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大時代下的潛行者

11月27日,小米發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的財務業績。報告期內,小米收入達到53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5%。這是小米單季度的營收新高。

相比收入,盈利能力的提高是小米財報最大的亮點。

2019年第三季度,經調整後淨利潤為35億元,同比增長20.3%,大超市場預期。此外,小米2019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總計92億元,已超去年全年。

受此影響,今天開盤小米的股價最高到達9.16元,最大上漲4.9%,創近一個月最大漲幅。

某種程度上說,超預期的淨利潤,是小米產品結構優化的結果。

手機的高端化和IoT從小家電向大件家電滲透,讓小米的整體毛利率上升到15.3%,比去年同期增加2.3個百分點。其中,手機業務毛利率由6.1%提高到9%,IoT業務毛利率由10.5%上升到12.8%。

盈利能力改善的背後,在核心的手機業務上,小米延伸了過去幾個季度相對穩健的經營策略,主動捨棄了出貨量增長。

當下整個手機行業處於4G到5G轉變的尷尬時期,國內市場需求青黃不接。在這個階段,小米保住現金流,無疑是一種更明智的選擇。因為只有保住賬上的現金,才能在行業復甦時,重回增長軌道。

主動的降速,給小米帶來了更靈活的資產結構。

從2018年四季度以來,小米的存貨有了顯著下降,存貨由2018年4季度的295億減少到今年的262億。近四個季度,小米的庫存週轉天數分別為65天、65天、53天、52天。

截至目前,小米的總現金儲備達到566億,加上投資的賬面價值與不動產價值再減去借款,資金總儲備達到801億。

當5G的戰場即將開啟,早已“輕裝上陣”的小米,無疑擁有著更大的爆發潛力。而隨著小米5G手機的發佈以及出海,小米的手機業務也有望重回高速增長。

/ 01 /

小米驚喜:收入創新高,利潤超預期

今年三季度,小米營業收入為537億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5.5%,是小米創辦以來總營收最高的季度。

收入增長主要歸結於兩個原因,IoT業務和海外市場。

報告期內,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達人民幣156億元,同比增長44.4%。以小米電視為例,三季度小米電視的全球出貨量超過310萬臺,同比增長59.8%。根據奧維雲網統計,小米電視出貨量在2019年第三季度穩居中國大陸第一,市場佔有率已達16.9%,同時穩居全球電視出貨量前五名。

IoT業務的持續高增長,進一步優化了小米的收入結構。IoT業務收入佔比由一季度的27.5%上升到29.1%。

此外,小米的海外收入增長也頗為亮眼。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境外市場收入人民幣261億元,同比增長17.2%,佔總收入的48.7%。

其中,小米在印度繼續保持強勢領先地位。根據IDC數據,小米智能手機在印度已經連續九個季度保持出貨量第一。增長最為亮眼的是西歐市場,收入同比暴漲90.9%。

截至三季度,小米的海外收入佔比已達48.7%。據Canalys數據,第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前五。毫無疑問,全球化會給小米未來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比收入創新高,更大的利好是,小米在三季度表現出來的盈利能力,遠超市場預期。

第三季度,小米經調整後淨利潤為人民幣35億元,同比增長20.3%,大超市場預期。此外,小米2019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總計92億元人民幣,已超去年全年。

究其原因,是收入結構改善,帶動小米整體毛利率的提高。今年三季度,小米的毛利率達到15.3%,比去年同期的12.9%,增加2.4個百分點。

細分來看,手機業務和IoT業務毛利率均有提高。其中,手機業務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6.1%提高到9%。原因是小米實行雙品牌戰略,在紅米守住現有市場份額的同時,小米主攻中高端。在雙品牌戰略下,小米在中國市場的手機價格提高了4.6%。

在IoT業務上,小米向更高毛利的IoT品類滲透,也進一步提升了該業務的毛利。2019年第三季度,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0.5%上升到12.8%。

不出意外,這會是小米的盈利能力持續提高的開始,原因有兩點。

一是手機邁向高端化。隨著5G時代到來,為小米進攻中高端市場提供了機會。從過去歷史來看,每一次通信技術的升級,都會引起行業的重新洗牌。一旦高端化成功,小米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提升。

