作业提升成绩,这种做法见效快,在学校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中考、高考还是以分数论英雄的。毕竟是做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所谓熟能生巧嘛。平时见得题型多了,考试时就会有的放矢。

有的老师精于课堂讲解,对于作业的布置大有讲究。对于作业题的设计可谓费尽周折。比如: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进而从多方面强化知识点的运用;试题的选择也是通过深思熟虑,尽量不做重复性的问题;作业不再量多,而在质量。当然这需要老师更多的付出与心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学生,我们更要从老师那里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自己自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strong>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能选择我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辰心听雨


首先,通过过多的作业来提高成绩本身就不是正确的方式,占用过多时间必然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其次,要加强孩子的教育,各科作业哪些要优先完成,哪些可以稍后做。这个科目也一样。

第三,因老师作业都会检查,所以明确先后次序后,还是要在时间允许情况下让孩子完成。

第四,不能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可以私下和老师沟通。

第五,每个老师都有优缺点,不会刚刚好这种两极的,所以还是要以和老师和孩子沟通为主


哆飞205


我看家长十有八九是不同意这种作法的。做作业的目的有三,其一是通过做题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原理。其二通过解题学会基本技能,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其三是最根本的,即学会分析思考,掌握思维方法,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所以做作业一如消化食物二如强健筋骨,是很重要的。但它毕竟是学习的一个环节,学生在校每天从早到晚,要预习上课自习等,上课是最中心环节。老师从学情出发经过精心备课,然后上课传授启发引导,使学生接受新知识。好老师讲课能抓住要害,力求少而精,使人清楚明白,然后让学生自读练习,上课可做到当堂训练,课堂效益是很高的。然后课外作业也是精选习题,不搞题海战术。由于课外辅导及时,又不时上习题课,讲解透彻到位,所以学生学的轻松自如,由循序渐进到学会思考,最后形成了能力。所以上课是最主要的,从时间上占到学习时间70%,其权重就更重了。如果各科都注重课堂效益精讲精练,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博学,即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作业普遍多,尤其是小学生更多。学生除了做课本上的,更多的是练习册、资料套题、考题等,这样大剂量的做题,许多是重复的变式训练,这样做一是占据学生大量时间,二是占塞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三是影响了学生的其它学习。由于大量做题,近期考试成绩会好些,但从长远看,全面检验成绩不见得理想。且学习是一个整体,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一科作业太多,必然影响其它科的学习,这一奌在初三高三表现最为明显,所以到高三初三以班主任为核心,控制各科作业时间,以达到整体推进。



总之,做作业的要害在学会思考形成能力,老师精选习题,让学生适时训练,全面发展,应是长远明智之举。


远山的呼唤


我当然会首选后者!前者是授鱼,而后者是授渔!

但是有时候也得要看孩子的个性;所以一个真正的好老师,需要灵活变通,因材施教!可能需要在两种教学方法中取个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