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全文首發於公眾號:福桃九分飽(futaojiufenbao),關注福桃,帶你吃得更香。

終於!

帶著對武漢美食的嚮往,帶著對豆皮面窩蛋酒糊湯粉的渴望,帶著一盒健胃消食片……

武漢我來了!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剛到武漢的飽妹,一開始感受到的,不是“長江大橋走三遍”的三鎮之大,不是“中國硅谷”的光谷之絢,而是…… 一!頓!暴!擊!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坐公交車,感受到的是司機一級方程式賽車式的速度。更可怕的是,師傅不停呼喚“有下的沒?有下的沒?”你剛剛遲疑五秒,正打算下車,下一句已經蕩氣迴腸“沒?走!”(錯過下站的我風中凌亂,武漢的一站地簡直夠北京五六站!)

打車,電話那邊幾乎是用吼的,一個大叔的靈魂三連擊:哪裡撒?哪裡撒!你到底帶(dái)哪裡撒?

點餐,排著隊伍到櫃檯口,阿姨頭都沒抬,一句“七莫斯”硬邦邦砸過來,嚇得飽妹一哆嗦,手機差點掉地上。

吃飯完全不需要講話,你就是一個小型的信息中轉站,只要五分鐘,就能夠知道隔壁桌爹爹前幾天和“柺子”們打牌輸了多少錢,斜對過嬢嬢家的小孩這次考了多少分......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武漢人也太兇了吧!

可是住了幾天之後,彷彿像玻璃渣子裡找糖一樣,飽妹漸漸找到了武漢人兇巴巴表面背後的溫柔:

上出租車,司機師傅用一張有點可怕的笑臉跟我介紹:黃鶴樓冇得好,來武漢最重要的是過早。

搞不清楚圓粉寬粉,剛剛還對我愛答不理的阿姨,突然耐心傳授武漢米粉的講究。

聽多了隔壁餐桌武漢話學習班,飽妹發現武漢話還是頗有萌點,孩子叫做“小毛毛”,本地敬語“nia”(您家)聽起來特別客氣,做事就會“鉚起搞”,聽著就風風火火……罵人的那句“你個紅心苕”,要是理解成“你這個紅心小紅薯”,也變得頗有可愛之處。

易中天老師說得好,武漢人,其實就是吃軟不吃硬的可愛人啊!

連過早也是如此:

油餅包燒麥看起來奇葩,裡面卻藏著武漢人的七巧玲瓏心;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牛肉粉看起來重油重辣,吃起來滑溜溜軟嫩嫩,就像是武漢人的俠骨柔腸;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熱乾麵看起來粗糙的熱乾麵背後,麵條要加蛋清做,芝麻醬要用白芝麻,蘿蔔丁不能用榨菜代替,三錢小磨香油拌起來才能面香四溢……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武漢過早有多好,今天,飽妹就帶你來看看......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才飲糊米酒,又食牛肉麵

生煎包、豆腐腦、歡喜坨、糯米包油條

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狼吞虎嚥不掉渣

一個輕描淡寫的“過”字,實則暗藏雄渾高深的內功。香港食神蔡瀾將這座城市譽為“早餐之都”——“處處的早餐文化,因生活優裕而處於消失之中,武漢的街頭巷尾還在賣,我將之冠上‘早餐之都’。”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中山大道頂好牛肉粉

溫潤鮮香,五花八門,武漢的過早大概有多少種?

沒有人做過準確的統計,但都心領神會,走遍全國各地,大概只有這座城市的早餐可以每天不重樣。獨有的包容氣質,濃郁的市井風情,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忠實的擁躉。

如果你是甜食黨,這裡有豆腐腦、糯米包油條、發糕、米粑、剁饃、蛋酒、酥餃、歡喜坨、桂花糊米酒。如果你喜歡熱油煎炸,細火慢烤,這裡有面窩、油條、油餅、汽水包、燒餅、生煎包、糯米雞、油香、豆皮、豆絲、煎餃、油酥餅、雞冠餃。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渣家路何嫂糯米包油條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大成路煎包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天聲街汽水包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三鎮民生甜食館歡喜坨

如果你酷愛蒸食的原汁原味,這裡有燒麥、小籠包、湯包、蒸餃。如果你對粉面情有獨鍾,那就有太多的選擇,熱乾麵、牛肉麵、炸醬麵、涼麵、拉麵、刀削麵、鮮魚糊湯粉、酸辣粉……熱辣爽口,酣暢淋漓。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嚴氏燒麥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袁大頭包子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天聲街徐記鮮魚糊湯粉

如若深入這座城市,你還會發現,多樣化只是它過早的A面,最動人的清晨之光,還有那飽含生活氣的熱鬧。人流如潮,邊走邊吃;煙火恣意,熱氣氤氳;人聲鼎沸,情緒高昂。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掀開黎明的薄紗,一首行雲流水的歡樂頌便緩緩淌於三鎮。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手裡墜千斤,腳下步生風

左太婆,右爹爹,人流有夾縫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江湖多少事,都在過早中

武漢每天有多少人外出過早?

