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社會是人類的必經階段嗎?這可能是傳播最廣的人類學誤解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明確提到了,人類社會的最早形態是母系氏族制社會,並指出“

私有化出現之後才進入了父系社會,女性作為男性的財產而被控制,是最早的階級壓迫”。

母系社會是人類的必經階段嗎?這可能是傳播最廣的人類學誤解

聽起來好有道理呀,但是有一個問題——女性能幹的活男人也能幹,甚至體力上還存在優勢,那女性到底控制了什麼才獲得了領導權呢

母系社會是人類的必經階段嗎?這可能是傳播最廣的人類學誤解

母系社會的邏輯存在漏洞

歷史書上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原始部落實行外婚制,出生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只能構建以母親為聯繫的社會結構。而在人類文化進步,進入農耕文明之後,從播種中得到啟發,理解了生育與男性的關係,進而為進入父權作好了鋪墊。

嗯……這個聽起來也好有道理呀,因為女性直接孕育了生命,所以她們與子女的關係是最明確且最直接的。而因為文明落後,所以男性一直沒有理解自己其實也是生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母系社會是人類的必經階段嗎?這可能是傳播最廣的人類學誤解

但是科學最引人討厭的一點就是不像小說一樣——說得通就完事了。科學家們總是會不厭其煩地去研究,去尋找證據。所以有的理論聽起來近乎完美,但是卻被現實無情打臉,而且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上面的也是一樣。

動物學家在自然界研究許多群居動物,然後發現了一些與相當然相當矛盾的事實。比如獅群是一個少數雄性統領多數雌性的父系家族,有時從別處來的雄獅會與現任獅王爆發衝突,如果打敗並趕走了原獅王它就可以擁有獅群的統治權。而且新獅王會把雌獅子身邊上任獅王的後代,可愛的小獅子們都咬死

母系社會是人類的必經階段嗎?這可能是傳播最廣的人類學誤解

如果說沒有進入農耕文明的人類無法領悟雄性與後代的關係,獅子是怎麼知道的?人類的理解能力還不如獅子?!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動物天然存在預防近親交配的機制,比如大草原上非常常見的一種小動物——土撥鼠。一窩幼鼠在長大之後,母親會將所有的“女兒”全部“趕出家門”。這樣就會出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聚集在一個區域的土撥鼠家族一般擁有共同的父系祖先,這裡的雄性土撥鼠都是“兄弟”關係。

母系社會是人類的必經階段嗎?這可能是傳播最廣的人類學誤解

這也就是說,即使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依然可以建立起以父系為中心的族群關係,只需要將雌性後代全部趕出去並接納來自其它族群的雌性即可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還有一種動物也是採取這族群結構的,而且它們是這個地球上與人類最接近的物種——黑猩猩。

父系社會——戰爭助推器

那為什麼它們會有這樣的結構呢,研究發現父系結構對於一種行為非常有利——戰爭

母系社會是人類的必經階段嗎?這可能是傳播最廣的人類學誤解

是的,黑猩猩會發動族群之間的戰爭,而且相當頻繁且有針對性。由於體力上的優勢,戰爭這種同族間的廝殺一般都是由雄性主導的,而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血緣扭帶作為支撐,就很容易出現二五仔,一但看到對方形勢大好就直接投靠。

母系社會是人類的必經階段嗎?這可能是傳播最廣的人類學誤解

想象一下,如果是母系社會,雄性就存在很大的流動性,

畢竟來到這個族群中可能只是一個偶然,有什麼必要賭上性命呢?有危險就直接換一個更強大的族群不就好了。這樣的族群也就無法參與到極其殘酷的戰爭中來。

母系社會是人類的必經階段嗎?這可能是傳播最廣的人類學誤解

於是在母系與父系同等存在的情況下,戰爭會讓母系逐漸瓦解,最終只存在父系的社會結構。而人類史基本上就是一本戰爭史,人類對於戰爭的喜愛超過了地球上任何一種動物,曾經廣泛存在母系是說不通的。

女性祭司說

有一種解釋認為——女性在人類史的某一個階段確實承擔過重要地位,但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理解的母權,這一點是受到的虎鯨的啟發。

母系社會是人類的必經階段嗎?這可能是傳播最廣的人類學誤解

在虎鯨的族群中,年老的雌性個體通常擔負著傳授幼鯨捕獵知識的使命,這讓它在族群中擁有特殊的地位,可以優先享用獵物。

同樣,對於原始人類來說,無論是戰爭還是捕獵,都是一種相當危險的工作,所以男性可能在族群中的損耗較大,大約在30歲之後就會陸續死去。而女性由於從事的是較安全的工作,所以部分人可以活到60以上,這些年老的女性很可能充當了傳承族群知識的使命,是最早的“祭司”從業者

母系社會是人類的必經階段嗎?這可能是傳播最廣的人類學誤解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男性的壽命也得到了提高,漸漸地取代了女性擁有的特殊地位,從而全面進入父權社會。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原始人類社會很可能是由父系親緣構成部落,但存在特殊階職女性的結構,男性是權力核心的可能性更大,但女性確實比進入完全體父權社會時要更有權力

我是酋知魚,一個不水稿的科學創作者,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