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建水庫讓群眾不再守著“水塔”喊渴

走筆囊謙——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報道

光明日報記者 尚傑 萬瑪加

地處素有“中華水塔”美稱的三江源地區,囊謙縣城的6萬多居民卻常常為飲水而發愁。不過,這種“怪象”很快就會成為歷史。11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批覆同意囊謙縣曉龍溝水庫工程項目使用林地,並在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試驗區內建設,這標誌著曉龍溝水庫工程進入全面開工階段。

從囊謙縣城所在的香達鎮向西出發,約22公里便抵達曉龍溝水庫工程所在位置。從公路上向下俯瞰,水庫坐落於群山環抱的草灘之中,扎曲河(瀾滄江正源)的一級支流香曲河上,壩址區下游為香達鎮的香達村、巴米村、東才西村。

“曉龍溝水庫是一座以供水和灌溉為主要任務的小型水利工程。”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的王雪雙介紹,水庫正常蓄水位3953.5米,總庫容226.5萬立方米,主要建築物由擋水壩、溢流壩、導流放空洞等組成。大壩壩型為堆石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44米,壩頂長度117米,屬於Ⅳ等小(1)型工程。

雖然是一座小型水庫,但在囊謙縣水利建設史上卻具有里程碑意義。“曉龍溝水庫及輸水工程建設項目是全縣近年來投資力度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單體投資項目。”囊謙縣委書記張琨明說,該項工程總投資約3.5億元,其中,水庫主體投資約1.96億元,輸水工程投資1.54億元,目前已被納入青海省“百項萬億”重點工程。

不僅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是著實能解決“吃水難”的問題。囊謙縣位於瀾滄江上游,境內河流密佈,有扎曲、吉曲、巴曲、孜曲、熱曲5條河流穿境而過,地表水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水庫建設條件。但縣城現有的供水設施建設於1992年,當時理論供水規模為兩萬人,現有供水狀況無法滿足縣城6萬多常住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停水就成了縣城司空見慣的事。新建一座水庫就成了全縣12萬人民的心願。玉樹州發改委的批覆文件顯示,曉龍溝水庫及輸水工程建成投運後,可保障囊謙縣3.75萬人的生活用水、4.64萬餘頭(只)的牲畜用水以及1.33萬畝農業灌溉用水。其中供水區範圍包括香達鎮及其下屬的12個村和白扎鄉10個村,灌溉主要覆蓋香達鎮的香達村、巴米村、東才西村。

今年7月底,曉龍溝水庫工程舉行了開工動員大會。香達鎮的群眾自發趕到現場,歡慶這一時刻。東才西村東才西社社長安加說,雖然修水庫要佔用社裡的草場和土地,但群眾都很支持,“我們都盼望著水庫早日建成!”

目前,曉龍溝水庫已列入水利部水利扶貧行動三年重點計劃。按照財政部、水利部要求,2020年年底前要全面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今年10月份,玉樹州州長才讓太在囊謙縣調研督導重點項目時表示,曉龍溝水庫是全州一項重大水源工程,施工單位要精心組織,狠抓質量、安全和進度,爭取早日建成早日發揮效益造福囊謙人民。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25日 0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