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招投标,能否成为斩断“围标、串标”行为的利刃?

近些年来国家颁布了关于建筑工程招投标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但由于一些人无视法律的权威,导致实际管理执行中存在障碍,使得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监督主体只侧重于形式和程序的监督,对实体性内容往往很难深入。加之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比较隐蔽,一般难以发现。即使发现了,往往实施经济处罚的多,追究法律责任的少。违法违规行为付出的风险成本低,而获取的收益高。受利益驱动,必然会有人铤而走险。

招投标市场主体包括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以及中介机构的一些人员,在进行招投标活动中,难免会被一些关系、势力以及金钱所左右。由于建设工程产品采购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招标人、代理人、评标专家委员会等),并且建筑产品招投标的某些内容及过程需要保密,客观上造成了不便于社会监督,减少了投标人因为虚假信息导致投标失败的风险。

虽然依托有形建筑市场,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对投标人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核审,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全国统一信息平台整合工作滞后于现实监管需要,也给“暗箱操作”者提供了机会。而且诚信体制还不完善,市场主体缺少行业自律,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不当得利,常在招投标中进行丧失职业道德的不诚信行为。

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电子招投标已成常态,我国各地对招投标代理、施工企业、评审专家等各方招投标主体的信誉、业绩建立数据库,现已初具成效。电子招投标可以对招标过程进行有效记录,对违规过程进行追查。对一些有负面影响的,围标、串标的投标人实行了“黑名单”制度,一票否决,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

总之,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维护建筑市场竞争的公平、公开、公正性,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开局似乎还不错,希望能够越走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