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的另一面:宋朝知識分子集團分裂,為國還是為家?

導讀:王安石變法是宋代的一次轉折,按照呂思勉先生的說法,宋帝國由強大有生機到後來變得死氣沉沉,關鍵就在於王安石變法。這種言論雖然遭到了很多歷史學家的質疑,但大部分學者還是認為宋朝的那一次改革運動,把宋朝的命運徹底地斬斷。前半段有生機有活力,後半段卻是命運多舛缺乏動力。

王安石變法的另一面:宋朝知識分子集團分裂,為國還是為家?

王安石畫像

作為影響到宋朝命運的王安石變法,它的形象也在歷史學家的心目中變得很尷尬,支持的人認為他是偉大的變革,不支持的人認為它割裂了宋朝的命運。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王安石變法,但聊的不是他的對與錯,而是聊到他的另一面貌,因為在這一場變革運動中,宋朝的知識分子也被割成了兩段。


根據歷史記載,宋代自一開始就推行的是文人政治,因為他們經歷了五代十國,知道了武人亂政帶來的破壞性,因此,之前的恐懼感加劇了他們對於王朝政治的偏執性,所以文人佔滿了整個朝堂,而武將則只能低頭幹事。這種做法,的確保證了政權的穩定性,也避免了五代十國的危機,但可惜的是,這一做法並不高明,武將集團的失去使得文人政治讓國家缺少血性,因此在對外戰爭之中,文人主政基本上主張以和平為主,甚至還認為國家以穩定為主,不要隨意發動戰爭。

王安石變法的另一面:宋朝知識分子集團分裂,為國還是為家?

北宋軍隊

按理來說這於國於家都是好的,但是對於當時宋朝的環境來說卻非常的尷尬,宋朝處在一個風尖浪口之中,北方的遊牧民族日漸強大,而且契丹有逐漸由遊牧向農耕轉化的趨向,再加上北方失去了長城沿線的防禦體系,所以整個宋朝非常的危險,使得環境猶如一葉扁舟逆流而上,如果不前進那就只有後退和死亡。當年宋太宗宋太祖這些軍人出身的統治者還在的時候,國家還能夠發動一兩次的戰爭,在高粱河之戰中打得轟轟烈烈,但是後來的政治中,基本上沒有參戰的軍人入主中央,於是宋朝的政治開始墮落。


因此在澶淵之盟以後,整個宋朝的政治以文人為主導,所有的人都是得過且過,只要政治穩定,哪管以後洪水滔天。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宋朝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應對北方的威脅,國家養著近百萬的常備軍隊,龐大的軍費開支讓宋朝絕望。緊接著為了分權制衡,保證國家穩定性,文官集團的人數大得嚇人,於是官員的開支又成為了宋朝的一大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宋朝已經變成了一個肢端肥大症的胖子,他每走一步都感覺非常的艱難,而後面又有一個追殺他的遊牧民族。

王安石變法的另一面:宋朝知識分子集團分裂,為國還是為家?

王安石畫像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文人集團開始逐漸的走向分裂。雖說整個宋朝的政治是以文人集團為中心,但是有一部分文人想要打破這一切,因為他們有還有著家國情懷,想要拯救搖搖欲墜的國家。於是慶曆新政、熙寧變法也就應運而生。這些年輕有為的知識分子與傳統的老知識分子展開對抗,並且想要打破讀書人獨尊的地位,建立起一個文人軍人共治的政權。結果傳統的知識分子與新興的知識分子展開了激烈的對抗,

很明顯新興的知識分子抵不過傳統的知識分子的力量,熙寧變法失敗了,而慶曆新政也夭折了。

王安石變法的另一面:宋朝知識分子集團分裂,為國還是為家?

王安石變法後文臣集團走向分裂

在這種空前的失敗之下,有一部分知識分子感覺到了絕望,所以他們也乾脆加入了傳統的知識分子當中。而有的知識分子在改革之中則是生出了一種更加強烈的反抗意識,他們想要擺脫自己的階層,將要為國家而徹底的與傳統知識分子決裂。

這些人就是以王安石為代表的一批激進的改革派,他們意識到了,傳統的士人集團是禍國禍民的存在,他們的穩固性讓國家寸步難進,而這一切雖然當前沒有問題,但未來肯定會導致宋朝亡國。因此他們提出的口號,與其沉睡而死,不如改革而生。

王安石變法的另一面:宋朝知識分子集團分裂,為國還是為家?

王安石畫像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王安石等一些激進的知識分子,直接徹底的與傳統知識分子決裂,他們徹底毀掉了原本的國家制度,推行一系列的新政變革。這種改革力度之深刻影響到了宋朝的每一個政治體制,從最開始的第1層的青苗法,到更加深層的經濟軍事改革法,再到後來的整個政治體制的官僚改革,王安石無所不用其極對整個政治體系來了一個刮骨療傷一般的手段。很明顯王安石這種做法徹底的推翻了傳統讀書人階層要的穩定政治,而且他這種改革的積極性,讓原先已經覺醒的知識分子都開始反對。

王安石變法的另一面:宋朝知識分子集團分裂,為國還是為家?

王安石畫像

於是王安石變法已經不僅僅是一場關於國家命運的變革了,反倒是與知識分子階層打了一場最為尖銳的內戰,保守派人物堅定地認為,國家再怎麼不好,但好歹也是國家,大家在穩定的秩序下還能活下去,但王安石變法是要打破國家原有的體制,最終迎來一個不確定性的未來,這些傳統的知識分子不允許有不確定性的未來,他們要的是穩定性。所以,傳統知識分子為了自己的飯碗,與王安石這些為了國家的命運尋求變革的人展開了惡戰。

  • 這場鬥爭從整個朝堂到整個地方打的非常的激烈,所有的讀書人各出奇招圍繞著宋神宗,打出了轟轟烈烈的招式。後來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經過了殘酷的鬥爭,王安石最終被打倒在地上,他最終沒能爬起來,文人相輕讓他感到絕望,傳統知識分子的保守也讓他無語凝噎。就這樣傳統的知識分子保住了自己的家,保住了他們的家天下,但卻丟掉了整個國家的未來。
王安石變法的另一面:宋朝知識分子集團分裂,為國還是為家?

宋神宗畫像

正因為如此,當年呂思勉先生評價宋朝的命運的時候,認為王安石變法,是一個很關鍵的轉折點,當年大家沒有真正撕破臉的時候,雖然國家很破舊有很多的問題,但大家還是努力的和氣生財,但王安石變法以後,整個知識分子階層徹底的分裂開來,他們對未來不抱希望,所有的人圍繞自己的利益而展開尖銳的鬥爭,家天下已經被固化,國家的未來將不復存在。


總結:

正因為如此宋朝,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太多的讀書人的擔當,那些有血性的讀書人,要麼被當作王安石給幹掉了,要麼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躑躅不前。後來的宋朝歷史就變得非常的尷尬了,所有的官員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生存,所有的讀書人在危機之中選擇了退卻,即使有李綱這樣的人物,他也只能老老實實的低調下去。所以後來的宋朝歷史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希望了,武將集團抬不起頭來,文人集團徹底失去了擔當,這樣的王朝實在是很難有復興的機會。

參考文獻: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第八十六》

《續資治通鑑·卷六十六》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