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鄉帥土鑄忠魂 琳琅山下警旗紅

儀隴縣公安局琳琅山景區派出所掛牌成立於2009年,先於景區南門“川北院子”辦公,2016年隨著景區新遊客中心落成,遷入今址。所容所貌莊嚴協調,外觀標識統一,基礎設施完善,公安裝備器材齊全,執法場所建設規範,基層基礎工作紮實有效,公安“五小工程”功能完整,警營氛圍和諧,轄區警民關係融洽。

德乡帅土铸忠魂 琳琅山下警旗红

該所現有工作人員15人,其中民警5人,輔警10人,平均年齡31.6歲,文化結構大專以上。派出所治安管轄朱德故里景區、樂興鄉、周河鎮、丁字橋鎮,幅員面積71.38平方公里,涉及31個行政村,3個場鎮社區,常住人口3.7萬人。在5.6平方公里的原生態開放式核心景區內,座落“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分佈3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景區派出所以其卓有成效的旅遊安全保障舉措,促進了朱德故里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2019年,琳琅山5A級風景區接待遊客320餘萬人,旅遊綜合收入突破40億元大關。

該所成立伊始,借用朱德故里景區老南門廣場房屋辦公,管轄朱德故里核心景區5.6平方公里。2015年,景區派出所與丁字橋派出所進行整合,合併辦公。2016年,景區派出所以朱德故里升級創建5A景區及朱德誕辰130週年為契機,全面加強派出所規範化建設,在各級領導關心關懷下,多方籌措,投入280餘萬元重新選址修建功能比較完備的辦公樓。2017年,又投資130多萬修建多功能用房。近10年來,儀隴縣公安局景區派出所首先按照省公安廳指示、市公安局推動、縣公安組織實施方案,在成功打造一支“將帥故里紅色公安民警隊伍”的基礎上,精準發力,再上臺階,以創建旅遊警察品牌為載體,深化旅遊警務理念,創新“全景式”巡防警務機制,依託扁平化指揮調度平臺,支撐實戰型“一體化”勤務運作模式,打造安全第一精品,榮登國家旅遊總局發佈的“全國最佳安全景區”紅榜;以創建“三紅警所”為奮鬥目標,打造高端精細服務第一名片,群眾滿意率和遊客綜合評價指數名列行業前茅。如今,“紅色旅遊警務”鍛造出來的警察品牌,在護航紅色旅遊發展的進行曲中,與琳琅山風景區人文勝景融為一體;由此輻射出來的紅警文化,與朱德故里德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旅遊文化、生態文化相交輝映,生生不息。

立足景區實際,創新“六大警務機制”

近年來,該所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勤務和管理機制,推動了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一是創新常態實戰勤務機制。以景區景點為主,將景區劃分為“ABCD”四大板塊,設置勤務執勤點,實行“哨卡式”管理。採用“1+2+N”部署警力,即1個民警、2個協警、N個保安及村落協防人員,實行定崗、定人、定責措施,全面加強重點護衛、文物守護、治安巡控等工作;以景區農村面為輔,建立起聯戶聯防、院落聯防、山灣聯防、邊際聯防模式,實行多元化穩控。各項勤務工作納入派出所二級警務平臺,實行扁平化指揮調度,達到“點線面無縫對接,網格化全面覆蓋”效果。

二是創新司法駐所聯調機制。針對轄區內出現的錯綜複雜的糾紛矛盾和上訪等“老大難”問題,引進法庭、駐檢室和司法調解進所,固化“3+1”聯動模式,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梳理、會診、有效調處各類矛盾糾紛,成功調處玉蘭村許家兄弟30年積怨、柏樹牆村李某意外觸電死亡等疑難糾紛14起,有效避免了“民轉刑”案件的發生。

三是創新管理服務保障機制。以“三大警務”為支撐,採取“信息主導實戰,警情主導管理”策略,組建景區5個行政村及行業治安信息員隊伍,及時掌握轄區治安動態,靈通社情民意;構築“大服務”體系,通過應急指揮平臺,使用視頻監控、對講機、微信群等媒體手段,提高與各景點巡邏人員、保安、車隊駕駛員、景區服務人員的信息溝通,及時妥善處理群眾及遊客求助1428人次,尋回丟失物品127件,收到遊客贈送錦旗12面、感謝信(微信等朋友圈宣傳等)1200餘條。

四是創新警種警務協作機制。日常警務活動中,派出所與警務室、周邊派出所保持聯勤協勤夥伴關係,堅持“早發現、早控制、早處置”的原則,全面預防,以動制動,把事態處置在萌芽狀態,平息在中間環節。

五是創新應急處置機制。組建了一支15人的專業民(輔)警處突隊伍,做到快速反應、高效處置;建立起一支由基層幹部、治安信息員、景區保安、景區服務人員等45人的機動小分隊,關鍵時刻,一呼百應。

