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屎”嗎?能治病

你拉出的“粑粑”,可能是別人治病的“良藥”!當一紙“糞便徵集”公告發布出來時,吸引無數人圍觀,紛紛調侃捐屎致富。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獵奇話題,它背後是一個嚴肅熱門的醫學領域,但認知度較低——腸道菌群研究以及糞菌移植。

“吃屎”嗎?能治病

網友調侃。/ 網絡截圖

糞菌治病,從當初被質疑“不相信能治病”,到現在被火熱追捧、感覺它能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不過短短數年的時間。一些久治不愈的案例,被“死馬當活馬醫”經糞菌移植之手出現奇蹟。

屢屢跨界立功

糞菌來自人體的腸道,按理說,腸道疾病是它大展拳腳的地方,但是它屢屢跨界立功。

10歲的小溪患有自閉症,從來不知道用眼睛跟人交流。媽媽帶她嘗試了幾次糞菌移植治療,自閉行為有所改善。小溪媽媽說,“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孩子的脾氣變好了,以前跟她沒說上兩句,她就會發脾氣,現在比較有耐心能聽進去。”

39深呼吸走訪瞭解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區的多家大醫院均有成功開展糞菌移植改善自閉症患兒相關症狀的案例。

“吃屎”嗎?能治病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做糞菌菌液處理工作。/ 作者攝

不少家長一看報道,專門跑到醫院打聽,“醫生,是不是糞菌能治好自閉症,”這讓消化內科醫生哭笑不得,“沒有那麼神奇,但也不是無效”。

糞菌移植的另一個受益者老陳,是一名帕金森病患者。由於帕金森病本身會影響消化系統功能退化,加之服用的藥物,導致頑固性便秘,嘗試益生菌、通便藥物等治療也未見明顯改善。在醫生建議下做糞菌移植,沒想到改善的不僅僅是多年的便秘,連帕金森症狀也得到了控制。

這個病例被今年的SCI期刊《Medicine》(《醫學》)收錄發表,其價值在於能為帕金森病治療提供新參考。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首席專家何興祥教授表示,人體存在“腦-腸軸”,腦袋會指揮腸道幹活,反過來腸道里面的細菌同樣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所以糞菌移植能改善自閉症和帕金森病。改善不等於治癒!

“吃屎”嗎?能治病

冷凍處理的糞菌液。/ 作者攝

進行糞菌移植的患者,絕大多數還是奔著解決消化道問題來就診的。86歲的吳伯,因慢性腹瀉、腹脹而久治不愈,向何興祥求助。做了兩個療程的糞菌移植後,不僅消化道症狀明顯改善,原來脫髮(斑禿)的地方重新長出了頭髮,一頭白髮逐漸轉黑。科學引文索引(SCI)雜誌《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報道了何興祥的這一新發現。

“脫髮、白髮的發病機理仍不明確,與基因、精神壓力、衰老等多因素有關,腸道菌群在這些因素中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坦言,糞菌移植是一項比較前沿的探索性技術。腸道菌群非常複雜,充滿奧秘,人體腸道微生態是如何運行,不同菌種如何相互作用對於醫學界來說仍是待解的難題。

目前,不乏一些機構誇大糞菌治病的作用,也有企業變換花樣兜售“糞菌”,引發業內人士的擔憂。糞菌移植的跨界治療,都只是個例,仍需要更多的循證醫學證據,大家需要理性看待。糞菌移植不是“萬金油”,不能包治百病!

這些疾病是“糞菌”的強項

一個健康人的腸道中存活著超過1000種腸道微生物,細菌總數量達到100萬億左右。腸道菌群,不僅直接參與維持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更直接影響機體免疫功能。

糞菌移植,是把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提取出來,移植到患者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吃屎”嗎?能治病

糞菌移植的原理。/ 網絡圖片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周永健介紹,糞菌移植治療主要用於胃腸道疾病的治療,這種方法對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頑固性便秘或腹瀉、急慢性艱難梭菌感染(特別是複發性感染)、腸易激綜合徵、放射性結直腸炎等具有顯著療效。

35歲的閔強,被“綠色癌症”克羅恩病糾纏8年,大便像黏液膿液,反覆腹痛,經常痛到無法入睡,還出現嚴重肛瘻。

“只希望病能早點好”,強烈的求生欲刺激他,勇敢嘗試新療法,成為國內接受“糞菌移植”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通過胃鏡移植了兒子的糞便菌群,術後3小時,腹痛明顯緩解;術後12小時,不適症狀幾乎全部消失,隨後出院回家。

根據中華糞菌庫官網數據,截止2017年底,全世界至少開展了4萬例糞菌移植治療,其中8000多例是由中國完成的。

目前公認糞菌移植效果最好的是由艱難梭菌引起的偽膜性腸炎。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美國每年約有14000人死於艱難梭菌感染。這種疾病多因濫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調、腹瀉等,重度艱難梭菌感染容易導致偽膜性腸炎。

