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路北區把準“民生脈”溫暖“百姓心”

路北區把主題教育與民生工作相結合,全力打造暖民心、解民憂、合民意的“三民工程”

把準“民生脈” 溫暖“百姓心”

老百姓的“煩心事”,就是要解決的“大事”。一次次緊鑼密鼓的部署、一個個力求實效的行動、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落地……路北區把主題教育與中心工作、民生工作相結合,凝聚起一股磅礴向上的力量,彰顯著路北廣大黨員幹部初心不改、踐行使命的忠誠與擔當。

“路北區作為市中心城區、百萬人口大區,在民生工程建設上承擔著重要責任。我們一定要聚焦民生、精準發力,讓百姓切切實實享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實效!”路北區委書記張秀新字字鏗鏘。“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自9月份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啟動以來,路北區堅持邊學邊查、邊研邊改,盯牢“服務群眾”這條主線,聚焦民生領域短板弱項和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全力打造暖民心、解民憂、合民意的“三民工程”,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用實際成效檢驗主題教育的“含金量”,將主題教育成果體現在行動中,溫暖在群眾心坎兒上。

●合民意,在站西片區創造奇蹟

驅車行駛在站西片區,大片拆遷後的土地和多個工地映入眼簾,大批的建設者和繁忙有序的施工場面讓人不禁憧憬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未來的驚世容顏。

站西片區位於唐山市區西部,坐擁唐山站,西臨長深高速,向北連接高新區,向南帶動豐南區,是唐山落實“一港雙城”戰略、推進“五區融合”的關鍵區域,也是唐山高標準打造的“城市門戶”。站西片區開發建設涉及城中村20個,村民1.96萬戶、6.63萬人。按照“政府主導、統一規劃、連片成方、集中安置”的工作思路,先行啟動實施9個村、涉及1.67萬人的棚戶區改造。

動遷,往往是城市建設中最令人“頭痛”的問題,但路北區僅用60天,就完成了4596戶村民的動遷,簽約率超過98%,拆除房屋面積46萬平方米。

創造這個“奇蹟”的“法寶”就是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按照民生項目優先原則,劃定4個集中安置區,由動遷村民擇優選定;按照“最好的地段、最好的規劃、最好的配套、最好的質量”“四最”標準建設回遷房,打消動遷百姓顧慮;創新制定補償方法,堅持把群眾作為改造工作最大的受益者,通過召開村“兩委”會、村民代表大會等,深入徵求村民意見,並組織區直相關部門進行專題研究討論,結合實際,創新制定主正房間數、宅基地面積兩種置換補償方案,給群眾選擇權,群眾根據自家房屋特點,自行選擇補償方案。

“政府處處為我們著想,無論是主正房置換,還是宅基地置換,村民都不吃虧。回遷區的位置非常好,規劃佈局很合理,小區環境也很漂亮。回遷方案做得特別細緻,從住房位置到公攤比例、配套設施、戶型等等,讓我們老百姓可以‘看’到自己的新家,我們特別認可。趕上好時候了,現在天天盼著早點兒搬進新房!”邊各寨二村村民齊子鐵滿臉笑意,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目前,片區開發各項工程快速推進,邊各寨回遷區年底前可施工至地上15層,馬駒橋回遷區年底前可施工至地上10層,賴旺莊、李官屯回遷區年底前可完成土方開挖作業;13條在建市政道路,已有11條實現主路貫通,片區基礎路網初步成形。

●察民情,民生事項行政審批時限壓縮50%

“原來需要20天辦完的手續,只用5天我們就拿到了批覆!這種工作的高效和為民的精神,必須點贊!” 路北區城中村(李官屯)棚戶區改造項目負責人李彪激動地說。

為加速“站西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的進度,讓百姓早一天住上新房,路北區審批局開通了延時服務“綠色通道”,加班加點現場勘驗,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站西美的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關於城中村賴旺莊、李官屯棚戶區改造立項手續辦理的相關工作,並及時完成了立項批覆。

像這樣的實例還有很多。路北區的黨員幹部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發展的全過程,貫穿到各個環節,聚焦審批環節最少、審批時限最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提質增效切實為百姓服務。通過精簡審批要件、壓縮審批環節,即辦事項佔比已達28%,在全市領先;涉及區本級投資項目審批的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行政審批局、環保局、消防大隊審批事項每個環節全部實施“5個工作日辦結制”,為項目工程在最佳時機開工建設提供了保障;推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聯審聯驗機制改革,實施專窗、全程代辦,實行容缺、延時、預約辦理和前期業務培訓等工作機制,堅持事不過夜,立項手續一路綠燈;充分壓縮審批時限,全面推行1天、3天、5天審批辦結制度,審批時限壓縮達90%,達到全市時限最短。

此外,路北區還將審批業務全部納入河北省政務服務網,實現了“網上申報、網上預受理、網上預審批”全流程網上運行,完成了互聯網審批改革向鄉鎮街道延伸,實現了網上審批直達基層;行政審批“最多跑一次”事項佔比達93%,落實“多證合一”,大大節約了企業和群眾的辦理時間成本。

今年以來,已完成站西片區項目、老舊小區改造等審批手續282個,全程環節和時限壓縮50%。這一切變化和成績的取得,既是踐行初心使命的最佳印證,也是對全區上下擔當作為的充分肯定。

●惠民生,促經濟發展讓百姓得實惠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城市產業發展直接決定著城市綜合實力,也關乎著百姓的就業和生活品質。

