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依山傍水做活旅游经济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山谷多,拥有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近年来,依山傍水的临夏州依托当地资源发展旅游,并积极融入“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旅游业的发展在当地脱贫致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甘肃临夏:依山傍水做活旅游经济

  以永靖县为例,刘家峡水库在该县形成13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55公里的水岸线,当地依托相关资源发展起了旅游。

  近年来,永靖县抢抓农村“三变”改革机遇,并积极将县域内文化旅游资源融进“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通过丰富旅游产品、组合精品旅游线路等吸引省内外游客走进永靖。

  永靖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肖全财说,“近年来,我们通过‘旅游+’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多个乡镇、村的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农家乐、渔家乐,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门路,确保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永靖县三塬镇东风村背依黄山,面朝刘家峡,放眼望去高峡平湖,烟波浩渺,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东风村发展起了旅游。该村党支部书记金满堂说:“近几年,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将村民土地以及库区国有土地承包过来,建了农家乐、民宿等,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现今村里283户人家中有213户加入了进来。”

  据了解,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永靖县通过宣传引导、整修道路、厕所革命、修葺房屋等措施,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览舒适度。“今年随着旅游大环线的兴起,除了周边县市的游客外,不少四川、青海等地游客也到我们这里玩。靠着这片山水发展旅游,全村一年能获得200万元左右的收入。”金满堂说。

甘肃临夏:依山傍水做活旅游经济

  如果说永靖县旅游业是因“水”而兴,与之相距80多公里的和政县则靠“山”发展起了旅游。

  和政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州南部,这里山莽青翠,植被覆盖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36.56%,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松鸣岩、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子山、省级森林公园南阳山等为代表的“宁河八景”享誉陇上。

  和政是回藏风情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的带动下,其县域旅游经济飞速增长,带动了当地百姓收入增长。

  和政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薛维明介绍,近年来,当地通过“旅游+公司+合作社”模式,通过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项目的建设和梨花节、油菜花节等节会的举办,辐射带动周边多个乡镇、村的贫困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采摘、花卉观光等。

  位于和政县松鸣镇的甘肃云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集团,经营文化旅游、滑雪运动、户外拓展等业务。近年来,该公司将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深度融合,形成产业化发展链条,并主动给群众参与旅游开门路、留接口,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我们公司员工中就有33个精准扶贫户,现今每人每年可获得3至4万元的劳动收入。在产业带动方面,我们每年会给当地村民支付土地承包费,并就近吸纳村民到景区就业。”集团董事长周海云说。

甘肃临夏:依山傍水做活旅游经济

  历史悠久的康乐县是临夏境内“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典型区域,境内有莲花山森林公园、药水峡森林公园、竹子沟、牡丹谷、西蜂窝寺、线家楼等著名景点。近年来,康乐县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以打造“兰州都市圈休闲度假旅游基地”为目标,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开发旅游资源。

  康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黄灵甫说:“今年截至10月底,康乐县接待游客206.95万人次,同比增长59%,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65%。为了弥补康乐县冬季旅游项目不足的短板,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我们举办冬春季旅游节。康乐将围绕特色民族风情和冬季冰雪等主题活动,打造健身性、趣味性、文化性、休闲性等于一体的冬春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康乐,不断延长康乐旅游链条,促进康乐文旅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张陇堂 罗赟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