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邏輯看清明年的A股

三個邏輯看清明年的A股

在投資過程中,投資邏輯越清晰就越會靠近事實真相,所以今天我們通過三個邏輯來分析A股市場,以便更好地確定投資方向。投資有時就是捅破自己思維的窗戶紙,然後穿過思維的隧道,將悲觀與樂觀獻祭給客觀,從而讓投資昇華。

一、貨幣邏輯

信用貨幣時代,尤其是信用貨幣爛溢時代,要看清投資的邏輯首先就要看貨幣投放量,其次看貨幣要流到哪裡去,這兩個基本脈絡清楚了,我們對國際國內金融市場中的各種標的未來收益率曲線就會認識更清晰,就會更好地選擇投資方向。

今年以來,美聯儲已經三次降息+大規模回購+大規模擴表,短期內向市場投放了巨量貨幣;歐央行今年也降息+QE,繼續延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中國去年底至今年也大幅度降準,且目前通過降低中期借貸便利與逆回購利率來調降市場實際利率;日本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創一年最低,GDP年率增長僅為0.2%,預計後期QE的可能性也大幅提高;而今年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土耳其、俄羅斯、巴西、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一些國家也都普遍降息。

2019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先後不同程度走上了寬鬆貨幣之路,而這一寬鬆進程在2020年還會繼續延續,這是由當下全球經濟增速繼續下滑所導致的,也是由美歐金融市場目前的高風險所決定的。

中美歐三大經濟體的貨幣寬鬆,以及日本後續的寬鬆,將會烙平全球主要債券市場收益率,尤其是安全資產的收益率會逐步走低,銀行存款利率、貨幣基金與國債等的收益率都會逐步下降,低風險中高收益產品會越來越少,全球將會出現資產荒。

歐日央行的負利率政策以及歐日債券負利率的出現就是典型的代表,這就逼迫國際資本流向高風險高收益市場,但是美歐當前的股市泡沫化傾向越來越濃,風險與收益越來越難以平衡,國際資本又會流向哪裡呢?

一些國家主權基金與鉅額國際資本正在努力尋找新的國際避風港,而當前這個重要避風港非中國莫屬,為何?因為中國金融市場的收益率並沒有發生明顯的扭曲,除了房地產以外,其他資產尚未出現泡沫問題,這就使國際資本向中國靠岸,關鍵在於中國自己想不想開門納客而已。

也就是說全球貨幣溢出效應已經導致美歐日安全資產收益率嚴重偏低,且造成股市、債市等泡沫現象,為了規避風險並加強跨國資產配置,這些國際資本未來會湧入中國,這既是國際貨幣運動的邏輯,也存在美歐債務危機轉嫁的邏輯,這裡有機遇也有風險,這就要看中國自己的智慧了。

二、中國由商品市場開放過渡到金融市場開放

2000年以後中國主要放開的是商品市場,既經常賬戶開放,所以中國的進出口貿易與實體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過去中國的金融市場是有限開放,這是由中國金融體系比較薄弱所決定的。

當前改革進入到深水區,金融供給側改革要求中國加快金融開放時,這必然會給中國A股市場帶來發展機遇,當然這個機遇是雙向的,如果我們處理不好內外資的關係,沒有分配好資本市場這塊蛋糕,那麼未來中國金融市場的風險就會擴張,甚至會被外資獵取鉅額金融利益,但是國際金融市場的叢林法則決定了狼終究是會來的,虎也會來,這就需要頂層智慧了。

今年國內金融市場開放的速度比較快,一個方面是自身的要求,另一個方面主要是來自於美國的壓力。中國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期貨、壽險外資股比限制,目前已經提前至2020年。以證券業為例,2020年12月1日起,中國證監會將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所以日前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說:“2020年,我認為繼續是外資流入中國的大年。”

金融開放,引流國際資本,這會給中國帶來一個階段的經濟增長期,資本市場也會出現一個上升週期,這對於A股市場來說是利多因素。隨著明晟、富士羅素、標普道瓊斯指三大指數以及其他國家重要指數不斷擴大中國A股因子,中國金融賬戶的開放會為國內股市迎來一個上升波段。所以我今年雖然不斷撰文看淡下半年行情,但是一直堅持股市半倉配置,這主要還是為中長期投資做準備。

之所以半倉操作,是為了規避美歐的股市風險。明年全球金融市場的主要風險就是來自證券市場,如果美歐股市的牛市行情明年折戟沉沙,那麼必然會殺國內的風險偏好,內盤也會有一個殺估值的過程,存在一個先跌後升的過程,所以在風控問題上還是要平衡一下,要留些餘地。

三、國內資產荒與金融化邏輯

隨著國內剛性兌付被打破,信託以及銀行理財等低風險高收益產品會逐漸淘汰,剔除短期波動邏輯,而從中長期來看,國內資產荒的情況也會逐漸嚴重,這也會逼迫國內資本未來向股市等高風險高收益產品傾斜。

今年我國的債券違約數量和規模都創出歷史新高。以A股為例,Wind數據顯示,今年A股共有27家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出現違約,涉及55只相關債券,違約時總計餘額為415.46億元。其中永泰能源、*ST鹽湖、*ST康得、東旭光電共6家發生的債券違約時餘額均超20億元,規模較大。此外還有*ST龐大、ST銀億等違約餘額在10億元及以上,而其餘16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數量和規模都相對較小。總體上今年上市公司債務未能如期兌付頻繁出現,刷新歷史高點。這也說明國內債券市場的違約壓力在增加。

隨著房地產業的去槓桿化,預期債券的違約現象會逐漸向銀行理財產品傳導,這些問題都會給國內資產荒增添新籌碼,這會強迫市場投資者逐漸迴歸證券市場。

中國當前正處於後工業化時期,這個時期由於工業化與城市化一些先期資本的累計,資本的衝動會使社會金融化的現象不斷加重,這也是國內前期金融化出現嚴重問題的主要原因,隨著國家當前加大對金融化的管理與負面出清以及對房地產業的去槓桿,國內投機資本可選擇的市場也並不多,未來伴隨貨幣供給提高與市場利率的逐漸下調,國內資本還是要回到證券市場中來,所以未來A股市場是有上升邏輯的。

外資來到中國不是來吃素的,而是來吃肉的,所以明晟、富士羅素、標普道瓊斯指等國際指數會優選國內有質量的股票,優選A股的核心資產,這會使國內核心資產估值上行,因此內外資本會在國內核心資產上形成合流,這是國內投資者應該高度重視的問題。

綜合上述邏輯,應該很清晰地看到A股市場的核心資產未來是有行情基礎的,所以投資者需要加強A股核心資產配置,亦或加強對A股核心資產比較側重的ETF指數基金配置,以爭取市場超額回報。(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