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10 位肤色各异、国籍不同的客户代表敲响铜锣,张扬许久,阿里巴巴终于重回香港。

没有马云的香港上市

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09988.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盘187港元,首日收涨6.59%,

在资本市场几进几出的阿里巴巴,这次回港上市手法老派又不失新潮。和2014年赴美上市一样,客户代表们被请上舞台其敲钟。新潮的是,2014年的 8 位客户代表中有 7 张中国面孔,且都来自电商行业,时隔五年,香港敲钟的代表换成了10 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合作者,用以折射阿里巴巴的全球化和业务多元化。他们有新加坡电商创业者、土耳其母婴电商创始人、马来西亚智能农业系统工程师等,所在领域则涵盖云计算、金融服务、物流、物联网、本地生活服务等。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现场用三个感谢表达上市的心情:首先感谢阿里巴巴的客户的支持和陪伴;其次感谢香港和港交所,因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改革,使阿里巴巴在5年前错过的遗憾今天能够得以实现;最后感谢时代。

阿里巴巴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此次,阿里巴巴全数使用7500万股普通股新股的超额配股权,以发行价每股176港元计算,总募集资金额达1012亿港元,成为港股历史上第三大新股,仅次于友邦保险、工商银行,同时也是首个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并创下了2019年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股发行记录。

赴港二次上市后,阿里巴巴股权结构为软银持股25.2%,董事、高管群体持股8.8%(马云6%,蔡崇信1.9%),原大股东Altaba(原雅虎)降到5%披露线之下。

在招股书的致股东信中,张勇重申了阿里的战略目标: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创造1亿就业机会和帮助1000万中小企业盈利。为达到这个目标,阿里巴巴将推进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战略。招股书显示,阿里巴巴此次IPO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驱动用户增长及提升参与度、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持续创新三个战略方向。

张勇表示,香港上市是年轻的阿里面向未来的一个新起点,阿里巴巴即将开启创造未来的一段新旅程。

马云并没有出现在现场,仅通过视频亮相。张勇在现场称马云正在非洲。在去年9月10日那封《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中,马云表示:“我可以向大家承诺的是,阿里从来不只属于马云,但马云会永远属于阿里。”

“还乡”不易

这是阿里巴巴第二次登陆港股市场。

2007 年,阿里巴巴集团曾将旗下B2B业务在香港上市,募资 116 亿港元,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当时的B2B业务是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现金牛,为淘宝网、阿里软件、支付宝和中国雅虎四个业务“输血”。不到一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再加之市场担心2B业务要不断输血亏损的2C业务(即淘宝),阿里巴巴股价一路下滑至破发,2012 年,阿里巴巴宣布私有化并完成港交所退市。

2013 年,阿里巴巴再次赴港寻求集团整体上市,但因在港交所严格遵循着上市公司股票投票权一视同仁的原则,手握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方案的阿里在港交所门口徘徊许久,被拒之门外,遗憾远走纽交所。

2014 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募资 250 亿美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IPO。赴美上市的第一天,马云承诺,“只要条件允许,我们还会回来。”这时,阿里巴巴的增长引擎已更换为包括淘宝、天猫在内的电商业务。

之后,港交所管理者曾反复公开表达,错过阿里巴巴是香港金融市场的巨大损失。2018 年,港交所终于新订《上市规则》,解除对同股不同权公司的限制,内地互联网企业赴港上市潮由此开启,小米、美团点评、猎聘、映客、宝宝树等排队敲钟,最热闹的一天,港交所同时有 8 家公司要敲钟,锣都不够用了。

时隔 7 年,制度障碍扫清之后,阿里巴巴终于重新回到香港。它的官微用“我们回家啦”这样雀跃的语气宣布回归。张勇在敲钟现场说:“今年是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在20岁生日之际,我们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回家,回香港上市。”

“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阿里巴巴是中国伟大的公司之一,终于在5年后回到香港,非常感恩阿里巴巴多年后回家了,香港非常困难的时候仍然回来,心里感到欣慰。阿里回归了,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创造出新的美好图画。”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表示。

阿里巴巴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为什么要回港

一般来说,公司上市的核心目标都是融资。

目前阿里巴巴旗下业务中新零售、云计算、物流、本地生活服务等领域都处于投入阶段,每前行一步都花费巨大。不过从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这位巨头账上并不缺钱。其 2020 财年第二财季报告显示,阿里巴巴账面现金还有2341亿元——尽管这家巨头近期连续收购和增持了考拉海购、菜鸟等多家公司。

规避政策风险也是一个重要考量。2018 年 1 月,蚂蚁金服并购MoneyGram(速汇金)的计划 因美国外资委投资会(CFIUS)拒绝而终止;随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将阿里巴巴等 9 家中国企业加入了“恶名市场”名单。国盛证券认为,回港上市有望降低对美股市场的依赖程度,降低未来潜在的政策风险。

东兴证券研报认为,港股上市有助于阿里减少对于单一地区资本市场的依赖;另外,内地资金拥有合法渠道投资阿里,可以提振阿里巴巴估值;在港股上市阿里巴巴有望募集更多资金。

阿里巴巴需要内地市场。内地市场更接近阿里巴巴集团核心业务市场,回归A股有助于拉近阿里巴巴和区域性投资者的距离,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基础,同时国内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需求也较为迫切。

国盛证券认为,因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的时差,全球投资者也能够接近全时段交易公司股票。

根据公告,阿里巴巴并未否定未来可能在上交所和深交所进行公开发行和上市的可能。东兴证券分享认为目前阿里尚未回归A股主要原因或为A股市场无法承接体量如此庞大的IPO,但是未来阿里存在较强的A股上市的可能。

“王”见了“王”

回港上市首日,阿里巴巴市值达到了 4.01 万亿港元,超过了前港股股王腾讯的市值。

长期以来,阿里和腾讯分别盘踞在美股和港股两个市场,王不见王。如今,“王”和“王”在港股终于相见。分疆而治、日趋平和的中国互联网世界,还有什么比阿里和腾讯同台更有看点呢?

阿里和腾讯从两个截然不同的商业逻辑出发,走出两个路线。阿里以生意为逻辑起点,从淘宝为原点,打造出一个“经济体”;腾讯则紧紧围绕产品和技术的旗帜,由工具延伸为超级平台。前者强调“传统商业数字化”,后者布道“产业互联网”。

阿里巴巴的业务板块在财报上体现为核心商业、云计算、数字媒体与娱乐和创新业务及其他四个部分。核心商业收入是当之无愧的现金牛,为总营收贡献约 85% 的收入。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和创新事业群则是雷打不动的亏损“铁三角”。

腾讯收入主要分为游戏收入为主的增值服务、网络广告、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三大营收板块。尽管腾讯一直不愿承认自己是一家“游戏公司”,但网络游戏一直以来都是这个国民级互联网公司的营收支柱,2018年之前,游戏收入占其总营收超过40%,腾讯希望云服务和金融科技的业务增长能够成为新的引擎。腾讯的2019年三季度财报首次披露其云计算业务的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0%至47亿元,尽管份额不敌阿里云,但増速超过了后者。

除了CSIG和阿里云的竞争之外,两大巨头在产业互联网和新零售,支付和金融等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密不透风。谁凉谁热、谁进谁退、谁高谁低,日后见分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