在主題教育的引領下,經過廣泛調研、客觀分析、綜合對比先進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經過深入思考,路北區確定了以項目建設為龍頭,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建成區、站西片區、西部經濟開發區為平臺,在調舊育新上持續發力,做強產業基礎,打造“以實體經濟為基石,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以科技創新為引導”的現代產業體系,以產業不斷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提速提效提質,爭當全市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總體思路。

一個個振奮人心的項目落地,見證著路北人在實幹中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付出:

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5G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正式簽約,這是自航天國軒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落戶路北區以來,雙方的又一次戰略合作,是全市在轉變發展方式、提速產業升級方面的一個重大項目;

唐鋼國際綠色冶金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落戶路北,總投資5億元的項目建成後,可容納工位1000人以上,企業業務規模將實現倍數級增長,預計利稅能力可提升50%以上;

唐山鳳城國貿中心項目於2019年9月開工建設,計劃2021年7月竣工運營。作為唐山市首個佔天不佔地的空中街區型商業,將有效帶動唐山市“夜經濟”發展。運營後,預計可實現年營業收入9.5億元,利稅2.17億元,安排就業9000餘人;

全市首個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園區試點項目唐山央金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園區項目,一期工程已於2019年9月底開工建設,二期工程計劃於2020年啟動,兩期工程全面運營後,預計可實現年營業收入2.5億元,年貢獻稅收547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10個。

路北區堅持高質量發展,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理念,把宜居宜業放在優先位置,堅持精準規劃、精品建設、精細管理,進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突出路北特色,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城市發展的顯著變化,收穫更多的實惠。

解民憂,鄉村振興改變百姓生活

從前家門口蚊蠅聚集、髒亂不堪的臭河溝竟然能變成風景宜人的景觀帶,望著眼前清水流淌、青石護坡的景象,韓城鎮北韓莊村村民張立感覺“像做夢一樣”,說起這裡的變化就會笑得合不攏嘴。他說覺得現在“特別幸福”,而張立的幸福生活就源自朱龍河治理。

路北區韓城鎮的朱龍河發源於龍灣子村,途經韓城8個村莊,全長11公里。隨著唐山進入快速城鎮化階段,穿城而過的朱龍河缺少基礎配套設施,被任意排放的工業汙水、畜禽養殖糞便和居民生活汙水包圍,加之源頭斷流,朱龍河成為了困擾沿岸村民生活的“龍鬚溝”。

民之所想、政之所向。2018年路北區啟動朱龍河河道清淤及汙水管網工程。今年,“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路北區黨員幹部再鼓幹勁,投入2500萬元對朱龍河河道進行改造提升。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從河道清理到河岸護坡,從兩岸綠化到重點節點美化提升,朱龍河河道及周邊徹底變了模樣。如今,這裡水清岸綠、景色宜人,一條貫穿韓城南北的生態走廊呼之欲出。

朱龍河的變遷只是路北區堅持生態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今年,路北完成改廁6717座,超額完成市達任務的134%;農村日常生活垃圾由保潔公司進行收集和轉運,市場化保潔機制不斷完善;完成12條連村路工程建設,修建路面10192米,村莊主副街道硬化20.3萬平方米;治理村莊坑塘89處;搞好村莊美化、亮化,促進村容村貌提升。

●暖民心,棚戶區改造如火如荼

“用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住上新樓房了!住了多半輩子平房,老了老了還能住上樓房,真是有福啊!”

“過去住平房時,你都不知道有多難,冬天屋裡冷,夏天更難熬,尤其下雨天,滿街筒子都是水,出來進去那叫不方便,這下好了,政府搞的這個棚戶區改造真是太好了!”

……

初冬時節,寒風瑟瑟,但路北區缸窯辦事處“秦黃下”棚戶區改造區域卻暖意融融。有些百姓會不時去回遷區和拆遷區的小道上走走,遠遠地望著自己未來的“家”。

缸窯街道地處市區的東北部,基礎設施陳舊、市容環境落後,是唐山市傳統的老工業區。特別是境內的“秦黃下”區域,缸窯路以東,北郊水廠以南,開平界以西,龍源瓷廠和明華樓以北,總佔地1085畝,涉及住宅1248戶,是市中心國有土地上最大的老舊平房聚集區,嚴重影響了城市整體形象。這裡的群眾對改善環境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願望十分強烈。

“秦黃下”區域棚戶區改造,是改善城區東北部區域整體環境和優化民生的重大決策部署。政府關注,百姓期待,路北區委、區政府及缸窯辦事處深感重任在肩!

8天時間,初步完成了原計劃20天完成的入戶摸底調查工作,累計入戶調查3800餘次;

為了把政策制定好,確保民心工程得民心,指揮部邀請市住建局危改辦,區徵收辦、社區辦、國土分局、規劃分局、城投、居民代表等召開研討會、座談會10餘次,詳細研究制定徵收補償方案和回遷安置方案;

為打消群眾對回遷時間過長的顧慮,研究決定將信德鍋爐廠、清源環保機械廠和石膏匣缽廠作為回遷房建設區,提高回遷房建設效率。

“1162戶,近30萬平方米,28棟高樓,明年有望回遷!到時候,這兒的老百姓得多高興!”站在“秦黃下”棚改回遷區大門口,路北區區長倫紹金憧憬著。

不只“秦黃下”,今年,區財政投入超過11億元,強力實施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為主的“三改一通”工程,5676套棚戶區住房、51個老舊小區和54.2萬平方米既有節能建築改造,49條背街小巷整治和17條斷頭路打通工程,使人居環境大幅改善,城市形象顯著提升,居民出行更加便捷。(記者劉琿 通訊員張玉壘)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