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魚太南了!殺魚取卵,放出100條也難回1條


我國東北地區的大馬哈魚,與各種“三文魚”有著很近的親緣關係,它們也被稱作太平洋鮭魚。

這些鮭魚出生於淡水流域,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北太平洋中度過,直至繁殖季節洄游至出生地。

成群結隊的大馬哈魚魚群,等待生命僅有一次的交配機會,繁殖使命完成後,它們也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吉林省琿春市的防川村,距離中方邊境外的圖們江入海口,只有十多公里,圖中的鐵路橋是中方漁民活動的極限。

村裡有十來條船,漁民每人每天有三至四次捕魚機會,每次30分鐘,往返於江岸至鐵路橋下,時間到了無論是否有收穫必須返回,以示公平。

這條大馬哈魚個頭不小,在當地估計能賣到500多元。

一條條雌魚被切開腹部,內有大約2000-3000顆魚卵。

雄魚無需開膛,人們擠壓它的身體,致使其排出精液,對卵進行授精。

殺魚取卵、人工授精的手段看起來有些殘忍,但可以保證孵化成功率超過50%,大大超過自然孵化率。

沉寂兩三個月後,大馬哈魚的受精卵首先萌發出眼睛,被稱作“發眼卵”。

受精卵長成小魚後,放出100條幼魚,只有1條可以迴歸。

圖們江被朝鮮與俄羅斯扼住了入海口,各國捕魚船的過度捕撈,致使大馬哈魚能夠順利洄游圖們江的幾率非常低。

在自然狀態下產卵、並終其一生的大馬哈魚,幾乎為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