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春夏是藝名。

我是一個很秋冬的人。

名字是一種期待。」

演員春夏——她是這樣解釋自己的名字的。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正如她的名字一樣,在春夏身上總能找到一種久違了的真實,粗糲的美感。

沒有精心修飾,沒有刻意雕琢,而是那種原始發散的本能。

在真人秀《奇遇人生》裡,她幾乎全素顏出鏡。

困了就打哈欠,渴了就用牙直接咬開瓶蓋,完全不在意鏡頭。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她坦然地在每一個節目、每一次採訪,甚至每一條微博中流露最本真的自我。

就像昨天看到她微博發佈的一支視頻表達的那樣,她不覺得自己是個「明星」,而只是個「普通人」。

把演員這個身份放在了一個創造者的位置上。

「任何工作的本身都是人。

人就是創作本身。

我作為創作者去判斷一件事情,只能是我喜歡。」

藝術是假定的,但她卻要處處顯露出真來。

源自本能的純粹創造力,我想就是她賦予藝術血肉與靈魂的由來。

有時候,你需要清空耳朵,屏蔽一些聲音。讓一直流淌在內心的血液,有機會流出來。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其實影史上非常多的經典橋段,都來自於演員在自我沉浸下的本能創造。

比如《銀翼殺手》結尾處克隆人的那首詩,完全是演員自創,臨時加的戲。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黑暗騎士》中,小丑在監獄中的鼓掌,是他臨時起意而被捕捉到的;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無間道》中,黃秋生與梁朝偉告別的那場戲,也是即興發揮的;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低俗小說》中,烏瑪·瑟曼和約翰·特拉沃爾塔的那段舞蹈,沒有安排,只是隨意跳跳,結果成了影史最經典的鏡頭之一。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五金影帝」周潤發更是臨場發揮的高手。

王晶吐槽周潤發拍攝《英雄本色》時,只是「隨性拍拍」。因為這原本只是他客串的一個戲。

誰知拍了兩場後,導演覺得超乎意料的好,就一直加戲。

加到一個客串變成了主角,並拿到了當年的金像獎影帝。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其所塑造的小馬哥形象,也成為了整整幾代人的回憶。

而在這之前,周潤發其實並不順遂,還被稱為票房毒藥。

在這些年看過數不清的電影、也接觸過無數創造者後,我特別能感觸到這些創造者們看似靈光一現背後更深的意味。

創造者從來不在乎你給我什麼題目,創造者在乎我要給你什麼。

我想要給你的,可能會比你期待的,多一點。

這種感覺,借春夏視頻裡的表達來說就是:

「當你真的能做好的是時候,

你身體裡的能量是很充沛的,

就像有風從你的身體裡穿過。」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也就是當這些「失聰」的創造者能量足夠充沛與豐富時,這時候再打開世界的聲音,他們依然是自由而不被束縛的。

最近憑藉《小丑》而風靡全球的傑昆·菲尼克斯,也是這樣一位「本能型」創造者。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他將自己的陰鬱氣質,完美地融入到了小丑身上。

在這之前,正值演藝事業黃金期的傑昆還曾在提名奧斯卡影帝后的第二年,突然宣佈息影。

投身音樂界,轉行做嘻哈歌手。

不再剃鬚,也放棄了形象管理,變得大腹便便,一度成為好萊塢的笑話。並在奧斯卡頒獎禮上遭人調侃。

誰知兩年後,一部《我仍在這裡》音樂傳記片上映。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還順便拿下了威尼斯電影節的紀錄片類傳記電影獎。

我相信他一定在這淋漓宣洩的創造過程中感受著愉悅,雖然這種愉悅未必單純指快樂、幸福,而甚至可能是悲傷、焦慮的。

因為創造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種本能。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就像《踏血尋梅》中的王佳梅與本能的將自我的一切沉浸其中的春夏,所交織的愉悅與迷茫,幸福與悲傷,大概就是創造帶來的生命中那一點新的意義,和讓生命多一些可能存在的美好和值得被記住的時刻之一吧。

其他的,似乎都沒那麼重要了。

在看過春夏這支視頻後,我還找來了同一系列其他視頻來看。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另外印象深刻的,還有下個月要上映的音樂劇《貓》電影版裡的舞者演員梅特·託利(Mette Towley)在她的視頻中說:

「當我跳舞時,我會關掉(外界)這些聲音。

你需要在故事中沉醉自我。

你需要付出自我。」

不被世界「馴化」的影后

她不太在意舞蹈技巧,而是選擇四處碰撞,而非毫不費力的滑過。

最終的結果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