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作為皇帝近臣,卻洩露康熙南巡路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笑談歷史風雲,分享有趣故事。翻開一段傳奇,收穫人生智慧。大家好,歡迎來觀看“文史哲趣味談”的文章。

張廷玉身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君恩隆盛,穩居高位,死後配享太廟,其為人處事和工作方法,都是值得人們學習的。可他在年輕時,因為自己的一次“跑風漏氣”,差點釀成大錯,成了好心人辦壞事的典型案例。

張廷玉作為皇帝近臣,卻洩露康熙南巡路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張廷玉影視形象

康熙四十六年南巡的時候,張廷玉時任南書房行走,相當於皇帝的首席機要秘書,扈從隊伍南下。為什麼康熙要選擇張廷玉隨駕南巡呢?因為康熙登基已經快半個世紀了,身邊早期的很多重臣要麼退休了,要麼老了不堪重用了,所以就不得不提拔一些新人,也是為了朝廷工作能順利開展,彰顯年輕氣息。

當浩浩蕩蕩的龍舟隊伍到清江浦的時候,河道總督張鵬翮就遠遠趕來接駕了。見過康熙後,張鵬翮就悄悄地問張廷玉一些河道上的事情,主要是想從領導身邊人張廷玉那裡,得到領導康熙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度等等信息。

張廷玉作為皇帝近臣,卻洩露康熙南巡路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張廷玉影視形象

張廷玉知道張鵬翮是朝中重臣,為人直豪幹練,清廉有為,曾經作為中俄談判的副使,對《尼布楚條約》的簽訂立下了一份功勞。他嚴查了川陝的貪瀆案件,被康熙稱為“天下廉吏,無出其右者”。削藩、漕運、治河是康熙時定國安邦的三件大事,作為康熙倚重的老臣,康熙將治水交給了張鵬翮。

他不負重託,研究治水理論,廣採博取,調查勘探,提出“開海口,塞大壩”、“借黃以濟河,借淮以刷黃”、“築堤束水,借水攻沙”等治河方法。督河數年,任勞任怨,深入一線,黃淮大治,漕運通達,沿線百姓安居樂業。

張廷玉作為皇帝近臣,卻洩露康熙南巡路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康熙像

張廷玉敬佩官場前輩,拗不過他,就將康熙的南巡路線告訴了張鵬翮。當時南巡的隊伍要從清江去曹家廟。為什麼張鵬翮非常想知道康熙南巡的路線呢?主要是他想向康熙表明自己老當益壯,廉頗雖老,尚能飯焉。他怕皇帝不再賞識他了:因為外放做官已經十年了,是不是康熙對自己有什麼想法呢?

張鵬翮為向皇帝表功開始急忙趕工期,日夜督工開挖,結果忙中出錯,現場一片混亂,都開挖到河道周邊百姓的田地和祖墳了,人們怨聲載道。康熙知道後,斥責了張鵬翮,他厚臉狡辯。後來康熙念其廉潔務實,肯定了這些年治河的功績,也批評他邀功心切犯下的錯誤。

張廷玉作為皇帝近臣,卻洩露康熙南巡路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康熙影視形象

張鵬翮惶遽不安地接受了康熙的訓斥,想想康熙將如此重擔放在自己的身上,而自己卻有那麼多的嘀咕和猜忌,實在是不應該,於是從此就將全副心思用在治理河道上,以期不孚眾望。

康熙當然知道,張鵬翮忙裡慌張地開挖曹家廟的河段,一定是身邊近臣透露了消息給他,雖然洩露皇帝行蹤是重罪,但康熙並沒有深究此事。為什麼呢?因為張鵬翮雖然邀功心切,但是其人品行是良好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給其傳遞消息的人,也不是心懷叵測的了。

張廷玉作為皇帝近臣,卻洩露康熙南巡路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康熙影視形象

張廷玉作為皇帝秘書,本是好心想幫助同僚,不料結局如此,還好康熙沒有追查誰人洩密,張鵬翮也沒有捅出大的婁子,不然就難堪了。作為近臣,張廷玉從此知道一定好守口如瓶,有些秘密就是臨死也不能說出去,只有帶到棺材裡面。張廷玉後來為官謹小慎微,不留片紙只言,無可指責,未嘗不是這次錯誤給他留下了一個綿綿不絕的警鐘。

但是張廷玉為人低調,他的故事不多,倒是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流傳甚廣。當年張廷玉的父親張英在朝廷做官的時候,家人因建房與鄰居發生爭執,去信京城,希望張英為他們撐腰,張英回了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後,深感慚愧,主動讓出三尺,鄰人知曉後慚愧難當,也讓出三尺來,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張廷玉作為皇帝近臣,卻洩露康熙南巡路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河道衙門

從這個故事可見張英身為朝廷大員,為人處世的態度,他不以權欺人,不仗勢壓人,反而大度豁達,謙虛忍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張英和兒子張廷玉父子宰相,與劉統勳和劉墉一樣,成為佳話。

1、《清史稿》

2、《父子宰相家訓》

3、《康熙皇帝》

4、《大清首輔張廷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