六是創新隊伍管理長效機制。牢固樹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思想,堅持政治育警常態化。紮實開展“做朱德故里景區平安衛士”專題活動,適時開展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公安民警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繼續把革命前輩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堅持從嚴治警與從優待警相結合,從日常生活入手,落實了“五小”工程;堅持訪談,關注民輔警的工作、精神狀態,及時瞭解困難,盡力解決其後顧之憂,大力提升民輔警的幸福指數,充分確保每一位民輔警都感到在生活上舒心、開心,工作上安心、放心,每一位民輔警都願意紮根景區、奉獻景區。

推進平安建設,做大基礎防範

為深入推進平景區建設,給遊客提供良好的旅遊秩序,該所多措並舉淨化景區及周邊環境。

一是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力度。朱德故里景區開發涉及景區內及周邊部分村民房、土地、水資源等,各種矛盾糾紛凸顯。景區所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充分發揮警調對接的優勢,全力為朱德故里管理局分憂,花大力氣化解矛盾糾紛22起。

二是加大流動人員管控力度。如今,景區年接待遊客已突破400萬人次,且每年流動人口呈遞增趨勢。為此,該所以“一標三實”基礎信息為平臺,每週對流動人口進行一次核對走訪,及時掌控流動人口情況。

三是建立景區巡防格局。從預防入手,築牢景區防控網絡。首先,組建了治安巡邏隊伍,加大了各景點的巡邏力度與密度。其次,堅持警民共建,組建了以轄區網格員為主的“紅袖標”隊伍,重點加強本村社會治安防控,並與周邊村社“紅袖標”聯動。同時也可及時制止、調處景區內外發生在遊客之間、遊客與商販之間的糾紛,解決求助遊客困難。

四是強化違法犯罪打擊力度。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嚴厲打擊景區內破壞景區文物古蹟、擾亂景區正常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強化對景區重點部位的巡控力度,定期地開展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德乡帅土铸忠魂 琳琅山下警旗红

築牢陣地堡壘,創建優秀黨支部

一是堅持領導帶頭示範。景區所黨支部要求所領導以身作則,讓老黨員帶新黨員的方式,率先垂範發揮“頭雁”作用,講核心、講大局,鍛造嚴明隊伍。嚴格執行“一崗雙責”,從治理“冷硬橫,稀拉松,軟懶散”入手,引導民警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思想,做到每一天都不懈怠,每一起警情都不馬虎,每一名群眾都認真接待,每一起案件都依法辦理,有效促進隊伍作風轉變,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二是堅持落實“六必談六必訪”制度、民警家庭困難救濟、生日祝福、邀請家屬參加所內活動等舉措,建設完善民警食堂、休息室、閱覽室、健身房等設施,日常在下班後開展籃球賽、乒乓球賽、羽毛球賽等活動,切實增強支部民警榮譽感和歸屬感。

三是狠抓政法黨建工作,通過領導帶頭學政治,帶頭做實事,帶頭管紀律,帶頭守初心。從而把握三種“狀態”,打造隊伍之“精”。一是健康的思想狀態。“忠誠奉獻”的警魂;二是積極的工作狀態。“快樂工作,幸福生活”;三是良好的現實狀態。“不拋棄、不放棄、不僥倖”。從而培養“八種氣”,打造隊伍之正“氣”。一是克服困難的勇氣。二是戰勝對手的豪氣。三是壓倒敵人的霸氣。四是永爭第一的銳氣。五是鼓足幹勁的士氣。六是素質過硬的底氣。七是激情迸發的朝氣。八是反腐倡廉的正氣。從而堅定政治信仰之神。強化黨性錘鍊確保景區所黨支部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絕不觸碰紀律紅線,做“講政治、講規矩、講擔當、講自覺”基層黨支部。將學習作為增強班子成員黨性、提高素質的首要途徑,緊扣黨的十九大精神,習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全國公安會議精神,以“兩德精神”內化於心,以文化人,讓“四句話,十六個字”在黨建過程中入腦入心,外踐於行,以文化警,通過黨支部內學外宣傳遞紅警正能量。

提升隊伍的精、氣、神。目的就在於要打造一支“有魂有力有激情”的隊伍,可以實現“三個有利於”:一有利於堅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狀態;可以端正價值觀,杜絕功利思想;還可以在紀律上嚴,集體觀念強。二有利於昂揚工作激情,完成好公安工作任務。克服心態上“浮”,工作熱情不高;克服認知上“傲”,進取心不足;克服作風上“懶”,責任心不強。三有利於增強攻堅能力,塑造隊伍的良好形象。

我們景區所的公安政法隊伍建設工作,特別需要這種對信仰似“無底深海”般的忠誠之魂,需要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需要陝北手植“紅軍楊”的拓荒精神,需要艱苦奮鬥的張思德式精神,需要敢於擔當的朱德式“扁擔精神”。這些精神就是精、氣、神的體現,就是對“有魂、有力、有激情”精神的最好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