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籍侨领李尚大

李尚大,字法仁,1921年4月10日(农历三月初三)出生于福建安溪湖头景新堂。2008年11月2日在新加坡家中逝世,享年88岁。

安溪籍侨领李尚大

  李尚大9岁丧父,赖祖母抚养成人。少时就读安溪集美中学高中13组。其间,曾为一位妻子遭警察局长所辱、自身遭该局长殴打的老师打抱不平,召集一批同学大闹警察局,警察罢工,学生针锋相对罢课。上峰调停,各打五十大板,肇事的警察局长和两名警察,校方的李尚大和三名学生均被开除。李尚大离开集美中学后,先后就读于泉州培元中学、四川大学先修班、朝阳大学。1946年福州福建学院法学系毕业后,应聘任安溪赤岭兰溪中学校长。旋在厦门鹭江道开办天平行贸易公司(一说“太平进出口行”)。1949年,天平行因掩护中共地下党员为国民党特务机关所砸,避祸香港。

  1949年,李尚大南渡印度尼西亚,以在码头扛生橡胶做装卸为生。三年后,与友人合作创办土特产公司,足迹遍布印尼各岛。20世纪60年代初期,转营伐木业,为印尼木业生意的先行者,事业初成。70年代,创办多家胶合板厂、瓷砖厂,并经营钢铁等企业,历经半个世纪的拼搏,成为印尼享有盛誉的华人企业家。

  在印尼,李尚大捐资创办顺德、圣光学校(从幼儿园到职业中学)和TMPM商学院。1965年,印尼总统苏哈托实行排华政策,有30余万华人失去居住国国籍,被当局圈地为牢,不许读书,不给工作,过着非人的生活。1992年始,李尚大联络华族工商巨子和社会热心人士,共同投入拯救侨亲的救援行动。与其次子李龙羽多方协调,从地方到中央层层交涉,调查和交涉资料装满数十卡车,最终促使印尼当局于1996年11月签署“统一归化法令”,促成30多万名难侨印尼国籍的解决。此后,又鼓励印尼国籍协会推动修改荷兰时期的《国籍法》,促使印尼新的《国籍法》和《反对种族歧视法》先后于2006年8月和2008年10月颁布,完成又一功德无量的善举。

安溪籍侨领李尚大

  20世纪90年代初期,李尚大将事业交给其子经营,专事公益慈善事业。与胞弟李陆大在家乡湖头镇创办慈山学校、慈山财经学校,接办湖头农业中学,并升格改为慈山农业学校,形成占地近27公顷、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的慈山学园。并先后资助崇德中学、兰溪中学、衡阳学校、慈恩小学等中小学20多所。捐资泉州黎明大学兴建教学生活大楼7幢,以老师和朋友的名字,分别命名为“慈山楼”、“黄丹季楼”、“吴龙江楼”、“陈后潮楼”、“汪德耀楼”、“张圣才楼”、“项南科技楼”。捐资1000多万元,支持蔡继坤创办私立福建音乐学院。在连城县朋口中学捐建“项南教学楼”、“项南运动场”,设立“项南助学金”。

  李尚大崇拜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创办人陈嘉庚。效法陈嘉庚,带头捐资,帮助厦门市政府和厦门大学联办医学院,捐资235万元设立医学院建设发展基金,并出任厦大医学院董事会名誉董事长和医学院建设发展基金副理事长;出资从澳大利亚聘请著名心内科专家、澳籍华裔、美国医学博士林秧龄为医学院首任院长。支持厦门市卫生部门新建心血管研究中心、厦门急救中心,资助厦门中山医院设立景昀图书馆,捐献堂侄李景昀在美国的医学藏书3000多册。会同姻亲吕振河捐款港币1500万元,建造集急诊、抢救、心血管治疗、临床教学为一体,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中山医院“振河大楼”。

  李尚大对母校集美中学怀有深厚的感情。2001年,得知学校要申办高中示范校,当即捐款300万元,并动员新加坡李氏基金捐港币1200万元,支持学校建设综合训练馆,以陈嘉庚当年首种橡胶的福山园命名为“福山楼”。后又捐50万元,支持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班。临终前,还遗嘱长子李川羽,再给集美中学捐款100万元。

安溪籍侨领李尚大

  陈嘉庚生前曾有创办集美大学的愿望。李尚大继承陈嘉庚的遗志,积极支持创办集美大学。为推动集美大学的诞生,多方呼吁,四处奔走,曾在厦门宾馆彻夜守候,等候省领导的接见;为提高集美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四次在校董会上大声疾呼集美大学实行实质性合并。李尚大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副主席,不但积极建言献策,还带头捐资。集美大学筹建诚毅学院,他与王景祺一起筹募诚毅基金,28万平方米的诚毅学院校区短短三年时间落成。集美大学建设新校区,他捐建学校行政大楼、生物工程学院大楼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以他就读集美中学时的校长名字命名为“村牧楼”;并为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捐献开办费。据统计,李尚大在集美大学的捐款超过2200万元。李尚大去世后,长子李川羽和家人据其生前遗愿,从李尚大慈善基金中拨款港币1000万元,设立集美大学学科建设基金。集美大学第二任校长辜建德深情地说:“没有尚大先生的关心,就没有集美大学今天的进步和成绩;没有尚大先生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集美大学和诚毅学院今天的发展和兴旺。”

  此外,李尚大还十分关心集美校友总会的建设和发展。校友总会期刊《集美校友》每期必看,并每年资助专款4万元。捐资出版、摄制有关陈嘉庚、黄丹季、陈村牧的书籍和影视,支持福建电视台和集美校友总会合作拍摄大型电视片《民族之光》,宣传陈嘉庚光辉的一生;建议并出资组织撰写出版大型文学传记《陈村牧与集美学校》,并为之作序;与印尼的乡亲李德报共同在集美校友总会设立“德慈助学金”;与胞弟李陆大为集美校友会馆建设捐款300万元。

  据统计,从1985年开始,李尚大在安溪、泉州、厦门、集美以及北京等地捐款办学校、盖医院、修路建桥、打井修渠的善款总计超过1.5亿元。

  李尚大晚年慈眉善目,身材胖墩。为人热心、随和、开朗、风趣,说古论今,谈笑风生。身家巨富,但生活简约。衣着随便,吃饭简单,喜食湖头米粉、官桥豆干、炝番薯、红烧肉、土烧芋包等安溪土特产。一生宽厚待人,行善积德,不图虚名,不求回报,自定“只捐资,不投资”,“不做生意,专做公益”。历年所捐建的大楼,均以老师和朋友的名字命名。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大楼命名为“灿英楼”,系校方、校董会及其子女劝说的结果,乃其对爱妻至诚至爱的体现,成为特例。集美大学行政大楼,在其去世前半个月方才落成,由校方命名为“尚大楼”。这座高124米、建筑面积32500平方米的宏伟建筑,成为一座矗立在集美学子心中“嘉庚精神、尚大情怀”的丰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