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反向教学方法

远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

今天,我们研究有效教学,应当仍然要把“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基本纲领。

如何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反向教学方法

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

当我们的教学往往用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的研读,这是“教师多教学生少学”的表现之一。要颠倒这“一多一少”,就必须把课本研读全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

如何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反向教学方法

具体的做法应该是内容而定,从结果上看,最好能做到三个“让”字:

其一,一册书学完,能让学生通读一遍,并把重点反复研习几遍;

其二,一册书用完,能让学生在书上有大量的圈点和批注;

其三,一学期结束,能让学生将课本摸旧,一眼看去就能认出是自己用熟过的书。

如何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反向教学方法

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只有教师具有这“三重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权才能得到保障。

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学习是什么?答案是多元的,但从状态上讲,学习是学生生命的“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而我们的教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苦口婆心的酣畅淋漓生命活动代替学生自我奋斗的生动活泼的生命活动,以“自我感觉”满意来取代学生的感觉。

如何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反向教学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空间权的剥夺。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我们认为应当做到四统一”:在活动空间上,做到自动与互动和谐统一;在教学的维度上,做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和谐统一。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在操作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

如何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反向教学方法

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我们教师该留给学生“多学”而至“不教”的法宝依然应该是“灯”和“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无疑是智力,但能让智力更好的发挥作用的还有三种元素,一为非智力因素,二为元认知,三为强势智慧。

如何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反向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着力促使学生点亮自己的三盏心灯,垒造自己的三座靠山,从而更好地生发智慧,达到“多学”而至“不教”。

这应该是教师教与智慧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