二是IoT業務中大家電品類收入增長。相比於小家電,大家電的毛利率相對較高。10月12日,小米發佈四款冰箱,至此小米正式全面步入空調、冰箱、洗衣機市場,完善了大家電領域的佈局。

隨著大家電收入規模的增長,IoT業務的毛利率有望持續增加。

/ 02 /

小米在“蓄力”

儘管利潤創新高,但大多數投資人更關心小米手機業務的表現。因為手機業務才是小米這家公司的基本盤。

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業務收入322.68億元,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在我看來,這樣的降速更像是小米有意為之。

這個不難理解。因為在過去一年裡,國內的手機市場剛好處於4G到5G的特殊時期。簡單來說,4G手機的滲透率已經飽和,5G手機尚未達到大規模普及的階段,這直接導致去年國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15.68%。

在這個過程中,只有保住賬上的現金,才能在行業復甦時,重回增長軌道。因此小米暫時捨棄出貨量,無疑是一種更明智的選擇。

小米主動降速的表現,主要體現在銷售投入的下降。要知道,銷售費用的多少往往最能反映公司當下對市場的態度。

除今年3季度小米因宣傳5G手機在宣傳廣告費用上有所增加外,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小米的宣傳廣告費用均出現同比下降,今年2季度小米的宣傳廣告費用一度下降13.4%。

主動的降速,給小米帶來了更靈活的資產結構。

從2018年四季度以來,小米的存貨有了顯著下降,存貨由2018年4季度的295億減少到今年的262億。

近四個季度,小米的庫存週轉天數分別為65天、65天、53天、52天。庫存週轉天數的減少,意味著存貨週轉加快,佔用資金減少,使小米手中有更多的現金。

目前小米的總現金儲備達到566億,加上投資的賬面價值與不動產價值再減去借款,資金總儲備達到801億。

良好的資金儲備,讓小米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投入到研發上。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研發費用為20億,同比增長33%。三個季度累計下來的研發投入已經達到52億。

如今的小米,可謂“輕裝上陣”。而隨著小米5G手機的發佈以及出海,小米的手機業務也有望重回高速增長。其中,摩根士丹利預計,小米手機業務在今年4季度有20%的增長。而花旗預計,小米手機出貨量的復甦將在明年一季度。

/ 03 /

5G+AIoT,再造一個“小米”

蓄力往往是為了更好的騰飛。對小米而言,5G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機會了。

在5G時代,網絡帶寬越來越大,網速大幅提高,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其連接質量的提升和連接成本的降低。這給萬物互聯提供了基礎,意味著越來越多的硬件可以接入互聯網,比如電視、手錶或者汽車。

這個市場有多大?據艾瑞諮詢資料,2022年全球消費級IoT硬件(智能家居、穿戴設備)銷售額將達到1.55萬億美元,摺合10萬億人民幣,這還只是未來四年的情況。

新技術將會帶來新的交互方式,因此絕大部分的品類都值得在5G時代重新做一遍。這是小米最擅長的事情。而作為國內IoT硬件領域的絕對龍頭,小米也無疑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IoT平臺。目前小米IoT平臺連接設備(不包括筆記本和電腦)超過2.13億臺,擁有五件以上連接至小米IoT平臺的設備(不包括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的用戶超過350萬人,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5790萬人。

比起當下IoT的成績,小米更大的價值在於,其已經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生態鏈系統,有一套"文化、品牌、資金、ID 設計、供應鏈、管理"等檢驗過的方法論,使得其能在必要的時候迅速實現品類的擴張。

考慮到現在各家廠商的底層協議尚未打通,不同品牌的智能硬件很難做到協同,進而會影響用戶體驗。在這樣的前提下,小米智能硬件產品矩陣的價值就體現就出來了。

一方面,當小米能通過海量產品,完成對更多場景的覆蓋時,很可能會帶動智能硬件衍生服務收入的增長。

另一方面,海量的IoT設備,能幫助小米拿到各種各樣的數據。這些數據具有全生態、多樣性的特性,將成為小米AI技術持續提升能力的源泉。

強大的AI技術能反過來改造IoT的場景、獲客和用戶體驗,讓小米平臺能更好的服務客戶,進而形成飛輪效應,互相促進。

長期來看,通過智能硬件實現對核心場景和用戶的掌握,小米有機會徹底打開互聯網變現的天花板。

不出意外,在上萬億規模的IoT市場,小米再造一個“小米”,應該是一件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