以一半的城市總人口來算,大約500多萬人。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他們深諳每條大街小巷的早餐種類,知道每家店面人流最多的時候。他們對早餐的搭配各有心得,蒸煮炒煎炸全到碗裡來。他們對自家樓下的早餐店迷之自信,吃遍三鎮都沒這裡好。外人難以理解為什麼頂著烈日、吹著寒風都要排隊的場景,卻是

這座城市隆重和熱鬧的開場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武漢的過早江湖裡,沒有那麼多講究,平民化、接地氣,好吃沒架子。

每天早上,雷打不動地蹲在路邊,眼含一團團熱氣,將一天的精氣神統統都裝進胃裡。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幾乎全國都有賣的紅色塑料板凳,在這裡是神一般的存在,它成為一家早點攤是否紅火最直觀的判斷。

路邊街角,板凳當桌,呈現的是舌尖上的江城,豆皮、燒梅、牛肉拌麵、面窩、糊湯粉……它們熱氣騰騰,和清晨的空氣交織縈繞,喚醒每個匆匆而過的路人。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這座城市的節奏不算特別快,但過早的風馳電掣卻不輸全國任何一個地方。灶上煙火,鍋裡濃湯,手裡香氣無形,腳下步步生風,每天清晨,大街小巷邊走邊吃的人,成為城市裡最別樣的風景。

這似乎是隻有生活在武漢的人才會的絕技。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男女老少,狹路相逢,突破躲閃,快步小跑,間接交換各自碗裡的味道。左手持碗,右手握筷,一陽指勾起豆漿、面窩、糯米雞、歡喜坨,狼吞虎嚥,勝似閒庭信步。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更高級的選手則是正面硬剛滾燙的湯水,不管是汁水充盈的湯包還是熱辣辛香的牛肉麵,穿街過巷,一碗端平,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上演一場場匆忙的生活秀。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熱氣渺渺,舞勺弄筷。

嗦完一碗麵條要多久?

人狠話少,口味霸道。

叼角老店,心高氣也傲!

武漢的過早還透著一股“蠻勁兒”,這是熱鬧的高潮。

一碗醬汁濃郁的熱乾麵,30秒嗦完,哧溜哧溜,還沒有進店,倒先聽見此起彼伏的聲音。炸到金黃乾枯的面窩,用一根筷子串起,兩口一個,才叫嘎嘣脆。重油燒梅要配滾燙的紅花茶才解膩味兒,茶水紅亮,微苦回甘,咕嚕幾碗,舒坦得很!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蔡林記熱乾麵,它是武漢為數不多采用黑芝麻醬的麵館。有人喜歡,也有人堅持黃芝麻醬才算正宗。

至於食客和老闆的交流,更是給武漢的清晨注入一股鮮活之氣。字字如釘,醍醐灌頂,猶如一場撕架——“師傅,莫把蔥,打包帶走!”“芝麻醬多搞點咧,你屋裡滴沒以前香了!”

過早,還是武漢人的信息聚散地。

家長裡短,花邊八卦,都在這裡口耳相傳,暗暗領會。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早點攤的店主們當然也不會缺席,鹼面拎得眼花繚亂,漏勺舞得虎虎生風,不鏽鋼、老瓷碗,一幕暮激烈的“碰瓷”現場。還有,老杆們的怪脾氣,人狠話不多,口味很霸道,一碗油澤飽滿,分量紮實的豆皮丟在檔口——“把給你七就行了!”

這是老字號才有的底氣,不過,武漢人受得住,畢竟過早大於天。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熱油翻滾,煙火撲騰

一餐蒸煮煎炸,三鎮活色生香

生活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武漢過早的熱鬧還在於騰騰的熱氣兒。

老饕們最懂食物最好吃的時刻,就是那剛出鍋的一剎那。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熱油翻滾,煙火撩人,青山的羅氏面窩完成一場洗禮。週記豆皮的臊子濃煙繚繞,香氣撲鼻,喚醒每個食客內心的雀躍。糧道街的趙師傅拿起筷子戳破金黃的油餅,塞下四五個熱氣撲騰的燒麥,全程不用5秒鐘。丁字橋的武鍋小籠包,剛出爐的熱氣封住狹小的門口,為了這股濃香,男女老少,匆匆趕來。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雪松路的金焱牛肉粉淋上滾燙的澆頭,它是西北湖金融街高大上的背面。天聲街的老漢口汽水包等來第一鍋出爐,來回旋轉,左右翻面,一招一式都是生活的樂趣。吉慶街的四季美,輕攏慢捻抹復挑,滿滿一口最銷魂。渣家路的何嫂糯米包油條,熱氣充盈,香味撲鼻,那是滋味多變的酥脆鹹甜……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對於這座將“過早”看得和過節同樣重要的城市來說,早餐的熱氣便是一天最溫暖的開始。

無論寒冬酷暑還是陰晴不定,無論興致高昂還是情緒低落,過個早,一切都好。

熱鬧鮮活的早餐背後,浸潤著武漢人的性子和習慣,還有一座城市的基調。

湖泊密佈,熱氣籠罩,南北交匯的火爐,急躁是市民的天性;碼頭城市,快意江湖,當年做熱乾麵的小販,賣的就是“邊走邊吃”。

跟武漢相比,全中國的早飯都不值一提

漢陽桃花街,早餐的香氣和第一縷晨曦相映成趣,老街驟然有了生機。

九省通衢,大江大湖,東西南北的風味在這裡交融聚合,落地生根;夏天燥熱,黑汗直流,逼仄的蒼蠅館子透不過氣,坐在外面那才叫涼快……

很多人,只有在武漢,才會找到過早的愜意和隨性。春夏秋冬,生活日常,過早的兜兜轉轉,將人的味蕾撩撥的活力四射。熱鬧繁華、煙火市井的城市,一切,都是因它而火熱。


微博:『@是飽妹吖 』有更多吃喝日常~

微信:『福桃九分飽(id:futaojiufenbao)』有一手美食推薦。

福桃九分飽,專注於最接地氣的美食報道,探索一切帶勁的美食,對雞鴨魚牛羊、零食點心酒糖茶有較深入的研究,還時不時對社會熱點進行爆炒亂燉式解答。

聽說,關注福桃九分飽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