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圍剿張雲雷?

數年前,北京一度流行過居委會大媽進話劇場的操作,上完班的阿姨和大爺走進劇院,變身先鋒內容監察員,一旦發現小劇場裡的表演有“不當”,立刻舉報向上反映,然後便是緊急處理。

行至如今,精力十足、熱情飽滿的“黑粉”會自動充當起網絡監察員的角色,他們扒出黑料、聯動傳播、引發官媒下場,要求封殺藝人的一條龍操作變得愈發嫻熟.而射程範圍也遠不止當下,過去的黑歷史,不當言論、爭議舉措,只要是在網上留下痕跡的內容,通通能成為射擊武器。

兩日前,張雲雷便因為一則視頻再次被推上了輿論風口。他與搭檔在表演相聲時,將京劇表演藝術家張火丁編入其中,用涉及到搓澡、姓名梗等內容開葷段子玩笑。隨著相關內容傳播開來,張雲雷再次陷入圍剿。“不尊重藝術大家”、“侮辱梨園女前輩”等批判聲音比比皆是。

誰在圍剿張雲雷?

今年五月,因為此前在相聲表演中涉及拿汶川地震等災難做梗,在被扒出後,張雲雷遭到了人民日報等一眾官媒批評,他本人也曾於微博上公開道歉。於是今日,面對類似事件,人民日報直接發表相關文章,批評他“受過查處卻仍然管不住自己嘴巴,曾經道歉卻一再挑戰底線”。在相關內容下,大量網友艾特張雲雷,建議官方封殺。

誰在圍剿張雲雷?

然而事實上,本次發酵的張雲雷相聲視頻發佈於一年前,遠早於他今年的道歉事件。在五月遭受點名批評後,張雲雷實際已“收斂不少”,甚至將許多此前常用的梗和段子斟酌修改,力求不再觸及雷區。

可他此前大量的相聲演出內容還是在網絡留下了痕跡,這些內容成為了“黑粉”的素材庫,一如大量流量藝人來不及刪除的過往微博,素人階段時的人人、豆瓣足跡。都在需要“開槍”時可以提供充足彈藥。

畢竟對許多圍觀群眾來說,爆料時間可以等同於事發時間,只需要引導得當,便能夠輕易在大眾心中留下一個“屢教不改”的印象,再不濟也能一次次增強其劣跡觀感,最終達成一條龍操作中的“全網求封殺”勢頭。

在整個操作環節中,公權力逐漸成為了粉黑爭鬥的一把槍。

誰在圍剿張雲雷?

飯圈文化入侵後,割裂的張雲雷粉絲團體

張雲雷這個名字首次在輿論場上引發爭議,還得追溯到去年12月。彼時新京報一篇對張雲雷粉絲聽相聲帶熒光棒的批評文章,直接引發了大量媒體跟進探討,新式追星文化和傳統曲藝圈的碰撞也正式在臺前拉開帷幕。

那一次的集中報道,大多數聲音還聚焦在新式的追星現象、相聲演員粉絲群體的迭代和傳統曲藝行業新的商業空間上,評論內容以正面為主。張雲雷這一相聲界的新流量開始出圈,其大量的女性粉絲也開始吸引大眾關注。

張雲雷龐大的粉絲受眾與過往的相聲粉兒不同,有不少是飯圈的追星女孩。2017年時,得益於在《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等綜藝上的亮相,更為年輕,外表更突出的張雲雷吸引了部分飯圈女孩的關注,再加上後來他在微博、抖音上發佈的用流行唱法對《探清水河》等曲藝內容的全新演繹,也陸續吸引到了更多相聲圈外的粉絲。

這些女粉絲的大量湧進讓張雲雷一躍成為了德雲社的“偶像派”新星,聽相聲帶熒光棒打call、做專場應援、粉絲站拍圖追星等相應的飯圈習俗也一併進入了相聲界。而隨著2018年12月的集中探討,這樣的飯圈勢力和強大影響力也暴露在大眾的目光之中。

與之伴隨的是大量的飯圈爭議,正如每一個在商業價值榜單中急速上升的藝人一樣,走向大眾的張雲雷也擁有了許多低齡化的無腦粉絲。

“會去手撕其他相聲演員,包括張雲雷的師兄弟甚至是老師,給他樹立各種對家。會在公眾場合和社交平臺上發佈一些無腦言論,不允許有意見不同的聲音。甚至會因為吹張雲雷吹得過於誇張而被人把彩虹屁小作文截圖出去,引發群嘲。”張雲雷的粉絲茜茜告訴明星資本論。