“吃屎”嗎?能治病

糞便重量與可治療人數。/ 《華盛頓郵報》

研究普遍認為,腸道菌群失衡與人類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相關,遠遠不止消化道疾病。“糞菌移植治療在糖尿病、肥胖、代謝綜合徵等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周永健說到。

何興祥表示,腸道菌群其實是與心、肝、腎同等重要的一個特殊“器官”。它的結構非常複雜、功能非常強大,但目前尚未弄清楚具體是哪些細菌的增多、減少或缺失,引起了相應的疾病,無法做到精準的補充和定位。

那麼,參照器官移植,進行腸道菌群的整體替換,重建腸道微生物群,被認為是恢復腸道菌群正常結構和功能的好方法。因此,糞菌移植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器官移植”。

但,“糞菌治病”又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植入過程。在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糞菌實驗室,39深呼吸看到,醫護人員將收集到的合格新鮮糞便,放入實驗室的設備裡,在無菌條件下,進行製漿、離心、懸浮等一系列精細複雜的過程,提取出糞菌。最後的菌液呈透明的乳黃色或淡黃色,無明顯不溶物,這樣才能用於治療。

“吃屎”嗎?能治病

研究人員從分離機取出分離好了的糞菌液。/ 作者攝

“吃屎”嗎?能治病

對糞菌加入生理鹽水進行反覆重懸。/ 作者攝

經過一個小時左右,數筒糞菌液新鮮出爐,隨即被送到消化內科病房。41歲的便秘患者張先生,正等候糞菌移植治療。只見醫生通過病人腹部的一條外置管,把糞菌液緩緩注入到體內,一次打4筒大概50克。

“吃屎”嗎?能治病

糞菌像打針一樣緩緩注入患者體內。/ 作者攝

“聞不到臭味,感覺就跟平時打普通針水一樣,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張先生表示,第一次聽到糞菌移植,以為是吃下去很反感,後來聽醫生解釋才知道不會與口腔直接接觸。糞菌移植之後,他的排便時間明顯縮短,睡眠也越來越好了。

合格的糞便,百裡挑一

糞菌移植在治療不斷出現驚喜,伴隨於此的是糞源的珍貴,成為開展糞菌治病的一大瓶頸。

39深呼吸走訪了廣州多家醫院,“糞便徵集”的公告無一例外地對捐贈者提出了嚴苛的要求,合格的“糞便”可謂百裡挑一。

“吃屎”嗎?能治病

健康糞菌捐獻者篩選問卷調查。/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對於糞便供者優先考慮12-18週歲的人,25歲以下的健康年輕人也在考慮範圍內。每個糞源供者都要求是健康體,至少沒有任何的傳染病,無糖尿病及惡性腫瘤病史,並且在最近三個月內沒有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此外需要對供者進行各項身體指標的檢查。

對於糞菌初篩符合條件的捐獻者,醫院將給予免費數千元的體檢套餐。“初篩合格不等於一定能夠成功捐糞,有的人到捐獻前,突然身體出現輕微不適,比如牙齒髮炎、休息不好,或者吃得太油膩了,也會被暫時取消捐糞資格,直到身體康復。”周永健稱,此前醫院招募了50名志願者,但最終真正捐糞成功的只有2人。

“吃屎”嗎?能治病

糞便捐獻要求非常高,必須是身體健康者。這個捐獻者吃了火龍果,糞菌顏色呈現淺紅色。/ 作者攝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對糞源年齡要求是18-25歲,不僅要求身體健康,對情商智商也都有要求。何興祥告訴39深呼吸,為了提升篩選效率,他們主要面向學生群體,尤其是醫學生進行糞便捐獻徵集。“建立微信群,到學校開展糞菌相關知識講座,然後經過問卷篩查、檢測篩查,最後鑑定誠信合同,總體來說合格率在3%左右。”

除了符合標準的糞源稀缺之外,糞菌移植的長期安全性開始為業內人士顧慮。

今年6月,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發出警告叫停移植臨床試驗。FDA 表示,有兩名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接受糞菌移植治療之後,發生多重耐藥菌導致嚴重感染,其中一人已經死亡。

“吃屎”嗎?能治病

中華糞菌移植平臺不良事件及其相關度動態報告。/ 中華糞菌庫

糞菌移植技術自2012年引進中國,目前至少有50家醫院嘗試用糞菌移植來治療多種疾病,已註冊的糞菌移植臨床試驗超過20項。不過,糞菌移植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適應症如何明確界定,移植最佳劑量及途徑,糞菌的製備等缺乏臨床研究統一規範。

糞菌移植及腸道菌群的研究意義重大,前景無限,但是任何治療方式都有一定的風險,亟需規範開展。糞菌治病,且看且行,且珍惜!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醫學指導: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首席專家 何興祥教授

王媛、袁友芬對本文亦有貢獻

[1].張發明:將標準化糞菌移植推向主流[J].中華消化內鏡雜誌,2014,31(2)

[2].糞菌移植能治磨人的病[N].國際日報,2018-08-16

[3].國內首例“糞菌移植”手術在寧獲得成功.2012-11-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