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全面提升城管水平!“科技”元素注入,“绣花”功夫解难题

“平安街路面有大量散落石子”“某企业施工车辆驶离施工现场时未采取清洁措施,沾泥上路,对石化路50平方米路面造成污染。”……

随着一道道指令发送至执法人员手中,10月26日,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查处了多起泄露遗撒、沾泥上路案件,并依照法律法规作出高额处罚,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昌邑全面提升城管水平!“科技”元素注入,“绣花”功夫解难题

这样的情景,已是昌邑“数字城管”的常态。今年以来,昌邑市使物联网技术与城市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建设了城市管理“最强大脑”----数字化城管系统。该系统通过完善数据对接机制, 推进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平台的互联共享,有力推动综合执法工作由末端被动处置向前端主动防范转变,由粗放式集中整治向绣花式精细管控转变,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昌邑全面提升城管水平!“科技”元素注入,“绣花”功夫解难题

昌邑市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将该市划分为1702个单元网格,采取单位网格管理和城市部件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统一运行系统,整合地理编码、网格地图、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综合利用智能手机、视频监控等监测设备,实现对城市部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动态更新,细化城市管理空间,为精准执法、精细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形成管理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昌邑全面提升城管水平!“科技”元素注入,“绣花”功夫解难题

目前,昌邑市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在该市共享摄像头900余个,成立了20人的信息采集员队伍,日处理上传问题150余个,已超过25000多个城市管理问题通过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得到解决,问题处置率高达99.98%,通过视频监控办理案件100余起。

昌邑全面提升城管水平!“科技”元素注入,“绣花”功夫解难题

11月26日一大早,商贩陈大爷便早早来到昌邑市区东苑便民市场,摆好新鲜的蔬菜开始了一天的生意。“以前跑地摊,要是遇上下雨,就卖不成了。现在好了,有了这么个安置点,可以遮风避雨,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陈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做小商贩五六年了,以前在小区门口叫卖,天天跟执法人员“打游击”,现在有了这个便民点后,生意稳定了,收入也增多了。

群众有需求,“路长”有行动。今年年初,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着手实行城市街道环境“路长制”管理,通过“路长”征求社情民意,在加强东苑市场管理的基础上,经过积极协调,将闲置空地改造成“东苑便民市场”,作为占道摊点的集中经营场所,不仅经营乱象得以根治,便民市场也更“便民”了。

记者了解到,“路长制”管理建立沿街门店占道经营、店面招牌、流动摊点档案,掌握经营户日常动态,把工作向城市治理“末端”延伸,提升城市管理服务功能,使“路长”真正成为精准了解反馈群众需求、精准投放服务资源、精准推动治理落地的城市管理“道路管家”。

今年以来,昌邑市通过“路长制”的实行,有效破解了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的管理难题。其中,昌邑市设置错时便民市场2处,自产自销便民市场1处,协调新建便民市场1处,新增夜市1处,共规范安置摊点600余个,市容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利民街作为昌邑市一条商业繁华街道,曾饱受环境脏乱问题的困扰。然而,一些市民却发现在这条街道上,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小广告随意乱贴等不文明行为得到改观,卫生环境有较大提升。

解决这一问题的诀窍则是“门前五包”责任制。今年以来,昌邑市全面开展“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充分发挥沿街商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真正实现创建文明城市为民、惠民、靠民。为深入和强化“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了市容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对商户门前卫生、店外经营进行了规范,并对车辆停放不规范的车主进行了温馨提醒。同时,该市还划定非机动车停车标线6万米,共7200平方米,印自行车标识1000平方米,开展了非机动车停放秩序集中整治月活动,让非机动车“守规矩”,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国胜 都镇强 通讯员 岳桂萍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