某相聲圈的多年老粉藥藥用“相聲圈的伏地魔”來形容這一波粉絲讓她對張雲雷的觀感,“走大街上都不能提他名字說他不好,總覺得喊一嗓子都得有人衝上來打我。”

這樣的低齡無腦受眾在其他上升流量中也存在,但不少會被圈層中更為理智的粉絲管束,慢慢建立起一套符合大眾喜好和認知的飯圈體系。而由於張雲雷的相聲演員身份,其粉絲中不少理智受眾會“不屑於與飯圈為伍”,自動把自己和低齡化受眾割裂,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個圈層。甚至還會帶著追曲藝演員的引以為豪,自詡追的不是流量,從而帶有鄙視鏈心態,在言談中表現出對追張雲雷的優越感。

割裂的飯圈和互相瞧不上的兩波粉絲受眾,在非張雲雷粉絲群體中是統一的。前者的無腦行為讓後者的清高優越顯得十分可笑,後者強調的傳統曲藝演員身份也讓前者的低齡操作在大眾看來更顯得敗壞行業風氣。

而當面臨危機時,粉圈也無法形成統一有效的反抗。以本次事件為例,當張雲雷此前涉及到張火丁的段子曝光,引發大眾的批評時,張雲雷的不少粉絲緊急採取的措施是為這種行為“開罪”,強調這樣的段子是正常的,批評的都是不懂相聲。這樣的舉措恰恰讓認定他“屢教不改”的受眾覺得粉絲在“無腦護主”,強化對張雲雷和事件的負面觀感。

“一開始的重點就跑偏了,”茜茜無奈道:“其實張雲雷在五月被官媒批評後,有做出明顯的風格調整,比如他之前成名的《探清水河》唱詞中有句‘提起了松老三,兩口子賣大煙’改成了‘提起了松老三,兩口子落平川’,相聲段子也去除掉了很多糟粕、老舊的包袱。能感覺到他意識到影響力變大的後果,希望規避掉有可能產生風險的內容。”

然而張雲雷本人的努力,在粉群的割裂操作和黑粉的一再“扒黑歷史”下,顯得過於蒼白。

誰在圍剿張雲雷?

飯圈女孩、同行粉絲、曲藝文化受眾群體,誰最希望張雲雷消失?

與不少流量明星類似,張雲雷也擁有著一大批堅定不移的“忠實黑粉”,熱衷於為其製造狀況,並在發生負面時引導輿論風向。

通過艾漫數據顯示,“張火丁事件”發酵的11月23日當天,張雲雷的黑粉數量明顯有上漲趨勢。在全網帶張雲雷姓名及別名發佈其負面言論的用戶在3000人以上,且其中不乏飯圈及相聲圈的受眾群體。

誰在圍剿張雲雷?

誰在圍剿張雲雷?

飯圈女孩因追逐的是偶像明星,長期處於鄙視鏈底端。而張雲雷的部分粉絲則拔高了自己的“階級”地位,自詡為曲藝文化的受眾群體,油然而生的優越感使她們以俯視的態度看待偶像明星的粉絲,這自然令主流飯圈女孩反感。

而主流飯圈女孩又是最熱衷於在網絡上發表觀點、對抗一切不和諧言論的群體,且敏感度極高,易與一切“別家粉”為敵。加之張雲雷又試圖在流量池中分得一杯羹,於其他粉絲而言一定程度上構成了人氣威脅。因此,她們也抱著幸災樂禍的姿態圍觀張雲雷的多次“沉淪”,甚至加入到嘲諷大軍中去。

這其中的一部分心態也可以同理帶入非飯圈群體的路人。當一波有著相同喜好與觀點的群體大範圍的入侵到非受眾群體的視野中時,被動接受信息的人群則易不由自主的產生排斥感,對該群體的反感也會自然而然的上升到藝人本人,這其實也與路人鄙視流量藝人粉絲的心態類似。

而與此同時,不僅是圈外群體看不慣張雲雷粉絲的高調行為,同為相聲圈的受眾群體也並沒有站出來為張雲雷說話。一位郭德綱的資深粉絲鎖鎖嚮明星資本論表達了她的擔憂:希望張雲雷的粉絲低調,別坑了德雲社的其他人。

在德雲社的粉絲看來,張雲雷目前的風向將整個德雲社置身於水火之中,因為她們無法友好的看待張雲雷。另外,更有粉絲表示,張雲雷粉絲的高調和他的黑歷史並不是她們不待見張雲雷的主要原因。“相聲基礎說學逗唱,張雲雷只做到了唱,業務能力沒有完全過關卻先搞起了飯圈的那一套,這並不是對職業的尊重。”鎖鎖表示。

誰在圍剿張雲雷?

