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红军,这比什么都珍贵!”

“我是老红军,这比什么都珍贵!”

1984年3月的一天,

一位身着老式军装的老人来到宁化县,

寻访一位叫卢林根的老战友。

这位老人叫孔俊彪,

是宁化籍四位开国将军之一、

原兰州军区副政委。

他1933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4年参加长征离开家乡,

离家已经整整50年了。

“我是老红军,这比什么都珍贵!”

孔俊彪将军戎装照

将军寻访的战友卢林根,

与他同是城关角头街人,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起走上长征路。

部队到遵义后,卢林根负重伤。

他在弥留之际对将军说:

“俊彪,你若有命回到家乡,

一定要告诉我的家人,

我是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点的!”

由于战情紧急,

他交代后就被当地的老乡抬走了。

今天将军50年后第一次回老家,

他要兑现当年对战友的承诺:

找到卢林根的家人。

“我是老红军,这比什么都珍贵!”

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

令人惊奇的是,

地方干部居然找到了卢林根本人!

但老人闭口不谈自己当过红军,

而是让他的女儿马上抓来

一只小狗和一小筐大薯,

并自言自语地说:“他最喜欢这两样了。”

“我是老红军,这比什么都珍贵!”

在跟随县武装部的同志到达招待所后,

孔将军和卢林根四目相望,

互相从头到脚反复打量。

过了许久,卢林根终于开口了:

“您好啊,您命大福大衣锦还乡了。”

孔将军也激动地说:

“您更命大福大还活着。”

“我是老红军,这比什么都珍贵!”

宁化老照片

原来,参加革命之前,

孔将军和卢林根都在宁化城关当店员,

之后一起加入当地工会组织、

少共先锋青工队,共同走上革命道路。

他们是亲密战友,又是老乡,亲如兄弟。

“我是老红军,这比什么都珍贵!”

宁化老照片

1934年10月,孔俊彪、卢林根跟随部队

踏上了前途艰险的万里征途,

他们所在的红八军团担任全军的右后翼,

掩护军委第一纵队前进。

卢林根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战斗中

被敌机炸伤了腿,身上数处受伤,

但他依旧带伤坚持行军、战斗,

并于1934年11月参加了

悲壮惨烈的湘江战役。

“我是老红军,这比什么都珍贵!”

宁化城郊乡连屋村,这幢土墙瓦房,卢林根曾居住多年。

身受重伤的卢林根坚持到

遵义境内的马头山时,伤口化脓恶化,

他知道自己的伤势很重,

无法继续跟随部队前进了,

于是不得不跟一路伴随他的孔俊彪道别,

由后续部队安排在当地一户贫农家养病。

没想到,他们这一别就是50年。

据卢林根老人回忆,遵义一别后,

当地老乡把他抬到山里一个草寮子里,

他全身伤口感染化脓,发高烧,

臭味难闻,昏迷不醒,多亏当地穷乡亲,

用茶水替他洗伤口,拿稀粥番薯喂他。

“我是老红军,这比什么都珍贵!”

卢林根在连屋村盖的一幢老房早已倒塌。他的女儿马月娥三姐妹扒开草丛,拿起留存的瓦片细细端详,心生感慨。

后来敌人搜山,乡亲们多次将他转移。

最困难时,为了不连累老乡们,

他几次想一死了之。

可是一想到家人、一想到战友,

卢林根又咬牙挺了过来。

伤情好转后,他到处打探红军的消息,

想找到部队,可是哪能找得到呢?

他只好沿着红军部队走过的路,

沿途乞讨,替人家挑东西、做短工,

途中又患上疟疾,骨瘦如柴。

经过两年多跋山涉水,才回到宁化老家。

解放后,卢林根从未对组织说起

自己当过红军的事,

也没有向他人谈及此事。

直到孔将军找上门来,

他才将这段尘封的往事说了出来。

“我是老红军,这比什么都珍贵!”

“我孔俊彪证明卢林根是老红军,

我的战友,他在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和长征途中的无数次战斗中,

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

他是有功之臣。”听了卢林根一番话后,

孔将军激动地说。


随后,孔将军又关心过问了

卢林根的生活状况,

并叫随行人员给卢林根300元钱。

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笔钱不是小数目,

当时宁化县一斤蔬菜才几分钱。

卢林根不肯收,他说:

“你不要给我钱。你当官了,战友情没变,

50年前在遵义我临危时拜托你的话,

还一直放在心上,我实在感动,

有你证明我曾是红军战士就行,

今后我就能挺起胸,

光明正大地告诉人们‘我是老红军’,

这比什么都珍贵!”说到这里,

卢林根双手捂着满是皱纹的脸泣不成声。

孔将军离开宁化后,

宁化县委确认了卢林根失散红军的身份。

“我是老红军,这比什么都珍贵!”

宁化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

革命战争年代

老一辈结下的同志情、战友情,

革命前辈低调、忍耐、顽强的意志品格,

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弘扬和传承。


(来源:人民网 | 资料整理:三明市委办公室、三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