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立志做安静人

杨绛先生:立志做安静人

杨绛先生

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别走得太快,请等一等你的灵魂。”

文学大家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总有出人意外的事发生。我每天从床上起来,就想“今天不知又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即使没有大的意外,我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八段锦早课,感受舒筋活络的愉悦;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要求自己待人更宽容些,对人更了解些,相处更和洽些,这方面总有新体会。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

只要心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彼前3:4)

一、立志安静。

做个安静人也要立志。

“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要安静做工,吃自己的饭。”(帖前4:11;帖后3:12)

明代思想家吕坤说:“士君子要养心气,心气一衰,天下万事分毫做不得。”“静之一字,十二时离不了,一刻才离便乱了。”

《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呻吟语》:定静中境界,与天地四方一样大,里面空空寂寂,没有一个事物。只要问他要时,又般般足,样样有。

“天地万物之理,出于静,入于静;人心之理,发于静,归于静。静者,万理之橐钥,万化之枢纽也。动中发出来,与天则便不相似。故虽暴肆之人,平旦皆有良心,发于静也;过后皆有悔心,归于静也。”

杨绛先生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我与钱锺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锺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忍耐是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

二、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惟有听从我的,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静,不怕灾祸。” (箴1:33)

古人说:“每临大事须有静气。”

在社会上为人处世,要学会安静,静中得福。

杨澜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自己的心里长出来的。”

人在安静中学会反观自己,在安静中我们看见自己。

一个人的福气,是来源于她的内心的,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杨绛先生:立志做安静人

三、静能生慧。

《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感恩遇见的一切。

诸葛亮《诫子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静心专一,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父母,能让孩子安静的接受教育,是满有智慧的。

杨绛先生说:“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智慧的人,就会懂得,人生需要积累,需要厚积而薄发,任何事要做好做实,都需要安静,安静地去准备,安静地去努力,安静地去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