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從樂山城區出發

經凌雲路到九峰鎮

幾十分鐘的車程就到嘉華水泥廠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在廠裡上班,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對於上世紀30年代末建成的水泥廠,被親切地稱為“爺爺輩兒”的水泥廠,那時候的嘉華在水泥業內始終充滿幾分傳奇色彩。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1940年選址樂山的馬鞍山,初名“華嘉水泥廠”,1941年8月改稱“嘉華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也稱嘉華水泥廠。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水泥修建至1942年11月投產,為四川省最早的水泥廠。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並於1943年5月成功註冊“山”牌商標專用權,而且“山牌”商標一直沿用至今。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水泥廠最輝煌的時候莫過於1953年被收為國營。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1976年5月,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新創的G級特種油井水泥,填補了國內的空白,質量達到國際水平。後被授予“首創我國六千米超深井”的榮譽。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水泥油井產品除滿足國內各大油田需求外,還遠銷東南亞、中亞、非洲等海外市場。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水泥廠巨頭!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那時候能在嘉華水泥廠有份工作是很讓人羨慕的事情,整個廠區和生活區鬧熱得很,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一位退休老職工回憶說。

那時候流行廠裡辦社會。廠裡面,幼兒園、學校、醫院、電影院應有盡有。有不少人在這裡從幼兒園到初中,都是讀的嘉華子弟學校。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小時候,誰家孩子被別家孩子欺負了,家長在上班的時候通個氣,或者帶上門去告個狀,調皮的孩子免不了一頓“筍子炒肉”。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畢竟都是一個廠的,抬頭不見低頭見,自家孩子出去搗蛋,家長不做點啥“措施”實在抹不開面子。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那時候廠裡的房子樓間距窄,只要聽見誰家孩子嗷嗷嚎叫,就知道肯定又被收拾了。

廠礦子弟們獨特的—青春回憶

那些年綜合大樓的歌舞廳跳舞,底樓卡拉OK廳唱歌,大樓外面小孩子一起耍過的遊戲。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大字貓、警抓匪、大冒險等等,不過最喜歡的應該還要數夏天下河游泳吧!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和小夥伴們一起滿廠追逐打鬧, 是當初最年少的青春。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那時,廠裡修了一個大電影院,可以在裡面看電影是多麼的驕傲。如今電影院的位置棚改後變成了現在的新小區。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記憶中王麻辣、周抄手、康鴨兒是一輩子思念的味道。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現在聞名樂山的小向麻辣燙,那時還在水泥廠裡的菜市擺攤,如今在嘉州長卷天街,晚上稍微去遲了一點點,可能還會沒有位置了。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時代更替,現如今只剩下回憶

路牌依舊,廠房還在,停工已久的廠區雜草叢生。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聳立在廠房間的設備鏽跡斑斑,閒置已久的機器蒙上了厚厚的灰塵。雜草掩蓋了當時的模樣,但依稀能夠感受到它們曾經擁有的輝煌吧!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被封閉的廠區大門,破敗的老廠房,破漏的屋頂,還殘留著歲月的痕跡。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剝落的牆體是充滿滄桑的歷史積澱,靜靜的感受過往的歲月留下的印記,崢嶸歲月就是它的勳功章。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或許,它原本只想成為一代又一代的避風港,卻敵不過命運的安排。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隨著時代的變遷,嘉華水泥廠幾經變革

自生產線搬遷停工

剩下的就是廠區的空殼

和一去不復返的回憶

但這些回憶將成為當初的廠礦子弟們

永久珍藏的青春

嘉華不止有水泥廠,還有一代樂山人的青春記憶…

對於嘉華水泥廠

他們有話要說:

@沙棗樹:嘉華廠祖孫三代都在此工作、生活的大有人在;兩代人的更不計其數。本人就是生在嘉華、長在嘉華、工作在嘉華,最後退休也在嘉華。嘉華--這個有太多太多記憶的地方……

@如果有尾巴:小時候幼兒園和小學都在水泥廠讀的,綜合大樓底樓卡拉OK廳裡和電影院裡和同學一起跳過舞,幼兒園的照片還留著在,現在回去看到每次都覺得很淒涼。

@兵哥:在嘉華水泥廠奮鬥了20多年,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貢獻給嘉華廠了,一片瓦都沒有留下,只有滿滿的回憶!

@斧頭:嘉華水泥廠給了我們太多的記憶了,我從小在嘉華長大後來工作,直到退休。小時候記得廠門口三叉路口處有個石碑,老廠門口有供銷合作社,搬運站,進入廠區有個理髮店,蘭球場,木工房,食堂禮堂,茶園,荷花池,最盼著的是每週一次的壩壩電影,到後來把廠名都改成了紅旗水泥廠,後來有了燈光球場,工礦貿易公司,電影院,職工澡堂也漂亮了,老窯子的考紅薯真好吃,以前進城座船是唯一的交通,燈光球場是我們最喜歡的運動場所,值得記憶實在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