不過大部分的德雲社粉絲都願意承認,張雲雷的人氣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到了更多的群體來關注相聲文化,不過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更讓她們頭痛。但關於是否有想要將張雲雷開除德雲社甚至相聲圈的想法,在明星資本論採訪的德雲社粉絲中有部分人表達了存在這樣的想法但不會採取行動,也有一部分粉絲表示:開除圈子本身就是飯圈行為,我們排斥的就是這種風氣,所以也不會有這樣的念頭,但希望張雲雷和他的粉絲可以“改邪歸正”。

而非德雲社的傳統相聲圈受眾群體更加不會站隊張雲雷,這自然是源於曾站在風口浪尖的郭德綱及德雲社也並不被傳統相聲圈所接受。因此,在部分傳統相聲圈的受眾群體看來,張雲雷倚靠一己之力讓整個德雲社消失,這才是最好的結局。

誰在圍剿張雲雷?

另外,除相聲之外,其他曲藝文化的受眾群體也同樣無法接受張雲雷粉絲的飯圈化。在他們看來,飯圈文化的出現是對傳統文化的背叛。一位喜好京劇的粉絲小平就嚮明星資本論表示:相聲作為曲藝文化的一種,應該保持它的傳統生態,不應該被網絡文化所侵襲。

因此,如今的張雲雷及其粉絲腹背受敵,即使部分理智粉絲認同張雲雷應該摒棄掉三俗表演,提升業務能力,向更正能量的方向發展。但如今的局面儼然已無法挽回張雲雷的公眾形象。

背後頻繁深挖黑歷史、持續舉報張雲雷的人到底來自於哪一種群體尚無法坐實,但肉眼可以看到的是,參與張雲雷圍剿行動的人群必然有上述群體存在。當然,這其中不乏有人表示並不支持扒黑歷史的行為,不過他們也同樣認為,如果張雲雷沒有犯錯,那麼自然會保持清白。

誰在圍剿張雲雷?

引入公權力的打擊行為,將會燒燬一整片森林

然而,完全沒有所謂汙點的人是不存在的,區別在於當這個人走到臺前之後,是否有效的埋葬了那些在大眾看來極為不堪的過往。而從半地下走到公眾面前甚至成為流量的張雲雷,顯然並沒有完全做好這個準備。

一波又一波的黑歷史襲來,讓張雲雷和他的粉絲猝不及防。這些後果的產生,雖然和張雲雷的走紅、粉絲的高調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但張雲雷被推至如今的地位,並不是張雲雷或某位粉絲個人的過錯,而是網路環境的發展、媒介渠道的升級所致。

誰在圍剿張雲雷?

如同《中國有嘻哈》捧紅一眾生存在地下的說唱歌手,《聲入人心》的出現讓鄭雲龍、阿雲嘎等音樂劇演員收穫了一批狂熱粉絲,背靠德雲社大“IP”,常出現在綜藝節目中,且長相符合追星女孩審美的張雲雷被捧為流量則更不足為奇。

而當小眾文化逐漸走向大眾,也勢必會產生新的流派,進而衍生新的運作邏輯,以適應該文化在當前環境中的傳播。張雲雷的流量化就是相聲文化擴散所引發的結果。因此,張雲雷如今所面對的業務能力被質疑,黑歷史被扒出等狀況,也是大多數流量藝人的必經之路。只不過,張雲雷因具有“傳統文化”的屬性,致使大眾對他及其粉絲的反感程度更加深刻:流量明星的生態尚且見怪不怪,搞傳統文化的為何也這般“不務正業”?

誰在圍剿張雲雷?

而相聲作為擅長玩兒梗、抖包袱的文化,在半地下時尺度不受控制,加之走到臺前後的張雲雷也並沒有快速的順應環境摒棄不該出現在公眾前的言論,因此想要挖出他的黑歷史也不是難事。但這些熱忠於使用舉報武器的人群,其目的顯然不是讓張雲雷意識到錯誤並且改正,而只是想讓他的不堪過往公之於眾,繼而吸引到早就不待見他和其粉絲的群體加入到這場圍剿行動中。

但是,舉報與圍攻未必會帶來正面的效果。正如德雲社的粉絲擔心張雲雷“腥了一鍋湯”,當集中於張雲雷的火力過於旺盛的時候,即便不會引發“團滅”,也極易讓該群體受到一定程度的牽連,令整個圈層的群體陷入人心惶惶的境地。

尤其在當下,黑粉對於引入公權力打擊異己的操作變得愈發嫻熟,由此引發的後續報復行為中,極有可能出現“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做法,屆時,扒出公眾人物過往言行,引發官媒,建議封殺的連續操作將會成為常態,導致人人自危的局面出現,屆時倒下的不會是一棵樹,而是整片森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