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隱退江湖,遵守誓言,從未授徒,卻是中華武學最高峰的見證者

他,隱退江湖,遵守誓言,從未授徒,卻是中華武學最高峰的見證者

一提起“江湖”,我們就會想起金庸老先生以及古龍筆下的“大俠”、“武林”“等詞彙,同時我們腦海中也會浮現出“騙子”這個詞彙,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武俠小說盛極一時。

於是市面上就出現了形形色色自稱江湖人士的所謂“高手”,但大多數都是一些趨利附勢之徒,打著“武林”“江湖”的旗號招搖撞騙、混吃混喝。我把這類統稱為江湖騙子,其實曾經的武林也很純潔。

李仲軒,師從唐維祿、薛顛、尚雲祥,江湖人稱“二先生”。他的三位師傅,都是當時武林一頂一的人物,好比如文壇上的李白杜甫之類的。

1915年李仲軒出生於天津,出身於一個官宦世家

。李仲軒從小酷愛武功,後因父親反對與父親斷絕關係,李仲軒最先拜唐維祿為師,跟隨其學藝,唐維祿俠肝義膽、同情窮人,嫉惡如仇、為民懲惡痞、孤身化解訛財案等諸多事蹟在北京南河地區廣為流傳。

他,隱退江湖,遵守誓言,從未授徒,卻是中華武學最高峰的見證者

他一生不收拜帖,不辦酒席,不讓學藝的人破費分文,徒弟全是賣苦力的窮人。自幼務農,早年就立下大志,決心學武,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為百姓聲討不平,幫助百姓。

李仲軒的第二位師傅是形意拳大師,武術家、尚氏形意拳創始人,尚雲祥師從李存義,後又拜師郭雲深,身材矮小,不足一米六,但卻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氣打,以及實戰武功威震武林,曾給大內總管李蓮英當過一段時間護院。

他,隱退江湖,遵守誓言,從未授徒,卻是中華武學最高峰的見證者

尚雲祥

據史料記載,尚雲祥學習形意拳之後,時常與人動手,但沒有人能和他一較長短。李仲軒拜尚雲祥為師時,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尚雲祥一開始不願收他,因為李仲軒拜尚雲祥為師時才十幾歲,而尚雲祥的大徒弟已經五十多歲了。

尚雲祥怕這樣亂了江湖輩分,所以不願受李仲軒為徒,但在唐維祿的勸導下,尚雲祥立下規矩,要求李仲軒終生不能收徒,免得亂了江湖輩分。李仲軒二話沒說,直接倒頭就拜,並在唐維祿的幫助下辦了拜師儀式。

李仲軒的第三位師傅叫薛顛男,字國興,河北束鹿縣(今辛集市)理順井人,少年時讀過幾年私塾,不久棄文習武,師從李存義、李振邦、薛振綱,是李存義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是尚雲祥的師弟。

他,隱退江湖,遵守誓言,從未授徒,卻是中華武學最高峰的見證者

薛顛

李存義認為自己這個小徒弟可以繼承自己的事業,並時常向人誇讚這個小徒弟,薛顛年輕氣盛,一次在山東客棧投宿時講論武藝,被師兄傅劍秋指出他不足的地方,薛顛初出茅廬,便要求與師兄傅劍秋比試,比試中薛顛棋差一招,輸給了師兄傅劍秋。

薛顛蒙受這樣的奇恥大辱,便不辭而別。到了山西,學習形意拳。當年的形意拳當真是名不虛傳,幾乎代表了中華武林界實戰高峰。

一直到十年之後,李存義去世,薛顛便回京,指名道姓挑戰傅劍秋,此時,指名要與傅劍秋挑戰。李仲軒曾在書中回憶,拜薛顛為師的經過。薛顛被傅劍秋擊敗以後,便去了山西,發誓要打敗傅劍秋。

先是拜了李振邦和薛振剛為師,後又經至五臺山潛修,又經一位一百三十歲、法號靈空上人的世外高人指點,學會了象形拳,其武功更是練到"神變"的程度。

十年之內,同門都不知道他的下落,於是向師兄傅劍秋髮起了挑戰。而作為師兄的傅劍秋也沒閒著,武功更到達高深莫測的地步,在水盆裡繞著走一圈,水就能跟著他拳的方向快速旋轉,形成漩渦,這種功力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他,隱退江湖,遵守誓言,從未授徒,卻是中華武學最高峰的見證者

作為薛、傅兩人的大師兄尚雲祥出面才避免了一場同門相殘,並由尚雲祥作主,讓薛顛接掌天津國術會。年輕的李仲軒見他這位小師叔如此狂妄,便提出與他比試,卻被唐維祿勸住。告訴李仲軒,你別看薛顛平時像個教書先生,面相慈善,可臉一沉,動起手來如妖似魔,是給形意門撐門面的大天才。

後又在唐維祿和尚雲祥兩位恩師的引薦下,拜薛顛為師。李仲軒天資聰穎,一點就透,三位大師更是對她傾囊相授,他見證了三位大師的生活、功夫造詣,令他找到屬於自己的武林之路,成就一代名師。

俗話說“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李仲軒從三十四歲便開始退隱江湖,在一家商鋪做著看門的工作,這一干便是近四十年光陰

70多歲時李仲軒遭遇車禍,醫生表示他的傷勢很有可能已經都下不了床,但四個月後他卻已能下床。85歲時,在外孫徐皓的幫助下,通過回憶的方式,一步一步還原當年武林的盛況,並在《武魂》上發表《逝去的武林》一書,在國內外引起巨大的反響,89歲時他去世。一生遵守恩師尚雲祥的誓言,從未收徒。

他,隱退江湖,遵守誓言,從未授徒,卻是中華武學最高峰的見證者

歲月枯榮,光陰似箭,歲月一點一點把前輩們留下的痕跡都磨平,甚至連同輩的好友也毫不留情,最後,僅剩了李仲軒一人,他成了中國武林最高的見證者、陪同者。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七十歲高齡仍然不改初心。由於李仲軒出身高貴,有一定的文學修養,所以在退隱江湖後,最大的貢獻便是寫出了轟動世界的

《逝去的武林》一書,同時也向世界傳揚了東方武術的神秘感。

也提供一定可供參考的歷史資料,書中指出《武穆遺書》確實存在,形意拳就是由《武穆遺書》一步一步演化來的。禪宗講修行,有兩個說法:悟後起修,先修再悟

我認為武術也是個道理,他,欲與師叔一戰,卻被師父打臉,之後,拜師叔為師,所謂一層修,一層悟,不修不悟,即修即悟。下了苦工,再一琢磨,一比畫,說不定立馬氣象一新,像禪宗祖師看花開悟,此生不負寶劍磨礪。最終退隱江湖,尊守師命,從未收徒,真正武術的集大成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